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得好不好,不用等长大,对父母的这几种态度就是答案
文/兰妈谈育儿
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不是看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让孩子在健康心理中成长
教育孩子就是父母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都希望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可"养"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都有很多
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天资聪颖、冰雪聪明,也没有哪个人生来就会当父母,大家都是从"不会"到"会"慢慢学习经验、掌握方法
也有人说,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点点地影响着孩子
确实如此,言传身教一直都是比较高级的一种教育,教育孩子时也是在检验自己的人格
尤其是某一瞬间,我们看到的孩子仿佛还照射着自己的身影
而父母的教育呢,也更像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孩子"养"得好不好,也能照出家长的教育得失
同样的道理,孩子被"养"得好不好,其实不用等长大就能看得出,尤其是孩子对父母的一些"态度"就表明了答案如果孩子平时对您有以下这4种态度,说明孩子就被"养"得很好
01
懂得跟家长沟通
果果上幼儿园中班的一个周末,有次因为临时有事匆忙地把她从送到邻居家
那次,也因为走得比较着急而没有照顾到果果的情绪
第二天,才慢慢听邻居说起那天的状态,果果干什么都心不在焉,并一直在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当知道果果因为这件事不开心后,晚上睡觉前,我还特意去问了问:"昨天是不是不开心啦,都怪妈妈走的时候比较着急没有跟你约定好时间"
邻居知道我还特意因为这件事跟孩子道歉,她觉得我对孩子的情绪有些关注过头了
其实,及时沟通就是"养"好孩子的一个助力点
为什么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一长大就慢慢不跟父母亲了?很多时候都可能是我们未曾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
舅舅的儿子,有一个特别暴躁的脾气
每次遇到一点小事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说了不听,简直是越管越上火
其实,若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脾气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脾气大的家长
舅舅就是一个脾气特别不好的爸爸,每次和他儿子沟通时都以命令的口吻说话,不给反驳、也不给解释的机会
这种不照顾孩子情绪的雷厉风行,最有可能养出一个动辄发怒的孩子,这也是让无数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生气、委屈或者难过的时候,孩子都能第一时间跟父母沟通,这就是说明孩子被"养"得很好
因为,能做到照顾孩子情绪、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这并不简单
只有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养"出懂得跟家长沟通的孩子,这才是养出优秀孩子里的标配
02
能知道体谅父母
8岁女孩语桐,是一个特别温柔又聪明的女孩
有一次,妈妈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指切破了
那段时间天气一直阴晴不定,语桐得知妈妈手指受伤后,第一时间回到卧室从存钱罐取出零花钱,然后冒着大雨去楼下药店买创口贴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和孩子之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那双向奔赴的爱
孩子懂得体谅父母,和父母之间能做到共情
又或者,在父母生病、累的时候能给你倒杯水、捶捶背
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同时,知道体谅父母的孩子身上还有一个明显优点,那就是懂得感恩
而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将来在学校、乃至社会方面都会占据优势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主观意识,不会特别压抑自己,也不会刻意讨好别人,始终在不忘初心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都说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是给孩子做好榜样,我认为,这句话运用在语桐妈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听语桐说,她妈妈是一个特别温柔体贴的人,奶奶之前手指被划破了,妈妈半夜跑了好几个药店买创口贴
这件事给语桐心里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兴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手指划了个小口子,至于专程跑药房买创口贴吗"
老人有句老话叫做"小事见真情",你不表达爱、孩子又如何感觉到爱呢
那些说孩子不懂得感恩、越长大越疏远,或许是一开始就忽略了对孩子的爱
而一个从来没有感受被爱的孩子,又怎会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呢?
