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太晚吃可能会增加过敏机率?
辅食对宝宝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除了会影响咀嚼和语言能力发展,更是能够为孩子补充营养、打造健康体魄的好时机。不过什么时候开始吃、哪些食物适合、如何喂食呢?
婴儿出生后的食物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其中的乳清蛋白能够保护宝宝的肠道、增加免疫力,但随着肠胃道逐渐成熟,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和台湾儿科医学会都建议,从4~6个月开始就能慢慢给孩子辅食,减少营养不足、不均衡的问题。
但若你还停留在「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鸡蛋、海鲜…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1岁之后再吃」…等观念,请注意!这可能会对宝宝没有太大好处喔!
宝宝太晚吃辅食有什么影响?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宝宝在4~9个月时是训练免疫系统耐受性的最佳时机,因此太晚给辅食,反而可能增加过敏机率, 另外,大多数6个月的婴儿以奶瓶喂食为主,属于被动式吞咽,如果又不在这时候给予辅食,会让宝宝的口腔肌肉无法获得良好训练,导致咀嚼能力发展受影响。
除了4~6个月的时间点,从宝宝的行为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突然厌奶,或一直盯着大人的食物并且舔嘴巴,都是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的表现喔!那应该吃什么、一天几餐呢? 【辅食顺序表】
辅食
4~6个月
7~9 个月
10~12个月
次数
1次
2~3次
3~4次
份量
1~2匙
少许
逐渐增加
形式
糊状
泥状和半固体
块状和固状
建议食物
米汤、麦精、蔬果泥
肉泥、碎肉(菜)粥、蛋黄泥
马铃薯、蒸蛋、小肉块、饭、蔬果
家长们在喂孩子吃辅食时请有5点要注意喔! 掌握五大食用辅食重点1.营养均衡
只要是天然的食材且确实煮熟后,都可以让宝宝尝试,包含:米饭、蔬果、鸡蛋、海鲜…等,少量多样给孩子补充丰富营养,同时帮助他们学习进食和享受食物,家长只需仔细观察食用后是否有过敏症状,若是轻微的皮肤起疹子、眼睛水肿、肛门周围红疹…等,不需要太紧张因为量不多,万一出现荨麻疹、腹泻有血丝,可以先将导致过敏的食物暂停食用2周,再将分量减半重新尝试,若连续两次都还是有大过敏情况,可以先暂停等宝宝1岁后再试试。
2.调味不过重
刚开始制作辅食时,以食物的原味为主,不必添加太多糖、盐…等调味料,避免增加孩子肾脏…等器官负担。 3.一次一种食材
给4~5个月的宝宝尝试新食物记得循序渐进,份量不用多之外,2~3天换一种,家长可以更容易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或腹泻…等症状,慢慢增加食物种类,如果孩子对于试过的食物没有不适的现象,就可以混和再一起吃啰!
4.固定餐具和用餐地点
初期宝宝还不习惯吃辅食这件事,因此建议可以设定好用餐的时间和地点,甚至是座位、餐具…等,尽量让每次的吃饭流程都一致,可以帮助宝宝更快建立吃饭的习惯喔! 5.不可强迫喂食
家长们在喂宝宝吃饭时不需要太严格,准备好的辅食吃不完,或遇到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也没关系,可以想办法藏在其它菜里、寻找替代品,绝对不要强迫喂食,避免让孩子留下吃饭等于痛苦的印象。
家长们想减轻制作辅食这甜蜜的负担,可以将以下食物加入宝宝的辅食菜单中喔! 推荐辅食选择1.食物泥
米糊、蔬果泥和肉泥…等辅食制作方式大同小异,只需要在煮熟之后用调理机、料理棒打成泥状就完成了。另外提醒,辅食最好现做现吃,避免营养流失,若真的做太多,或因时间问题需要一次做好存放,建议制成冰砖保存在冷藏或冷冻,下次要吃时再直接加热即可。
2.无糖全脂优格、市售宝宝粥
太忙碌来不及DIY辅食,可以选择无糖全脂优格,或是购买市售的米精、麦精、肉泥、果泥…等,只是要记得确认食材来源、内容物标示、营养成分和日期…等,家长也可以自己先尝尝看,若连你都觉得调味过度或味道无法接受,那就不建议给宝宝吃了。
许多家长担心宝宝吃大人的食物对健康会有负面影响,但这是孩子长大的必经过程,透过摄取各种食物,才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头好壮壮的成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