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如果你有吃猪油的习惯,这几点建议请收下
每次提起猪油,我就想到很久之前的一位患者。60多岁的年纪,姓李,我都叫他李叔,是一名高血脂患者,自从查出患有高血脂,李叔自身也比较重视,每天按时吃药,定时运动,合理饮食,谨遵医嘱,各个方面都做的比较好,唯独一点这么多年以来李叔一直没变,那就是:吃猪油。
李叔很爱吃猪油,据李叔回忆,这跟小时候的饮食习惯有关。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一年到头难得有机会吃上几次肉,那个时候买肉,人们更愿意买肥肉而不愿意要瘦肉,因为肥肉可以用来熬油,对于小时候的他来说,一碗猪油炒饭、一份猪油渣,可是最难得的美味,吃完满嘴留香,特别下饭。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直到现在买肉时,李叔也喜欢把肥肉用来炼油,不仅可以在炒菜时放上两勺,更是可以用来拌饭,猪油渣也可以当做零食食用。
我也曾经多次提醒李叔:猪油不能吃太多,对心脑血管没有好处。可李叔完全听不进去,用李叔的话说: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也是最好的,不能丢弃。知道李叔的倔劲之后,我也不再提醒他,每次见到他也只是问问用药情况。现如今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李叔了,也不知道他血脂控制的怎么样,猪油还吃不吃。
为什么猪油吃起来会这么香?
猪油,我们一般称之为动物油,花生油、菜籽油,我们一般称之为植物油,虽然动物油和植物油都属于油脂,但在炒菜做饭时,动物油所散发出来的香味要比植物油明显的多,这是为何?
其实,油脂本身的挥发性比较弱,基本闻不出什么味道,你说能闻到的香气主要来源于油脂里面的"杂质",是一些挥发性比较强的物质,也就是说,猪油里面的"杂质"比较多是吗?
也可以这么说!
猪油本身含有很多醛、酮类物质,这些物质在加热前含量低,味道淡,但在加热的过程中,猪油里的醛、酮类物质会逐渐增多,并且会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生成内酯类物质,这种物质会被我们的嗅觉敏感的捕捉到,这才有了香味来源。
为什么心脑血管医生要建议少吃猪油?
注意这里说的是要少吃猪油,并不是不吃猪油,吃猪油对人体有没有好处?答案是肯定的。猪油是油脂的一种,在我们的饮食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提供必需脂肪酸。人体生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必需脂肪酸的参与,但有一些必需脂肪酸是人体无法合成的,例如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通过饮食摄取,油脂就是其中重要的摄取途径。
②构成组织的成分。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成分,具有支撑和保护器官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保暖和提供热量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脂肪多的人比较抗饿和抗冻的原因。
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利用和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因为不溶于水,需要借用油脂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基于以上原因,适量的摄入动物油对人体还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动物油可是非常重要、比较容易获得的膳食油脂,这也是老一辈人群钟爱猪油的重要原因。不过,虽然猪油在过去为人们做过贡献,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途径不再那么局限,猪油的弊端也就显现了出来。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患者吃猪油呢?根本原因是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问题。动物油中所含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植物油,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40%~60%的饱和脂肪酸,而植物油中只含有10%~20%的饱和脂肪酸。大量研究证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进而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尤其是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叮嘱日常饮食要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
猪油到底吃多少合适?
既然猪油不能多吃,那么多少量才是合适的呢?
我国膳食指南建议: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2克左右,如果把这22克脂肪换算成猪油,大约是50克猪油,也就是两汤勺的量。但要注意,除了猪油,我们日常食物中还有很多含有脂肪,因此,实际健康猪油摄入量可能远远没有这么多,平日里猪油还是少吃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