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很多人说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坚持"迎回二圣"。岳飞不懂政治啊,纯莽夫,整天喊什么"迎回二圣",宋高宗赵构能高兴吗?他爹徽宗,他哥钦宗回来,谁当皇帝? 他们是存心黑岳飞还是人云亦云,这不得而知。但他们所言,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迎回二圣"是谁提出的。最早提出类似口号的就是宋高宗赵构本人,在其登基诏书中,就有"同徯两宫之复"一言,其后也有多次提及。在公元1135年(绍兴五年),时世忠与刘光世、张俊相继入觐,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帝曰:"此不足喜,惟复中原,还二圣,乃可喜耳。至于赵构为什么这样说,他作为儿子与弟弟,说要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完全合乎情理,更能以此收聚人心。而岳飞说"迎回二圣"是顺着赵构所说,在当时是政治正确,是忠心为国的。 上图是岳飞于公元1137年(绍兴五年)三月所写的一道奏章。岳飞在奏章最后写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其中,太上皇帝是指赵构的父亲赵佶,这位二圣之一的死讯已传到临安,而二圣之二的钦宗,岳飞提都没提,将其归为"天眷",明确表示了对高宗赵构帝位的支持。显示了其颇高的政治智慧,岳飞真正是文武双全,其也得到赵构的赏识。 还是这份奏章,开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陛下记下了臣的微薄功劳,从布衣百姓提拔任用臣,居然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将臣的官职升到太尉,官阶并列三公高位,对臣的封赐等级视同于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待遇,又加赠臣宣抚使的名位,出任湖北、京西两路宣抚使。臣原本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蒙受皇上的恩宠越次擢升,超出了应有的限度,现在又承蒙陛下增加军队,以助收复中原的宏图。臣算什么人呢,承蒙陛下神圣的知遇之恩到这种地步,岂敢不日思夜想,去报答陛下的恩宠呢。"可以说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在1137年便官至太尉(正二品,武官最高级别),时年岳飞不过三十四岁。试问,一个不懂政治的中年莽夫,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奏章,能从一介布衣到官拜太尉。 以后不要再说,岳飞被杀是因为他提出"迎回二圣"了,这只会贻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