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现在的孩子脆弱,而是现在的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我们那个年代,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父母忙得哪有时间管我们,我们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疯玩中长大的,即便心里有委屈,也有兄弟姐妹可以倾诉分担压力。而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一个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孩子有压力,无处倾诉,就出现如上的局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喜欢自杀? 其实孩子是非常热爱自己的生命的,他们想放弃生命,肯定是因为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 孩子的自杀原因之一,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信任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如果父母都不信任孩子,孩子的内心是崩溃的。 有不少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觉得孩子一无是处。 有一个小学生说他父母总是不信任他,不管他是被同学欺负了,还是被老师批评了,不管发生任何事情,父母总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批评指责他,认为一切都是他的错。他说父母的态度让他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多余,很多时候都想自杀。 看到这里,父母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你的态度决定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平时多信任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父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关爱和信任,这样孩子就会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 孩子自杀原因之二,父母不愿意帮助孩子 有些父母崇尚挫折教育,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孩子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孩子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他心里是非常无助,非常痛苦,他渴望父母能够帮助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可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学着去解决。 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简直是没事找事,认为同学之间有矛盾不是很正常吗?用得着放心上吗?在学校就是认真学习的,没必要在意这些。这样一来,孩子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新生了痛苦,严重时,就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的,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这样孩子遇到困难就不会绝望。 孩子自杀原因之三,孩子没有学会接受痛苦 人生苦短,痛苦是人生的常态。 父母要告诉孩子,痛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学会面对痛苦,接受痛苦。 只有学会了接受痛苦,才会很从容的面对痛苦。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自杀的念头? 我们会发现,很多父母面对自杀的孩子,都会说没想到孩子会自杀,这说明平时父母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很少倾听孩子的心声。 所以,任何时候,父母都需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孩子不开心时,父母需要多关心,多倾听。 父母要告诉孩子: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当有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解决。 一个充分感受到被爱、被支持的孩子是不会自杀的,他们也不会去伤害别人。 生命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爱惜生命,认真面对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看现在大人活得多么累。每天加班加点工作 ,一个月工资连一个平方都买不到。看看自己的学业压力,没有周末的童年,想想未来的大成年生活,可能觉得活得没意思了。 谢谢邀请。今天在此回答这么一个让人痛心的问题,为什么时不时在各新闻媒体,看到他们小小年纪就去跳楼呢?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 现在的孩子,都好像有一种骄奢淫逸,互相攀比的心理,当然咯,也不能一概而论。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需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种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培养孩子的儒雅修养,让他们多多阅读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书籍,通过阅读,陶冶情操,不过也不能因此而抹杀孩子的爱好。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不像小孩子,显得或多或少有点成熟,原因何在,首先是这个社会的潜移默化,再就是电视媒体,网络平台,交往的人群和家庭环境,家长的过分溺爱,等等…现在家庭条件比以往好多了,而且相当一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不知父母的辛苦打拼不容易,造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甚至染上社会上的各种恶习,所以做父母的应当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这么一个过程里,需要父母长辈正确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享受快乐健康的童年。 我曾经在电视剧里和现实生活中看到过不少孩子自杀的例子,我认为小孩子自杀有很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教育出了问题 老师和家长过于看重成绩,孩子读书长期心理压力大。考试成绩长期拿来排名这就衍生出了很多变态的老师和家长。曾经见过一个中学生自己成绩考不好已经被老师当着同学的面骂了,但是家长一来对着自己的孩子又是哭又是打而且是课间时间,学校很多人,孩子可能觉得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就跟母亲顶嘴了说这辈子不稀罕做他母亲的儿子,后来直接从教学楼五楼跳下去了。从那以后我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怎么样我都不敢说她什么。 第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有的父母夫妻不恩爱孩子长期活在恐惧里,生活没有安全感,心理伤害很大。孩子本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父母夫妻感情不好经常吵架孩子受影响,甚至有的父母炒完架就拿孩子出气,这就造成孩子长期受伤害以至于跳楼自杀。 第三、孩子心理脆弱受挫能力低。 现在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娇生惯养的孩子多。这就造成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犯错父母不给予制止,到了青春期有了不好的行为比如打架斗殴、骚扰男女同学等比较能够让孩子学坏的行为,而孩子一旦触犯法律受了挫折,就容易想不开跳楼自杀。 父母夫妻恩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更不要辱骂孩子,要以引导为主,否则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憋久了就会想自杀。