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6是由无线网网络标准的WiFi联盟(Wi-Fi Alliance,缩写为WFA)提出的命名规则,将802.11ax改为Wi-Fi 6,于2019年发布。 Wi-Fi可以看作是IEEE 802.11b的别称,从1999年发展至今一共经历了五代。到了2018年第六代的IEEE 802.11ax发布时,命名规则不再以802.11+字母来命名,而是改为Wi-Fi 6,之前的802.11n 也就改名为Wi-Fi 4,第五代的802.11ac改名为Wi-Fi 5。这样更简单易记。 Wi-Fi可分为六代。由于ISM频段中的2.4GHz频段被广泛使用,例如微波炉、蓝牙,它们会干扰WiFi,令速度速度,5GHz干扰则较小。所以双频路由器可同时使用2.4GHz和5GHz,设备则只能使用某一个频段。 第一代 802.11b(Wi-Fi 1),只使用2.4GHz,最快11Mbit/s,正逐渐淘汰 第二代 802.11a(Wi-Fi 2),只使用5GHz,最快54Mbit/s 第三代 802.11g(Wi-Fi 3),只使用2.4GHz,最快54Mbit/s 第四代 802.11n(Wi-Fi 4),可使用2.4GHz或5GHz,20和40MHz频宽下最快为216.7MBit/s和450Mbit/s 第五代 802.11ac(Wi-Fi 5),802.11ac Wave1支持的最高频宽为866MBit/s,802.11ac Wave2支持的最高频宽为1.73Gbit/s 第六代 802.11ax(Wi-Fi 6),可使用2.4GHz或5GHz Wi-Fi 4(802.11n)发布于2009年,率先支持40MHz频宽与MIMO,理论带宽从11a/g的54Mbps一下子提升到了600Mbps(单流带宽150Mbps),并且同时支持2.4G与5G两个频段,支持64QAM,火了4年之后,第一版的Wi-Fi 5(Wave 1)出生了,把频宽提升至80MHz,单流带宽提升至433Mbps。 2016年的第二版Wi-Fi 5(Wave 2)将频宽翻倍到160MHz,支持256QAM,单流带宽提升至867Mbps。不过由于WiFi 5只支持5G频段,所以在很多路由器上都要与Wi-Fi 4的2.4G共存。 Wi-Fi6的性能更加出色,它的最高网速可达9.6Gbps,而且优化了信号上行覆盖,与NB-IoT物联网完美的相契合。WiFi6借用了蜂窝网络采用的OFDMA技术,可以实现多个设备同时传输,都不用排队和等待,也不用互相抢网速,显著提升传输效率,又可以降低延迟同时支持2.4G和5G频段;支持1024QAM,单流带宽提升至1201Mbps;支持完整版的MU-MIMO,能够同时支持8个终端上行/下行;支持OFDMA黑科技;理论吞吐量最高可达9.6Gbps。不过WiFi 6需要8根天线并行才能达到9.6Gbps的带宽,我们目前使用的终端设备一般却只有2根天线,此时峰值带宽最高只能达到2.4Gbps。 Wi-Fi 4/5/6的比较 在Wi-Fi技术的演变过程中,标准协议更迭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提升传输距离、穿墙能力、物理速通过应用新的5GHz频段,又提升每个通道的工作频宽来实现1Gbps的理论传输速度。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需要的视频、图片传播需求来说,其实Wi-Fi 5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但人们对于信息传输的要求是没有上限的,更强大的传输速度,意味着我们可以实现更多大容量应用,像是VR、高清直播、远程手术等等。另外一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有越来越多的设备——移动终端、IoT产品等等接入Wi-Fi网络,但Wi-Fi 5面对大规模的多设备传输仍然能力较弱。就像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机场、演唱会现场这类地方Wi-Fi应用感受很差。于是几乎在度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后,产业界就开启了对于下一代Wi-Fi协议的研究讨论。于是就出现了下一代的Wi-Fi 6。 Wi-Fi 6协议和Wi-Fi 5协议,具体有何不同呢?简单来说,Wi-Fi 6比Wi-Fi 5网络带宽4倍提升,用户数的4倍提升。在网络接入用户提高的前提之下,还能提升单个用户的网络速度。 在2019年一年中,很多人也不断在听到"Wi-Fi 6应用,2019年能够成为Wi-Fi 6商业应用元年的理由也很简单。首先是商业发展的内发型驱动。正如我们描述的那些场景一样,随着AI、云计算、IoT、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Wi-Fi网络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工业互联、园区办公、VR体验馆等等场景中,对于海量设备Wi-Fi网络连接的速率、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还有5G带来的应用变化。当5G商用开始落地,凭借蜂窝网络广阔覆盖的特性,人们在很多室外场景中已经能够应用上高速率的网络服务。也会有大量依赖高速率网络的应用产品,例如云游戏、云端VR等等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时作为和蜂窝网络相辅相成的Wi-Fi网络,自然也要提供更高速率的优质网络服务。最后当然是技术准备的完善。 从2017年开始,通信厂商就开始陆续提供支持Wi-Fi 6的芯片。相关的AP、交换机等等产品也开始诞生。像是华为所发布的首款多速率交换机、首款Wi-Fi 6 AP 产品,也都在2017年就已经投入市场。博通,高通,英特尔,美满电子,联发科等也发布了自己的Wi-Fi 6芯片。 到了2019年,Wi-Fi 6技术发育已经成熟,又基本上完成了市场培育,自然会开始规模化部署。 预计在2020年,Wi-Fi 6将占据整体企业级Wi-Fi应用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在2018年Q3~2019年Q3中,华为实现Wi-Fi 6产品市场份额在中国和全球均排名第一(不含北美)。 其实回忆过去,自从Wi-Fi这个概念进入到我们生活中以来,这些年间似乎并没有过"Wi-Fi网速突然提高,极大方便生活"这样记忆。Wi-Fi协议标准的更新,究竟能够产生占有市场规模,产生多少的商业价值?真的值得所有业内人士给予如此之高的重视吗? 2019年,Wi-Fi 6留给我们的更多的还是各种不确定性。其中有网络部署时的不确定性。技术成熟度的不确定性,成本方面的不确定性,生产工艺方面的不确定性。 未来5G、4G、Wi-Fi 6多种网络并存是一定的,但这些网络如何在部署时实现相互配合?还有业务场景的不确定性。目前IoT、AI,5G,V2X等等商业变革都还在发展之中,可以说未来商业场景中,对于网络需求可能拥有无限种可能。 未来Wi-Fi 6又将如何面对这些丰富的需求?甚至还有商业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在设备并不便宜的前提下,Wi-Fi 6网络供应者如何给出用户足够触动购买的生产效率提升方案?Wi-Fi 6 如何提升产品在众多无线技术产品中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