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我们这代人老了

  知青话题七篇
  作者:余 杰
  知青话题之一:还有多少人在熬着
  我们这代人都老了,都是奔七奔八的人。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符号:知识青年,简称:知青。五十多年前上山下乡,那是一群没有文化的青年,何谈知识两个字。
  如今老了,在感叹岁月留下的印迹时长长会长叹一声:我们都老了,都行将告别这个世界了,还谈什么知青,什么上山下乡。那都是曾经的历史,一群人的往事,一代人苦涩的过去。
  偶尔还能够看见有人发出这样的帖子,要补偿知青了。这样的话题讲了多年了,时不时会跳出来忽悠你们一下。补偿,为何?补偿什么?呵呵,全是自我安慰的一个老话题啊。
  熬着的老知青还记得吗,那些在劳动局大门口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人们,嚷嚷着需要安慰,需要补偿,需要平等,需要计算工龄等等,如今都到哪儿去了。熬不住啊,你能熬过他们,绝对不可能的。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你熬得过时间吗。你在那里叫啊、喊啊唱啊、跳啊,最多派几个人来忽悠一下,看你能熬过时间?到了今天,叫不动了,走不动了,跳不动了,唱不动了,那些"梦想"都在流逝啊。
  我们都输给了时间。
  我们无法赢得时间。知青老了,老到快走不动了。曾经豪情满怀的理想都化为了泡影,那股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激情,早已随着岁月消失殆尽。
  知青老了,老到快叫不动了。曾经为了回家奋起一击的勇气已经不见踪影了,过去式的豪情昙花一现成为历史,只是在记忆中经常回想。
  知青老了,老到快唱不动了。曾经为了就业的那份忙碌早已成为过去式,曾经在城里过着底层生活已经成为记忆,曾经为了养家糊口的苦熬都已经成为往事了。
  知青老了,老到快跳不动了。那些日子在那扇大门口高呼口号的热情已经消失了,充满向往的补偿如今已经成为痴人做梦,直到现在傻傻地在家里仰望星空。
  如今还有多少人在熬着呢?当一切都在时间里悄悄地流逝的时候,我们感叹岁月的无情,没有一句感恩的话语,因为我们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
  虽然在现有的记载中很难找到那段真实历史的记忆,但是它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将带着这份记忆上天去告诉历史的老人我们将这份记忆永久地留在心里。
  熬不过时间的老知青啊,此时此刻是不是还在回想在那扇大门口的呼号啊。放心,历史会记住六十多年前十万上海知青奔赴新疆的场景,历史会记住五十多年前上海百万知青奔赴五湖四海的场景,还有全国一千六百万的知青兄弟在四面八方的前行,我们都会记住的。尽管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昨日的辉煌早已成为一份记忆,但是它会留下的。
  熬不过时间的老知青啊,保重!
  知青话题之二:还有多少人在关注
  曾几何时是多么的欢乐,刚刚退休的我们吹响了集合号,搞聚会、办刊物、开晚会去旅游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为何,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识青年。我们有一段共同的经历:上山下乡。
  现在呢?
  我们都到了老年。生活给予我们的是安安定定在家待着,养老了,不再折腾了。
  剩下的时间里,唯有在微信群里聊聊天了。好在有了微信,要不然连个说话聊天的地方都找不到。
  老了,都在打发时间啊。看着身边不断有知青符号的朋友离去,那个心情啊真的很难过。为此也会想到自己,想到还剩下的日子,想到了明天。
  已经没有了再次举办聚会的激情了,没有了再次创办一份属于我们自己报刊的勇气了,没有了再次号召举行各类晚会的豪情壮志了,没有了再次组织知青伙伴集体外出旅游的热情了。因为我们都老了。
  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在关注知青这个符号,还有多少人在关注难得一见的知青活动,还有多少人讲得出我们那段历史啊!
  就以我们自己为例,你会抖抖颤颤地到各地去参观有着知青符号的展览馆、展览会吗?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了吧,不会专门去参观了吧。如果是顺路,你还会去看看吗?还有这样的展览馆每年有多少参观者呢,恐怕无法计算,肯定是寥寥无几的。我们的后代还会关心关注吗,他们也许会说都是老皇历了,现在是什么年代啦。那一刻我们有些心痛,因为那段历史有些苦涩。
  还是以我们自己为例,你会去参加在腾讯网上召开的有关知青话题的会议吗?那都是极少数热心这些话题的知青朋友关注的。算算参会的人数在全国有知青符号的人数中的比例是多少啊。太多的老知青现在都不会关注了,都老了都快要去见上天了。因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啊。
  该落幕了,该歇歇了。就说现在多如牛毛的有着知青符号的微信群里,还有多少人会安安静静地阅读有关知青话题的文字呢。还有多少人会专门围绕着老调的知青上山下乡话题展开热烈的研讨呢?还有多少人啊,一个曾经热门的话题,现在已经过去了。
  至于开办晚会,集体旅游都是过去式了。不光是当下的疫情原因,更多的是老知青们都老了,都快走不动了。有的快到八十了,最小的也是七十了。老人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里蜗居为好。
  已经没有太多的人在关注知青这个话题了,连我们自己都很少关注这个话题了,更何谈其他人啊。
  我们只能在梦中想起青春年华那段快乐、奋发、苦恼、屈辱的日子里的所有事所有人。
  我们只好在坐在轮椅上默默注视着后代们忙碌的身影,才会想起我们自己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可惜,岁月无法倒流,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唉,还有多少人在关注我们啊!