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时代变化了,开始讲素质教育了。教育专家也都纷纷劝导父母要跟孩子做朋友,要注重沟通,不要体罚,不要打孩子,甚至不要批评,要委婉的说明等等。 然并卵,这恰恰是孩子动辄寻了短见的重要原因。 数十年前的私塾,老师都会备一根戒尺,背不上书就打手心。那会有人寻短见吗? 再往后,北方家庭都有常备的一款神器,俗称"笤帚疙瘩",孩子不听话就使劲揍,见过这样的孩子寻短见吗?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听得进大道理的。 也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和颜悦色对待孩子的。 所以,如果家庭教育时缺乏了批评教育,缺少了体罚。 那么,一旦遭遇严厉的批评,或者老师的惩罚,孩子就容易走极端,寻了短见。 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父母不可能一直为孩子保驾护航。 如果在家庭中缺少批评教育,那么到社会上处处碰壁的时候,孩子怎么可能有强大的心理去承受这一切。 为什么现在小孩动不动就跳楼自杀? 有没有感觉,现代社会机制很完善,层层管理,一旦有疫情,全民动员。 但唯独没人管理的是家长。有些家长有知识,会自我管理,并管理好家庭氛围,管理好孩子。但有些家长完全没有知识,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所以会发出再圈在家里会疯了的怨言。而有些真的疯了。自己疯了,把孩子也管疯了!抑郁了,想自杀了,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住楼房的多,很容易就跳楼了。 所有想自杀的人,可能的原因,比如,抑郁症,受到粗暴对待,感觉生活没有希望。 孩子想自杀,是因为家长不合格。家长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责骂孩子,不懂心理学,给孩子注入了太多的负能量,不能在学习中耐心辅导,自己无知,又不学习,又不谦虚,只会打骂。孩子在生活中感觉不到爱,导致对生活没有希望,只有绝望!记得有个女校长的女儿,自杀未遂,被孩子爸爸发现救了过来。 记得我儿子,在幼儿园很快乐。临到要上学时,很害怕。跟我说,上学,如果学习不好,怎么办?妈妈,我不要上学,我就在幼儿园。 我说,人都会长大,你长大了,还在幼儿园呆着,多可笑!上学没什么可怕的。学习不好,妈妈可以帮你。你只要好好听老师讲课,不会可以问妈妈。可以问老师,不要自闭,可以问的人很多。 现在很多家长,只要自己学点小学知识,抽出点时间辅导孩子,再适当的给孩子输入正能量,使孩子坚定信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孩子就会建立坚定的信念。 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受到什么不公正,受到什么折磨,都会坚定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我挺过这一段,等我长大了,都会好起来的。 但无论大人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坚定信心的时候,在受到长期折磨,内心极度脆弱的时候,一个轻微的不良刺激,都可能导致孩子走向极端!有些无知的家长,长期通过打骂折磨孩子,成了孩子毁灭自己的推手。 有时,社会是残酷的,但只要家庭的温暖还在,有些孩子无论在社会上受到什么不公正待遇,想到能回家,回家就好了,他都会坚定的挺过来。 但如果家庭是冰冷的,社会上,老师的轻微批评,也可能成为孩子自我毁灭的推手。 作为合格的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时刻注意给孩子注入正能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不能太自私,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要想到对家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总之,对所有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关爱。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的关爱。 而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家庭的责任,也是他坚定信心的动力。我的父母也是不很懂家庭教育,但我好像十二三岁就开始主动承担责任,为父母分忧,有了孩子之后,更加以责任心教育孩子。记得孩子三岁时,他爸爸出差不在家,我晚上忘了锁门。想想很后怕。告诉儿子,妈妈很忙,以后睡觉前锁门的事你负责。后来发现儿子每天都很认真的锁好门,说,妈妈放心睡吧! 慢慢的孩子和妈妈做什么都一条心,都互相牵挂,做什么都想着对方。高兴时互相分享,有烦心事时互相开导,总之,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现在的孩子们读书学习很辛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孩子压力大,导致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堪重负,一旦受到挫折产生跳楼。 1、父母逼得太紧,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压力山大。 2、上完学校的课,还要上辅导班,从小就很累。 3、本该快乐玩耍的年纪,背上了太多责任和期待。 4、家长辅导学习没耐心,又叫又吼,孩子精神紧张。 5、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孤独、自我、脆弱。 6、对生命缺乏认识和敬畏心,冲动。 7、家长对孩子缺乏理解、沟通和包容。 8、教育内卷化、社会竞争压力太大。 9、学校、家长、社会,只重视孩子的成绩,缺乏心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心理学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如何让成长中的小学生承受心理挫折,增强适应能力,是关系到小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与养成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挫折教育已成为目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包括以下五个反面的原因:1.在学习竞争中,自我期望价值不能实现;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3.不良的人际关系;4.遭受意外刺激;5.由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限制,会使个人的目标无法实现,产生挫折。 根据目前学校心理学以及咨询心理学研究结果,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经有: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控折。班主任应当与各学科教师取得一致意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中渗透挫折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挫折。这样,小朋友就会把挫折当成是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生活内容。 其次,学校与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折因素。虽然挫折是人生必然存在的一部分,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挫折如果过于频繁与过于重大,对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学校与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尽量较少小朋友在学校受挫折的因素。 再次,教师应当在班级内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在愉快的集体活动中进行挫折教育,会使小朋友在潜移默化的欢快的气氛中将挫折教育内容愉快地学习并接受。 最后,各小学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对于耐挫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以及经受了对其而言比较重大的挫折的小朋友,学校要及时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小朋友及时走出困扰,提高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