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形图 对于湖南地貌,我们听得比较多的说法是" 七山二水一分田 ",也就是说,湖南的山地占了七成。按地貌学定义,山地与丘陵,是以海拔 500 米为界限: 海拔 500米以上、相对高差大于200 米的隆起地貌组合,称为山地;海拔 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米的起伏状山丘,则被称为丘陵。 按上述定义,湖南山地在全省地貌中所古比例为 51.2%,刚超一半,不到七成,而丘陵(包含岗地)则占了 29.3%。 尽管如此,山地在湖南地貌中拥有优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可以从湖南的整体地貌格局看出端倪。湖南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 三面环山 :东面是南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的 幕阜山—罗霄山 ,将湖南与江西分开;南部是"透迤腾细浪"的 南岭 ,将湖南与广东、广西分隔;西侧则是宽厚的 湘西山地 ,将湖南与相邻的贵州、重庆、湖北连为一个整体。 三面合围的山味很像一个巨型"水桶" 的底座和桶壁,"水桶"上部顶着一盆"水"一一洞庭湖,而妙的是,这个 "水桶" 还有一个"盖儿"—长江。 过去,有一种说法是,这种地貌特点,使得湖南成了 " 四塞之地 ",湖南人被因在了里面。这也导致湖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远离了中原主流文化。但后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这种闭塞的 "国城"时代己一去不复返。而且,这种地貌,反而给湖南围出了一个" 桃花源 "—这些海拔很少超过2000米的中低山,正以不同的景观特点吸引着世人的瞩目。 比如说,作为湖南省的第一项世界遗产, 张家界 因其独特的山水,被视为湖南自然景观的龙头,在海外颇具知名度,甚至还在韩国刮起了一股"湘流"; 崀山丹霞 ,这一发育在红层地貌上的奇观,也成为我国丹霞地貌景观中的佼佼者;斜插于湖南中西部的 雪峰山 ,低调而神秘,它对湖南的意义非同寻常:是湖南自然与人文分野的重要界山;当然,尽人皆知的南岳 衡山 ,就无需我们赘述了。 在研究湖南山地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湖南的 " 穿洞 "多,有很多山都被神奇地穿了一个个"洞",如 天门、穿坦、月岩、象鼻山 等;二是湖南的 " 峰林 "多,有 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峰林及石英砂岩峰林 等,五花八门。可以说,湖南是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省份。 由此看来,湖南山地的海拔虽不高,但个性十足,三面合围的地貌,意外给湖南辟出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风景殊异、自成格局的 "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