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隔阂,宋美龄至死不见宋庆龄,但两人在临死前立下了同样遗嘱
宋庆龄在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旁边的"关注",能供您随时进行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年末,宋庆龄身体极为不适,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她想到了家人,想到了因政治隔阂几十年没有见妹妹宋美龄。因此她便派人向妹妹寄去一封信,希望两人能见面叙旧事。
身居纽约的宋美龄收到信后迅速写了一封回信,寄给了许久不见的姐姐,信上只写了几个字:
"把姐姐送到纽约治病,家。"
尽管如此,在宋庆龄逝世后,宋美龄也没有到葬礼上送别姐姐。几十年未见的亲姐妹就这样永远分别了。
背道而驰的亲姐妹
1944年7月9日,宋庆龄到机场送别前往巴西治病的宋霭龄和宋美龄,三人相谈甚欢,十分亲昵,然而,这次见面竟然成了三姐妹最后一次团聚。
抗战结束后,宋庆龄的兄弟姐妹们陆续出了国,但她心系人民,心系百姓,为建立新中国出力。
抗战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躁动不安,发动了内战。身在美国的宋美龄也不断帮助向美国寻求武器援助,帮国民党夺取政权。
宋美龄
人民的意愿难以抵抗,最终共产党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只能落荒逃到了台湾,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和宋子良得知这一消息后,一同向姐姐宋庆龄写了一封信:"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我们知道你在中国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希望你能平安、顺利。
如果我们在这儿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话,只要我们能办到,请告诉我们。我们俩都希望能尽我们所能地帮助你,但常感到相距太远了,帮不上忙。请写信告诉我们你的近况。
收到信后的宋庆龄十分感动,她立刻回信说自己很好。尽管姐妹两人因政治观念有着很大的隔阂,但由此看出,一家人的感情还是十分和谐。
1950年,蒋介石用甜言蜜语将宋美龄哄到台湾,与他一同生活。在蒋介石的影响下,宋美龄对共产党的意见越拉越大,也与姐姐宋庆龄坚持的理念背道而驰。
由于环境不同,立场不同,姐妹的隔阂越来越大。相离初期,两人还会相互寄信问候,但随着立场行为的变化,两人寄信也不再会收到相应的回复。
宋美龄奔走于台湾与美国,不断做着国民党的宣传与外交工作,留在大陆的宋庆龄为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兢兢业业。
姐妹情深
1893年1月末, 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她受到姐姐宋霭龄和父母的影响,很喜欢看书。在她到一定年纪时,父母就将她送到了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年后,她的妹妹宋美龄出生了。宋庆龄和照顾这个只比自己小4岁的妹妹,从小就对她百般依顺。两人关系很好,经常一起玩耍,一起看书。
1904年,大姐宋霭龄就前往美国留学,接收先进知识,在大姐和父母的建议下,1907年宋庆龄带着妹妹宋美龄前往美国学习。
此时的三姐妹关系很好,平时互相照顾,互相帮助。3年后,宋霭龄从学校中毕业后回了国,17岁的宋庆龄和14岁的宋美龄在美国相互扶持成长,两人相依为命,宋庆龄给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
1913年,宋庆龄从大学毕业回国,此时身为孙中山先生秘书的宋霭龄嫁给了富商孔祥熙,准备随丈夫一起从商,看到妹妹毕业了,就推荐宋庆龄前往孙中山身边接替自己的工作。宋庆龄早就听闻这位伟大革命家的事迹,立刻赶到日本接替姐姐的工作。
跟着孙先生,宋庆龄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在日本的那段时间,她与孙先生一同心系国家安危,在1916年随孙先生一同回到了国内,再次发动革命,并肩作战。
不仅是宋庆龄,整个宋家都十分支持孙先生的革命行动,身为企业家的父亲宋嘉树更是拿出大部分资产支持孙中山革命。
然而在革命途中,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准备结为夫妻。宋庆龄将这件事告诉了家人,然而一家人都不太支持两人的婚姻,因为两人年龄差距太大,对宋嘉树来说,两人如果结了婚,多年的好友就成自己的女婿了。
然而,宋庆龄的兄弟姐妹们都很支持她的婚姻,妹妹宋美龄还经常安慰姐姐,经常对她说:
