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祭天",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船舰和精兵强将全部集结于料罗湾,在留下儿子镇守厦门后,便亲率由25,000人(一说11,700人)、战船数百艘(一说300艘),从金门料罗湾起航,正式开始攻打台湾。当时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后,元气大伤,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再谈反清复明已经不现实了,并且粮草短缺兵员不足,这个时候根本对抗不蒸蒸日上的大清,为了有一个足够稳定的后方,也为了有更大的战略空间,说是为了继续同清朝做抗争,郑成功决定攻打台湾。蒋介石当时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刚到台湾的时候一直想着反攻大陆,历史有时候总是惊人的相似。 这注定是一场破釜沉舟之战。他基本上把主力和能打的都带上了,精锐尽出,后方清军又在虎视眈眈,一旦自己攻打台湾失败,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本来跟清军作战已经死伤惨重,收复台湾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已经没有退路,此战"不成功便成仁"。往往历史上破釜沉舟的战争,一旦抱着死志与绝对信念,基本上刚开始就成功了一半,起码有了成功的基础。 很快部队就横越台湾海峡,陆续到达澎湖群岛。次日。郑成功到各岛巡视,他认为澎湖在军事上很重要,于是命令四位将领留守,自己率军继续前进。澎湖到台湾虽然只有52海里,但如遇逆风,航行就十分困难,天公不作美,也是为了考验我们这位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驶抵柑橘屿海面时,突然刮起暴风,只好返回澎湖。郑军携带的粮食不多。如果一直停驻澎湖,不仅会影响军心,更重要的根据事先的调查,要顺利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古往今来都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军粮本来就不多,面对这一局面,郑成功亲自率船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好在上天保佑,他们同风浪搏斗了半夜,于四月一日拂晓安全到达鹿耳门海港外。郑成功先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踏看地形,并派出精兵侦察荷军情况。 此时荷兰在台湾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台湾城)的热兰遮城,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嵌城(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为了方便阅读下边统称,赤嵌城和台湾城。荷军牢牢控制着进出当地的主航道。荷军原以为中国船队必从南航道驶入,想利用大炮进行拦截,未料到郑成功船队利用潮汐从鹿耳门登陆,成功避开了了荷兰军队的火力。荷兰侵略者面浩浩荡荡的郑军船队,顿时惊慌失措。郑军迅速在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 郑军顺利登陆以后,兵贵神速,立刻包围了赤嵌城荷军,并切断了赤嵌城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当时坐镇赤嵌城的荷军兵力约为400人,当时荷兰在台湾的最高长官叫揆一驻守台湾城,台湾城中揆一的属下兵力约有1100人,战舰和小船各两只。荷军兵力虽少,但是枪多,气焰极度嚣张,就这么点人,我知不知道他的自信哪里来的。第一时间知道赤嵌城被围,揆一立刻分三路向郑军实施反扑,一路分由海上的战舰向停泊在海上的郑军船只进攻,一路由贝德尔上尉率兵240人抵抗从北线尾登陆的郑军,一路由阿尔多普上尉率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 贝德尔指挥荷兰军,逼近郑成功大军以后,以12人为一排,摆好战斗队形放枪。郑军指挥官陈泽率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侧后,夹击荷军。看来这迂回战术从古代都有了,后来抗美援朝联合国军多次尝试过我们的大迂回战术,当贝德尔发现自己腹背受敌时,顿时失去战斗意志,当时荷兰人是来挣钱的,不是来卖命的,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开火便落荒而逃。郑军乘胜猛攻,将荷军大败。 南路增援赤嵌城的200荷军,由阿尔多普上尉率领,乘船沿台江南岸驶往赤嵌城,被郑成功发现后,立即出动部队还击。他们双手挥舞大刀奋勇冲向荷军。狭路相逢勇者胜,200名荷军士兵最后只有60名爬上岸,当即被消灭大半,阿尔多普率残部逃回台湾城。 再说荷兰海军,他用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阻击郑军。荷军战舰船体宽大,设备先进。郑成功则以多艘大型帆船包围荷兰战舰,荷舰"赫克托"号首先开炮,其他战舰也跟着开火,郑军水师在陈广和陈冲的指挥下立马还击,经过激烈的战斗,"赫克托"号被击沉。其他战舰一看"赫克托"号被击沉立马逃跑,又被郑军紧紧包围。