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不雅直播引热议,网友曾经的TVB女神,怎么变成这样了?
最近,TVB曾经的当家花旦叶璇又被骂上了热搜。
她在直播的时候,被指身材走形、形象邋遢。
有一次,产品试吃环节聊嗨了,叶璇还不顾形象地开始剪脚指甲,惹得网友议论纷纷。
看到大家的评论,叶璇忍不住开怼:
不仅当众公开网友的id和头像,攻击长相;
还贬损别人的学历,口吻倨傲。
要知道,叶璇曾经是多少人心里的白月光。
她是1999年国际华裔小姐选美冠军;
《封神榜》里温柔痴情的杨莲花;
《天下第一》里英气逼人的上官海棠。
昔日的女神变成这般模样,任谁都是唏嘘不已。
其实,叶璇的起点很高。
她小小年纪就去美国留学,高中毕业的时候:
以全纽约第一的名次,拿到哈佛、哥伦比亚大学和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的offer。
学霸属性已经够让人艳羡不已,老天还顺带给了她美貌和运气。
之后,她拿下选美冠军,又被邵逸夫钦点进入TVB。
好资源拿到手软,她刚出道不久还拿了金像奖最佳新人。
叶璇好像拿了大女主的"爽本"。
但后来,她并没有一路高歌猛进,逐渐沉淀为业界名声响亮的前辈;
反而因为介入他人感情,和艺人开撕,为了男友谩骂粉丝等行为,让人对她好感全无。
叶璇谈起恋爱来,是真的很疯。
她最出名的一段,是和圈外的"小默先生"恋爱。
当时,叶璇在微博里频繁秀恩爱,有的时候用词也非常露骨。
王思聪评论道:
"是被下降头了。"
而更离谱的,是小默的前女友发文,指出他是习惯性脚踏多条船的"渣男"。
叶璇得知后,马上发了一条微博骂这个女生:
骂也就算了,还一纸把人告上了法庭。
最后,叶璇败诉。
她不仅写了道歉信,还交了罚款,进了黑名单。
有一次采访,主持人试探道:
"你是不是一种情感缺失呢?"
叶璇大方地承认,说自己遇到爱情就不行了。
心理学者武志红说:
"一个人的外部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他内心关系向外的展现。
而内心关系,和小时候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有关。 "
或许,叶璇从白月光变"疯癫",不是因为被PUA、被下降头;
她在关系里的表现,只不过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创伤。
叶璇有一个"不被爱"的童年。
妈妈18岁的时候生下孩子,那会儿她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开始频繁地谈恋爱。
妈妈把叶璇当作是一个"拖油瓶",不允许她叫自己"妈妈"。
在叶璇的印象中,妈妈每天忙于打牌、泡酒吧、耍男人...
叶璇没有任何依恋母亲的机会,甚至还要经常挨打。
她所能体会到的母爱,是妈妈清醒过后,才抱着自己哭的场景。
但这点母爱,也很快消失了。
妈妈丢了3000块给叶璇,然后销声匿迹。
那时叶璇才不到10岁,靠着这笔钱,她独自生活了2个月。
爷爷奶奶来探望她,看到她处境悲惨,才打算把她接走。
后来,她跟着父亲来到美国,但这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从事业上来看,叶爸是一个精英;但在感情上,他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当时叶爸已经娶了后妈,他生硬地问13岁的叶璇:
"你要和我住还是自己住?"
叶璇怯生生地选择了后者。
叶爸就告知她,每个月给500美金自己安排,其余地一概不管。
当时爸爸住在富人区,500美金根本不足以支撑叶璇在其附近租赁一个小小的房间。
所以,她只能跑到贫民窟和人合租。
当地的治安环境很差,尤其像叶璇这样的漂亮女孩,安全是没有保障的。
叶璇开始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她频繁地换地址:
有的时候是不得已被房东驱赶,有的时候是出于躲避危险。
那些年,她和父亲沟通的主要话题是:
"我又换地址了,你要吗?"
叶爸每次都回答:
"不用了。"
他毫不担心女儿的安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没什么不妥。
而叶爸为数不多的"管女儿",是抓叶璇的学习。
为此,他定下规矩:
如果次次考试第一,当月的生活费可以加100美元。
叶璇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她再也没有考过第二名。
所以,她的学霸体质不是天生的,更多是没有伞的孩子,奋力奔跑的自救。
在叶璇的成长环境中,亲情的概念非常淡漠。
她也从来没有被坚定地爱过,所以在那些不得不独自活下去的日子里:
她的人格就像自己身处的环境一般,被塞在了一个既不安全又很逼仄的空间里。
以至于成年后的叶璇,以为被爱是需要理由的;
而且无论如何,生活就是战场,她必须得赢。
叶璇拿了选美冠军后,就决定放弃学业。
虽然父亲极力反对,但没有谁比叶璇更清楚:
手心向上的生活是没有盼头的。
之前,她本可以上哈佛,却因为校方只能给半奖而不得不选择韦尔斯利。
所以,比起光鲜靓丽的学历,叶璇更看重自己鲜少有机会可以得到的自尊。
后来,叶璇恋爱了。
她跟陈浩民拍了《封神榜》,互生情愫。
但陈浩民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当时也有正牌女友。
叶璇被指插足,还是公然和他交往。
与此同时,叶璇又和有对象的张卫健传绯闻。
原本前途一片光明,她却硬生生地砸了自己的口碑。
好像叶璇一碰到和爱情相关的事儿,就会把自己搞得很不体面。
她曾身着兔女郎装,去男友剧组探班;
也曾经冬夜跳河,以此证明自己对男友的爱。
在这段采访中,叶璇是带着炫耀的口吻和表情在讲述的。
可见,她是享受这种自虐的"痛感"的,甚至觉得理所应当。
某种程度上,叶璇把小时候自己被对待的模式,复制到了亲密关系中。
过去,她要讨好妈妈,才能不挨打;
要比别人优秀,才能有生活费。
所以,长大后的她,不会因为当小三而感到羞耻。
相反,她习惯了这套逻辑给自己带来的"完整":
只有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自己才值得被爱。
小时候缺失的爱,想在其他地方找补,总是会越补越拧巴。
和小默先生分手后,叶璇依然保持着"攻击性"。
她受不了别人说自己一丁点不好,因为这样会加剧自己的"不配得感"。
所以我们看到,她经常直接下场开撕,也不忘彰显自己的"优秀"。
说到底,人还是得求诸于己。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讲究吸引力法则:
想要别人对自己和善,先得放过自己。
叶璇已经43岁了,但她内心还一直是那个不安全的小女孩。
她走了太多的弯路,去争抢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
可是,6岁时候没有买到的洋娃娃,长大后再买,也没有意义了。
还是学会坦然地照拂自己,一切才会有新的转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