如果喜欢你就关注一下,后续将分享更多热议时报! "后悔的就是我法纪观念的淡薄,不该出现这样的错误..." 摄像镜头前,张敬华有些懊悔的说出这样的话,似乎是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有了新的认知。 但此刻为时已晚,张敬华终究要为自己做过的事付出一定的代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1962年,张敬华出生在江苏泰州的一个教师家庭之中,父亲是当地学校一位颇有名望的教师。 在张敬华出生以后,张父就将全部视线转移到张敬华身上,对张敬华有了无限的期望。 当时有句戏话:出生在书香家庭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没有一般的庸才。 在教师家庭出生的张敬华,自幼受到浓重的文化熏陶,学习成绩自然也是特别的优异。 在校期间,张敬华一直是学校各科老师掌心的宝贝,老师们课堂讲解的知识,张敬华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学会,完全不用老师们多费口舌。 成绩也都是名列前茅,考后的领奖台上总是能看见张敬华的身影,收到的奖状、奖品无数。 张敬华的父母每次在街上散步或是买菜的时候,总能听见街坊邻居们那充满羡慕的话语声。 只是,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不是那么的"友好",也不是说张敬华的德行不太好。 每次考试过后,家长们总是用张敬华与自家孩子进行比较,在言语激烈的时候,总会"恨铁不成钢"的动起手来。 也因为这样,即便是张敬华日常与同学们友善相处,也总有一些人因为被父母强行比较的原因,开始嫉妒甚至是有些仇视张敬华。 在同学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张敬华考入南京大学。 于是,张敬华再一次被一众家长挂在嘴边,说与自家的孩子听。 金秋九月,张敬华站在大学校园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新生人群,心中不由得涌出无限的感慨。 大学的生活是枯燥无味而又丰富多彩的,考入大学中的新生们,在进入学校之后会明显的分为两种。 一种是继续热衷学习,选择保持对学习有着热忱之心的奋斗之士;一种是放弃向上进取,选择及时享乐的堕落之人。 而张敬华恰好就是第一种,出生于农村的张敬华,从小就被父亲告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张敬华对这一观点也十分认同。 虽然是考入一所重点大学,但是能考入这个大学的,没有一个是寻常之人,如果自己不去努力,毕业之后自己将没有任何优势可以与别人比较。 对张敬华来说,大学的四年是短暂而又充实的,在这四年时光,张敬华并没有虚度光阴,而是从中奋发向上,从中收获良多。 毕业之后,张敬华成功通过国家计委的考试,成为国家计委的一名普通职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能进入公职部门工作,无异于是拥有了一个"铁饭碗",这意味着只要自己不犯错,此后的一生将是一帆风顺的。 学历高、工作认真积极,又善于团结身边同事,很快,张敬华在部门内便受到一致好评。 同时,张敬华在晋升之路上也是没有受到丝毫的阻碍,晋升之路是那么的迅捷而又普通。 但是,在手中突然获得权势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被手中的权势所诱惑,沉沦于其中无法自拔。 2009年,张敬华调任到地方任职,任职江苏徐州市市委副书记,同时兼任代市长职务。 在之前的任职时间中,张敬华手中只是有着些许的权力,再加上身处处的环境随处可以遇见部门领导,在面对不法之人的违法违纪请求时,张敬华总是可以不假思索、一口回拒。 但是,在任职地方之后,寻常时候已经很难遇见领导,或者说,张敬华便是当地的"大领导",手中突然拥有实权的张敬华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内心渐渐有些动摇。 再也没有领导随时盯着的张敬华,渐渐开始发觉权势究竟是有多么美妙,也开始享受这来自各方追捧的奇妙感觉。 起初,只是有些人找到张敬华,说是为远来赴任的张敬华"接风洗尘",张敬华对此也是没有怀疑,很是高兴的接受。 只是,在张敬华自小接受的教育中,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张敬华在接受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邪念,只是年少的他没有办法做出反抗,只能无奈的接受。 如今大权在握,这尘封在内心中的邪念,自然是在也藏匿不下,开始疯狂的向外扩散。 起初,张敬华只是受到一些下属们的庆祝邀约,都只是单位内部的人员小聚餐,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开始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入其中。 