郑军用五六只大帆船尾追荷军的"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郑军士兵悍不畏死冒着炮火爬上"格拉弗兰"号,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同时又放火焚烧。"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受重创后逃跑。 三路荷兰军队的作战均告失败,阿尔多普增援赤嵌城也失败,赤嵌城最高长官描难实叮非常着急。急忙派人前往台湾城,要求总指挥揆一再派人增援赤嵌城。但揆一以台湾城现在也处境危险,兵力不足,拒绝了这一请求。 于是赤嵌城一座孤城,郑成功随即对赤嵌城进行围困。围困后不久,郑军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赤嵌城指挥官描难实叮的弟弟和弟媳妇估计是想逃跑。郑成功对他们以礼相待,又讲明利害关系,放其回城。接着,又派手下杨朝栋和翻译吴迈、李仲规劝他们立马投降并表示不会伤害他们,而且荷兰人还可以带走自己的财产,谁会跟自己的小命和钱过不去,本来荷兰人来台湾就是求财的,更何况又有人建议把赤嵌城的水源切断。描难实叮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挂白旗投降。此时是郑成功在台湾登陆的第四天,赤嵌城被收回。 描难实叮投降以后,就剩下台湾城了,郑成功派投降的描难实叮劝台湾城的最高指挥官揆一无投降,但是遭到揆一的拒绝。郑成功与诸将分析形势以后,认为不打是不行的,必须要把侵略者打疼,要不揆一是不肯投降的,但是郑成功想不到的是揆一竟然是一块硬骨头,要啃很久!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荷兰人占领台湾以后,就在这里苦心经营了38年,城墙坚固防御设施完善。城周长200多丈,高3丈多,又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1丈多,有火炮数十尊,城内荷军守卫还有870余人,揆一想凭借城堡继续顽抗,等待荷兰本土得到消息以后过来增援。 郑成功一方面积极准备攻城,一方面又两次写信给揆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其投降,但揆一始终不为所动。于是郑成功调集28门大炮,在凌晨对台湾城进行了炮击,摧毁了台湾城一部分城墙。荷军在城上以枪炮还击,并大胆出城想要抢夺郑军大炮,被郑军弓箭手击退。这一次荷兰军队的勇气可嘉,但也就这么一次而已。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同时为了减少伤亡,经过商议后决定围困台湾城,反正你就是一座孤城了,只要你不出来,我就不打你,我围死你,中国历史上围城的典故多了去了,等你没水没粮的时候,你自己就投降了,论打仗荷兰人跟郑成功比差了好几个等级,虽然我们当时枪炮少,士兵使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大刀。不是当时缺少武器,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有些士兵手里的武器也是大刀,别说那个时候了,所以能少牺牲一点士兵就少牺牲一点士兵,只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 五月二日郑成功的第二梯队6000人在黄安的率领下,乘船20余艘抵达台湾。跟郑成功会和,郑军的兵力得到加强粮食又得到了补充,士气高涨,这个时候不知道哪个狠人又出了一个主意,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路上都筑起栅栏,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加强巡逻,完全切断揆一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同时郑成功又一次写信劝揆一投降。但是揆一仍幻想荷兰会派兵增援,拒绝投降。这个时候揆一就有点不识时务了,你应该学习一下国军,大哥这是在打仗啊,刀枪无眼万一出现点小失误,你小命万一没有了的话,你不悔之晚矣。 围困在继续进行的同时,五月二十八日,荷兰终于知道了荷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情况,雷霆大怒立马拼凑了700余名士兵、好像是10艘军舰,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经过38天艰苦航行,于七月十八日到达台湾海面。他们见郑军战船阵容雄伟,士气高涨,以风浪很大为理由,在海上一直飘荡了将近一个月,最后派出5艘战船在台湾城附近海面停泊。其中有一艘军舰还触礁沉没了,郑军看到后立马赶紧去抓落水的荷兰俘虏,郑成功知道荷兰援军来了,并从俘虏口中得知他们的兵力情况,立马加强了对台湾城的围困。 七月二十一日,增援的荷军终于决定,分水、陆两路向郑军发起进攻,不打也不行啊,光路上就跑了三十八天,在海上又歇了一个月,你不打一下,说不过去啊,总不能在海上看一下就回去吧,那样回去了也交不了差啊!荷舰企图迂回郑军侧后,包围郑军,但是郑水军隐蔽岸边,荷军反被郑军包围,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万炮齐发。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击伤荷舰两艘,荷兰援军损失了一个艇长,一个尉官,和128名士兵,负伤的不知道有多少。荷军其余舰船立马逃跑。陆上,同样失败。