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海内扰攘。先主刘备,无寸尺之凭,奋起布衣,以天下为己任。而众无一旅,周旋中原,终于分荆据益,开创蜀汉基业,虽曰天授,亦赖一班俊杰,运筹帷幄,同心协力。以下十人,虽无搴旗斩将之效,然经邦治国,皆不失为当世名臣 15.伊籍—— 伊籍(生卒年不详),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 14.孙乾——颇为见信 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向南投靠刘表,遣孙乾和麋竺先与刘表见面,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妥当,刘备都十分满意,与麋竺、简雍同任左将军从事中郎。 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 13.简雍——优游风议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与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12.糜竺——亦商亦儒 麋竺(又作糜竺)(?~约221年),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糜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成为其幕客。更与其弟糜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周旋。在刘备潦倒时,糜竺给予他很大的帮助,使之重新振作。刘备入主益州后,拜糜竺为安汉将军,位列刘备手下众臣之首。吕蒙袭取荆州,糜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糜竺面缚请罪,刘备劝慰糜竺,对他待遇如初,但不久后他即因惭恨病死。 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擅骑射,虽然从未统领军队,但一直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11.刘巴——清高之士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名士。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所著录于《刘令君集》。 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只有三十九岁。总计花了十三年躲刘备,最后八年才认命。死后的他,总算可以摆脱刘备。然而,他在天堂只清静了不到一年,刘备就跟来了。 10.黄权——弘雅思量 黄权字公衡,四川阆中人。弘雅思量,有文武干略,为刘璋主薄,劝阻刘璋迎刘备,外放广汉。刘备取成都,方才归附刘备,拜偏将军,建策夺取汉中,卒破杜濩、朴胡,杀夏候渊,据汉中,皆其本谋。任益州治中从事,刘备伐吴,以黄权为镇北将军,驻江北防御曹魏,及刘备夷陵兵败,黄权归路为吴兵阻断,无奈投降魏国,官至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育阳侯,去世后谥号景。 权见器当世,因穷致泰,虽非守节之士,抑亦达变之人。 9.邓芝——坚贞简亮 邓芝字伯苗,河南新野人。历官广汉太守,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出使吴国连和,为孙权见重。官至江州都督,迁车骑将军,平定涪陵之乱,枭其渠帅,百姓安堵。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镇北,咸著名迹,享年七十四岁。 芝性坚贞简亮,临官忘家。为将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率伍。然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8.李恢——公忠志业 李恢字德节,云南玉溪澄江人。历官主薄、别驾从事,结好马超使其归附刘备。自告奋勇出任庲降都督,领交州刺史。值南中四郡叛乱,率部平叛讨乱,追奔逐北,声势与诸葛亮大军相连,南土平定,其功居多。加安汉将军,封汉兴亭候,在镇十年,南中赖以安宁。 恢公忠志业,立功南土,建方面之勋,无愧名臣之称。 7.董允——义形于色 董允字休昭,湖北枝江人。少与费祎齐名,声闻遐迩。历官侍中、虎贲中郎将,内侍历年,秉心公亮,匡主进谏,翼赞王室,义形于色,官至辅国将军、侍中守尚书令。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为"四相"。 允思量秉正,名位优重,功业不逮蒋、费,然亦不失名臣之称。 6.费祎——宽济博爱 费祎字文伟,河南罗山人。屡使吴国,不辱使命,为孙权礼遇。迁中护军,司马。值魏延、杨仪不和,两相匡护,以尽其用。官至尚书令、大将军,封成乡侯。内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当国功名与蒋琬齐名,虽典戎在外,庆赏威刑,咸咨于己。雅性谦素,家无余财。后欢饮沉醉,为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谥号敬。 祎宽济而博爱,以无备陨身,然志虑忠纯,不失为守成良相。 5.李严——深刻矜高 李严字正方,河南南阳人。少为郡吏,以才干称。先主入成都,授犍为太守,平乱讨逆,封疆清宁,迁辅汉将军。在永安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镇永安,官至骠骑将军。然性深刻矜高,苟利其身,横造无端而见斥当时,流徒梓潼,常翼诸葛亮予以补复起用,闻其去世,激愤发病而死。 严受顾命之托,不思忠报,欲合五郡为巴州,自请为刺史;劝诸葛亮宜受九锡,进阶称王;督运粮草不继,虚词诞语,致一生功业付诸混水,一代名臣,老死滳所,令人为之叹息。 4.蒋琬——因循不革 蒋碗字公琰,湖南湘乡人。以才干知名当时,诸葛亮称其社稷之器。历尚书郎、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总后方诸事,讬志忠雅,深为诸葛亮倚重。诸葛亮去世,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廷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处群僚之右,神守如常,由是众望渐服。而未尝徇功妄动,去世后谥号恭。 琬方整有威重,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足称守成良相。 3.庞统——高俊之才 庞统字士元,湖北襄阳人。"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号为"凤維"。为刘备治中从事,随先主刘备入川,献上中下三策,刘备用其中策,斩杨怀、高沛,夺取涪城,势如破竹,直指成都。至雒城,庞统率众攻城,中箭阵亡,时年三十六,追赠关内侯,谥号靖。 统虽道义不足而智谋有余,假使不死,与诸葛亮左右夹辅,功烈岂止于此。 2.法正——著见成败 法正字孝直,陕西眉县人。有奇画策算,与张松入川依刘璋,不为重用,志意不得,常窃叹息。先主取成都,以法正为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备受宠信。献策取汉中,一战斩杀夏侯渊,敛众拒险逼使曹操班师,遂得汉中,官至尚书令、护军将军,享年四十五,谥号翼。 正著见成败,见理之明,料事之审,谋臣莫出其右,先主肇基王业,迄承大统,其力为多。诸葛亮每奇法正之智术,可惜天不假年,不然中兴汉室大业可待。 1.诸葛亮——鞠躬尽瘁 诸葛亮 诸葛亮英霸之才,管乐之器,坐卧隆中而知天下三分,初出茅庐游说孙吴,促成联吴抗曹,佐刘备分荆据益,遂成鼎峙之业。及永安受顾于败军之际,励精图治,东和孙权、南抚孟获,北伐中原,以一州之旅,跨陵边疆,斩王双、毙张郃,致使关陇响动,曹魏疲于应命。惜众寡悬殊,攻守异体,连年动众未能成功,而降年不永,壮志不遂。享年五十四,谥号忠武。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然其忠心矢志,三国人物,莫出其右,堪为后时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