所以,如果您家孩子懂得体谅、也知道关爱照顾父母,那就偷着笑吧
这类孩子不仅被"养"得特别优秀,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无论是在亲子关系、还是成长教育方面都会省心很多
03
会帮忙做家务活
把孩子养得自信乐观、还懂得吃苦耐劳,这对于多数家长来说将会是一件特别欣慰的事情
前段时间
有一个5岁男孩独自在家做家务的视频流传在网上,大家都纷纷转发赞扬
只见,视频里男孩做起家务活的动作看起来特别利索
妈妈出门时地上散落的杂物还七零八碎,才短短20分钟左右,原来看起来凌乱的客厅已变得整洁大气
事后,男孩的妈妈发声解释说
那段时间正是疫情高峰期,她和孩子爸爸也是刚刚好转就复工上班
又因为那几天太忙了,所以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屋子
不过,男孩妈妈上班前并没有叮嘱孩子收拾屋子,只是查了监控才知道,原来家里面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妈妈还说,家里面的家务活男孩基本上全部都会,只有担心使用燃气不安全,所以才没教
当一个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孩子的内心肯定是自我感觉良好的
尤其是在劳动力、和实践能力的体验方面,比起学习成绩的笔杆下分数,孩子在自我价值感方面更能获得满足与快乐
记得心理学上有个叫"镜中我"的概念,是通过传播和互动形成的自我观念,若失去传播价值就会处于静止状态
而在孩子的教育角度方面呢,孩子的自我价值观念,其实就是通过父母这面"镜子"来传播
换个角度来说,当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可爱、能干的时候,孩子便觉得自己是优秀的
所以,一个懂得尊重、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也往往容易调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最终是决定了孩子跟我们的互动程度
当一个孩子主动要求学做家务时,聪明的家长都是在安全范围内传授经验、创造空间,并且通过肯定的眼神给予孩子参与的动力源
最终,再结合劳动的结果去感受自我存在价值,这便是优秀孩子的自我感觉价值
要知道,一个会帮父母做家务的孩子,在劳动力、独立性方面就说明被父母"养"得特别好
04
遇到困难能淡定
有人说,强者不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是来自自信的人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简直是太好了
而一个被"养"得特别优秀的孩子不正是如此吗?不怕失败,还具有比较强的逆商能力
尤其是当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们会想到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怎么应对解决、或者下次要怎么注意
在这方面,有一位妈妈的教育就特别成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一个周末,女儿期待已久的1米2伸缩渔网终于到货了
我们带着渔网去离家不远的公园体验郊外生活,正在满怀欢喜捞鱼的时候,一个满脸通红的男孩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叫淇淇
阳光般的小男孩,诚恳地对我说"阿姨,能不能把您手里的渔网借我用一用"
当时,还以为男娃娃也想体验一把捞鱼的感觉
没想到,他紧接着解释说"我妈妈拍照时不小心把手机掉到栅栏的另一边了,我想借这个渔网把手机勾过来"
听到有乐于助人的事情自然是积极相助了
接着,我和女儿跟着淇淇来到公园的一处树林,看到了一排绿色铁丝网围栏
好在渔网的杆长足够了,最终手机成功被取回,这件事当时给我的感触也特别深
一个男孩,在遇到困难时甚至比成年人还要淡定
尤其是能为妈妈做到处事不惊的表现、与态度,简直是了不起
我们都希望孩子每遇到困难都能节节高升,其实,勇敢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聪明"的家长
淇淇的妈妈就是如此
她告诉我,手机掉落围栏外后,其实车里就有可以使用的工具,但为了锻炼淇淇的处事能力,才会故意示弱、请求帮忙
不得不说,妈妈这份示弱教育真的很高明,而经过这次意外的协助锻炼,我明显看到了淇淇身上那绽放的自信光芒
也请记得:
如果孩子想要帮忙解决困难,不要拒绝,这是他们获得自信的舞台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还能淡定,记得夸夸他,父母的支持会赋予孩子强大底气
如果有机会多跟孩子"示示弱",被需求力量可能会为孩子带来无限可能
养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双向成长的过程,记得孩子成长的时候家长也不要闲着,做好四件事,包括做好情绪榜样、体贴关爱孩子、教孩子学做家务、为孩子创造挑战舞台
每天进步一点点、未来就能成功一大步,也希望每一段养育都是双向奔赴的爱~
那么,关于孩子"养得"好不好的表现大家还有哪些不同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