"要做引起争论的孙中山的妻子,就要拿出更大的勇气。"
最终,宋庆龄还是不顾父母亲戚的反对,于1915年在东京举办了婚礼。对于她与孙中山的婚姻,她是这样说的: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她,是出于少女罗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的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可以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那时,宋庆龄也不断支持着宋美龄的决定,大姐宋霭龄想让小妹加入同盟会,参与到政治革命事业中,但宋美龄不想卷入政治斗争中,便拒绝了这一想法。
然而,在家人都劝说宋美龄时,宋庆龄做出了与众不同的行为,她支持妹妹的想法,认为这件事应该由宋庆龄本人决定。
1917年,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不断进行演讲等工作,由于她长相出色,能说会道,很快受到很多男性的追求,但宋美龄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遇到中意之人。
1922年年末,宋子文举办了一场晚会,邀请了妹妹宋美龄和蒋介石。在晚会上,蒋介石看到了长相出色、气质非凡的宋美龄,便主动向前寻求认识,想娶她为妻。
那时蒋介石还是孙中山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宋美龄当然没有同意他突如其来的请求。但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蒋介石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手段,提升自己的权力与影响力。
那时,一些美英报刊将蒋介石吹捧成天神一般的人物,称他为"最年轻的革命领袖",时代周刊以他作封面,世界各国都建立起所谓的"蒋介石档案"。
再加上蒋介石对宋美龄的不断追求,宋美龄终于心动了,认为他不仅有权利,还有恒心,便同意与他交往。
宋家所有人都支持两人的恋情,然而一向支持宋美龄选择的宋庆龄却没有同意她的这段感情,以她这段时间里对蒋介石的观察,她发现蒋介石是一个极重功利的人,手段残暴,人还花心,他接近宋美龄一定是因为他们家掌握的权利。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脱颖而出,成了国民党的顶梁柱,最终宋美龄还是不听姐姐的劝阻,在国外于1927年年末与蒋介石结了婚。
这件事让宋庆龄十分无奈,也正是蒋介石的原因,影响了姐妹两人骨肉至亲的关系。然而蒋介石在成为领袖后的行为更是让宋庆龄愤怒至极,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夺权,对共产党人员进行大肆迫害,使国民党走上了与孙中山先生相反的道路。
虽然宋庆龄丝毫不给蒋介石好脸色,但蒋介石却很看重宋庆龄执掌的权力,不断尝试与宋庆龄社交,但多次交涉后他发现宋庆龄那边根本没有回应,甚至不理睬自己的妻子了。这让宋美龄和蒋介石无法理解。
蒋介石拉拢不到宋庆龄,反而看着她不断做着与自己理念截然相反的事,气急败坏,便专门制定了一个暗杀宋庆龄的计划,以稳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力。
宋美龄得知后十分懊恼,血浓于水,她立刻阻止蒋介石的这种行为,说:
"不准在阿姐那里胡来,如果我听到有什么的,我是决不答应的。"
当知道蒋介石一个手下伤害到姐姐时,宋美龄指着蒋介石的鼻子破口大骂,还远赴千里来到宋庆龄身边看望受伤的姐姐。
由于宋美龄的阻挡,蒋介石也不敢明着伤害宋庆龄,但他想到了一个阴招,大肆抹黑宋庆龄,让她身败名裂,从而稳固自己的政权。
美国一些报纸刊登谣言,宣称宋庆龄有意与陈友仁再婚,这令宋庆龄倍觉受到侮辱,乃至皮肤病都被刺激得发作,奇痒难耐,只好养病。养病期间,宋庆龄也渐渐琢磨出来了这场谣言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蒋介石集团的阴谋。
除此之外,宋庆龄看到革命战友接二连三地被蒋介石杀害,十分愤怒,眼见蒋介石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她选择了退出国民政府。
这时,宋美龄不断劝说姐姐,希望她和蒋介石搞好关系,不要离开党。但此时宋美龄已经完全和蒋介石站在同一战线,姐妹两人的理念完全不同,最终只能不欢而散。