在这些"普通聚餐"之中,张敬华渐渐认识了一些名商富士,之后,张敬华与这些人的接触也渐渐密切起来。 为了拉拢张敬华,这些人开始向张敬华示好,一开始也只是请张敬华吃吃喝喝,再后来开始频繁邀约张敬华出入私人会所。 当张敬华发觉事情有些不对的时候,此时已经有些晚了,因为自己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有些沉迷其中,再也走不出来了。 为了继续享受这种生活,张敬华开始应接下这些人的一些"小请求",在张敬华看起来,办理这些小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只是,随着办理的事情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张敬华开始有些后悔了,但此时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没有办法从中抽身。 而且这些人的"诚意"越来越大,开始的小红包到一些特产,再到后来的珠宝首饰、文玩字画等,张敬华在接受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内心也在一点点的被侵蚀。 此后,张敬华职位不断上升,收受的财物价值也在不断提高,这财物的来源也越来越广泛。 2014年,张敬华在某位同学的聊天中突发奇想,表示想将大家召集起来,定期举办一些"同学聚会",相互促进一下感情交流。 有些同学们本来就想跟张敬华接触,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此时正是一个绝妙的时机,对于这个手握重权的同学的建议,自然是没有一个人反对。 很快,在张敬华的出面牵头下,同学们的聚会很快便提上日程。 在聚会之后,张敬华表示以后可以经常性的举行这种聚会,可以极大的促进同学们的感情交流,维护一下同学友谊。 还有一些张敬华从未谋面的"同学",前来参加这"同学聚会",聚会越来越大,张敬华接触的"同学"越来越多。 能来参加聚会的,都是些在各行业有些实力的成功人士,毕业后混的不好的很少有参加的。 在这聚会的交谈中,大家渐渐从同学友谊聊到工作日常,接着又转向当前的困难壁垒... 这聚会的性质也在急速的发生改变,在聚会之后,同学们开始私下找上张敬华大打感情牌。 对于同学们的感情牌攻势,张敬华自然也是明白这些同学们的企图,但是这种被所有人追捧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张敬华不舍得放弃这种感觉,对同学们的请求,张敬华也是一一应承下来。 同学们自然也不会是让张敬华吃亏,每次在事情办理妥善以后,总是向张敬华送去大量的"辛苦费"。 除了这些同学,张敬华还与家人利用职权谋利。 在妻子和岳父的请求下,张敬华将一些工程项目私自承包给亲戚朋友,这些人获益后,也会向张敬华送去"辛苦费"。 但是张敬华从来不会主动收取,而是让妻子出面收下,或者是换成股票之类财物存放在其他人的名下。 为了满足自己"既想当官又想拿钱"的想法,张敬华经常利用权势从多个方面进行敛财。 凭着这种心态,张敬华开始从家庭房产方面入手,由于工作的调动,张敬华需要在多地居行,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张敬华多次利用职权威迫他人低价出售房产。 或者是通过"置换"的方式,将手中的低价房产变换为高价房产,然后再将其变卖,从中赚取大量利益。 除了用权敛财之外,张敬华在私生活中也是有些奢靡。 2017年,南京市某商业大楼的一场灯光秀吸引无数的人围观,当时所有人都在好奇这场大秀是何人举办,也在畅想其中的花费究竟有多大。 事件发生不久,就有些消息传出,消息中说:这场灯光秀是张敬华为了某位女主持人所办的生日活动,在灯光秀之外,还有一场巨大的生日宴会,期间的花费近600万。 随后,官方对这些消息进行辟谣,但还是有好些人认为此事就是张敬华所为。 不久,张敬华获得一次向上晋升的机会,但是张敬华还没有在职位上站稳脚跟,便被相关部门请去调查。 随后,关注此事的网友看到国家官网发布的最新消息,上面明确表示,张敬华受贿财物数千万,法院正在对此案进行审理。 结语 从农村少年到省委领导,张敬华曾经也是人人羡慕的正面榜样,引发无数人争相效仿。 但是,在任职过程中,张敬华没有抑制住内心的邪恶欲望,被这欲望所操纵,最终堕入深渊之中。 就如同张敬华在摄像机面前说的那样,他辜负了太多人的信任,最终也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应有的代价。 如今张敬华的案件正在审理中,让我们一起静候法院的审判结果。 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之后想继续观看此类文章,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我将为您分享更多的历史故事! 注:本文原创,过程极为不易,抄袭、洗稿等手段属于违法,作者必将通过法律途径深究。 另: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