从此,荷军再也不敢交战了,但是也没回去,继续在海上飘着。 在回过头来说被围困的的荷军,得知援军被打败的消息以后,士气非常低落,就剩下这几百人能继续坚守就不错了,不可能出城打啊,也打不过啊,能坚持这么久我都很佩服他们的勇气。这个时候揆一也没闲着,这货真是一个老顽固,在这样的困局之下,为了摆脱困境他竟然派人联系清军,想要合作两面夹击郑成功。揆一的使者见到清军以后,清军提出来一个条件,首先要求荷兰人先帮他们攻打郑成功留在厦门的官兵,然后清军再跟荷兰人合作,这个时候你得先把你的诚意表现出来,荷兰援军这个时候只剩下三艘战舰,两只小艇在海上漂泊,援军最高长官雅科布·考乌表面上答应揆一攻打厦门,但是这位仁兄直接在海上转舵去暹罗了(今泰国),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又跑回了荷兰,这位仁兄真是个聪明人,我给你点赞! 荷兰那边士气跌落到谷底,那我们这边呢?随着围城时间的加长,郑成功这边的考验也来了,敌人有困难我们这边肯定不可能没有一点困难啊,几万人的消耗实在太大了,部队带来的粮食越吃越少减少,而从厦门方面过来的给养路途遥远,迟迟无法送到,一时之间,郑军也陷入了军粮短缺的问题,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不怕困难的民族,郑成功他们没有退缩,他们在台湾起盖房屋、开辟田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台湾生产大建设运动,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来抗战时期的南泥湾,是不是历史有时候总是惊人的相似。 揆一的努力和计划全部落空,但是这位仁兄还在死撑。1662年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台湾城的一个圆形堡垒。两个小时内,据说郑军发射炮弹2500发,把该堡垒轰出一个缺口,邓军立即占领了该堡垒。马上又把此堡垒改造成炮台,向台湾城内猛烈轰击。揆一站在城墙上,看到城防被打开的缺口,顿时手足无措心急如焚。在这个时候郑成功又派通事李仲入城在一次劝揆一投降。到这个时候台湾城已经被围快9个月了,荷军死伤1600余人,能战斗的士兵仅剩600百余人,援军也跑了,揆一已经没得选了,当你没得选的时候,只得同意。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1662年2月6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南明永历十五年),荷兰在台湾的最高长官揆一签字投降。揆一最后和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余名军民,乘船离开台湾。荷兰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玄烨当上清朝皇帝后,狠人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大概内容是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同时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坏沿海船只,一片木板也不许下水,杀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一直不停的听闻噩耗,加上将士在台湾也水土不服,清朝的政令让士兵人心惶惶,郑成功的逆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总之所有的都是坏消息,永历十六年五月(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突然发病而亡,年仅39岁。死后埋葬在台南近郊洲仔尾。 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即位,后来因降将施琅攻克澎湖岛,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了较少郑氏家族在台湾的影响力,为了平稳过渡不起波澜,郑氏在台所有坟墓全部迁葬大陆。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隶属福建省,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全部加起来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郑成功以一支孤军,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气概,郑成功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终于收复了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同时他是第一个将西方殖民者赶出亚洲的第一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今年的两会这两天又开始了,每年的两会都会说台湾问题,今年也不例外,其实如今的台湾就像当年的荷兰一样,都是纸老虎,一触即溃,我们静坐在小板凳上,等待台湾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而且不会太久,请小伙伴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