此时宋庆龄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意识到了只有共产党能救国救民,也正是如此,她与妹妹的隔阂越来越深。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地区惨遭日军的屠杀,得知这一消息的宋庆龄提出坚决抵抗到底,捍卫国家主权,同时,她一边安抚平民百姓,一边向前线募捐,还不断促进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沟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但当她看到蒋介石消极抵抗,甚至勾结汪精卫时十分愤怒,国民党内部的一些爱国人士也对蒋介石的抉择十分不满。
百姓们出于爱国之心,国共两党合作,在这个生死攸关时刻,许久不见的宋氏三姐妹终于放下隔阂,为抗战共同奋斗。
1940年3月31日,宋家三姐妹飞抵重庆。在重庆的40天时间里,三姐妹一同视察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看望战争孤儿、参观工业合作社、慰问医院伤兵。
宋氏三姐妹
1942年中秋之际,大姐宋霭龄得知弟弟们要来重庆时十分开心,他们六个孩子很久都没有见过面了,此时又大家最团结的时期,便通知兄弟姐妹们举办了一场中秋聚会。
在这次聚会中,大家没有聊一点政事,只叙旧聊家常。只见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最真挚的笑容。此时,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关系也犹如回到从前,她们都关心着彼此的生活,互相给彼此夹菜。
吃完饭后,六个人共同来到宅邸的草坪上上月,那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几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随后她们将这些年来对彼此想说的话一股脑全部说了出来,因为她们清楚,这次团聚之后,她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
因隔阂舍弃亲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69年2月,宋家6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宋子安却因脑溢血在香港逝世。
得知这一消息后,兄弟姐妹们悲痛欲绝,立刻将他的尸体运到美国旧金山,为家中最小的弟弟举行了一场葬礼。
宋庆龄十分难过,她和弟弟的感情很好,平时一旦有什么想法,弟弟都是第一个支持自己的人。但听到他的尸体运往美国后,身在大陆、事务繁忙的她便没有参加弟弟的葬礼,只能独自一人想着弟弟的往事泣不成声。
宋子安
1971年4月25日晚,二哥宋子文在聚会上与朋友相谈甚欢,不小心吞下一整块骨头,见状,周围人立刻呼叫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因救治无效逝世。
趁着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美方也想趁宋子文的葬礼邀请在大陆的宋庆龄,改善中美关系。也正是这个机会,能让分道扬镳的三姐妹大团圆。然而,三姐妹还是因观念不同,都没有参加宋子文的葬礼,使很多人在期待中落空。
两年后,大姐宋霭龄逝世,再次为姐妹两人带来致命打击,这次宋庆龄依然没有参加大姐在美国的葬礼。然而三位家人的接连逝世让宋庆龄感到危机感,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亲人们见面了,她拿出几十年前的合照凝视,泪水不断在她的眼中打转。
宋霭龄
宋庆龄也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她希望能见一次妹妹,好好叙叙旧。怀着这份思念之情,她不断向妹妹寄信,希望两人能见一次面。
等了很久,都没看到宋美龄的回信,然而她在得知姐姐病时,希望能借她到美国看病。但那时的宋庆龄已经病入膏肓,于1981年5月29日与世长辞。
得知姐姐逝世的消息后,宋美龄难过至极,但碍于政治隔阂,她不得将对姐姐的怀念表露,也没有参加姐姐的葬礼。她坐在家中,看着曾经和家人的合照,泪流不已。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纽约逝世,是家中最后一个离去的人。然而姐妹两人的选择却出奇的一致,都希望自己能归葬家中。
宋庆龄认为,自己远远不及孙中山先生,葬在中山陵不妥当,她希望葬在家人和保姆身边,彼此陪伴。宋美龄也希望自己能归葬大陆,与父母葬在一起。
宋庆龄逝世后,众人如她所愿,将她葬于父母和保姆身边,但宋美龄却在逝世后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中。因政治隔阂分开的两姐妹始终没有团圆。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惜牺牲亲情。感谢宋庆龄先生为国家、为百姓付出的一切,向宋庆龄同志致敬!
文章就此结束,麻烦您点一下旁边的"关注",您可以随时讨论,提出意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