  知青话题之三:还有多少人在离开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当我们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许有着许多的不愿,许多的遗憾。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该想想自己的后事了。自然规律而已,唯物主义者嘛。
  从十年前退休开始,一直不断接到某某人去世的消息,都是有着知青符号的人。那一刻有些悲哀,有些感叹啊。曾几何时我们还是同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的朋友,一转眼就离开了,剩下的只有一声叹息了。在这一刻也会想想自己的未来,想想自己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样子,一丝悲哀之情油然而生参加追悼会的时候,步履有点抖颤,眼眶里是泪水,心里想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
  那一刻我们会想起曾经一起开山挖地的日子,一起吃着忆苦饭还咬牙坚持上山干活一起住着茅草房苦中作乐做着美梦的场景,一起爬山涉水逃离那片土地不敢再回头的一幕。如今,离去的朋友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在遐想与我们在天堂相聚的那一天。
  那一刻我们会想起一起回到故乡盼望新生活的喜悦,一起忍受陌生的城市里人们冷眼的想看,一起为了家庭、孩子努力地奋斗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的精气神,一起饱尝下岗、待业,转岗、失业,以及为了生活的煎熬。如今,离去的朋友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在遐想与我们在天堂相聚的那一天。
  那一刻我们会想起一起退休后的愉快相见苦尽甘来啊,一起外出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起参加聚会美味美食饱餐后说说酒后的胡话,一起去唱唱歌跳跳舞在快乐中忘记曾经的烦恼,一起面对着第三代到来的喜悦和烦恼。如今,离去的朋友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在遐想与我们在天堂相聚的那一天。
  一个接着一个,还有多少人会离开呢?什么时候该轮到自己呢?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有着说不清的苦涩啊。
  回头一想,人生就是如此。该到点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地进行告别,无需留恋,无需感叹,无需悲哀。活着的时候应该是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笑对生活。一旦到了走的时候应该是坦坦荡荡,无怨无悔,笑对明天。
  无愧于自己的一生,留下真实的记忆,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时候一个座右铭。因为我们这代人活得有些累,有些值得留下的记忆有些崎岖的历程。曾经的三年饥饿,曾经的动乱苦难,曾经的下乡经历,曾经的再次就业,曾经的下岗失业,曾经的到点退休,曾经的苦恼欢乐和现在的疫情管控等等。这是非常奇特的一代,什么都轮上了。这些真实到了如今都会被遗忘,都会被抹去,都会被我们带到天堂上去。
  看着一位又一位离去的朋友,我们还能说什么呢?离去的就离去吧,我们还活着。到了离去的那一刻,我们应该对着天堂说两个字:无愧!
  知青话题之四:还有多少人在看书
  到了该退出的时候,总有些人不甘啊。
  不甘啊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
  例如,还在不断地组织什么知青活动,还一届又一届隔上几年来一回,其实就是那几个人找个地方玩乐一下。当然在网上以及微信群里还是要张扬一下的,吹一吹"伟大"的成就,骗得几个点赞。呵呵,非常无聊啊。
  例如,还有不断地组织什么知青精神研讨会,不断更换各种议题吸引关注点。尽管只有几号人不断出现在会场,但还是持续不断屡战屡开,也是不断地在网上晒晒换取关注点,自我炫耀一下"伟大"成果。呵呵,非常低级啊。
  还有不断地出书出刊物,拿不到书号就找外面地下的出版单位来完成"梦想"。唉到了今天啊知青都老了,还有多少人会看这些刊物和书籍呢。这些作者基本都是老知青都是到了该享天年的年龄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写,不停地编,精神可嘉。只是这些书刊出来后有多少人会认真地阅读?
  大多数的老知青们现在闲居在家,能够经常看看微信已经是少数人了。大多数的朋友有的眼睛花了,有的躺着不动了,有的走不动了,有的要带孙儿玩耍,有的要为孩儿管家管吃,谁还会有心思来看书看报啊。没有人再去理会曾经的故事,不喜欢再来唠叨以往那些事。
  再说,有多少打着知青符号的刊物是有正规的出版刊号的?有多少印着知青两个字的报纸是有着正规的出版刊号的?基本没有吧。如此一来,这些东西都是"野路子"的都是老知青们的自娱自乐。要是遇到较真的文化执法者可就要遭殃了,一定会遭到查封的。呵呵,还是小心一点为好吧。
  老了,应该休息一下了,再去忙碌这些无用的东西何苦啊。以现在的大环境而言,报纸还有多少人回去看回去读。上海的《新民晚报》曾被誉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份报纸,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自费订阅。有不少的报纸早已销声匿迹了,还有大量的刊物早就停刊告别读着了。我们老知青还要玩这些报刊杂志有何用。现代节奏的人都在玩着一个"快"字,书店里那些厚厚的书籍已经少有读者了。能够认真阅读书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能够有闲情逸致跑跑书店的毕竟是少数人。那么,我们还热衷于写书,可能意义不大了。只是作为留作一份纪念而已,留下一些往事的记忆,还行!
  到七奔八的老知青啊,赶紧抓住生活的尾巴好好度过每一天。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再不好好活着将会留下无数的遗憾。当每天的太阳升起之时,我们能够看见旭日东升,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又赚了一天宝贵的光阴。也许在以往并没有对时间的关注和珍惜,现在应该认真珍惜一下了。时间对于我们老知青已经是非常宝贵了。
  知青话题之五:还有多少人在显摆
  "显摆"这个词儿,一个"显",一个"摆",就是炫耀的意思。对于老知青而言大多数与这个词无关。但在生活中却有一些不安分的老知青是喜欢显摆的,不仅喜欢还要发挥到极致。
  老了,还要炫耀什么呢,都快入土的人了。其实自我炫耀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拉起大旗无非是为了吓唬那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吧。这样恶劣的遗风也在当今的老知青队伍里极个别人那里发酵着。
  在以往众多的知青活动中,我能够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些所谓的知青中的头面人物们喜欢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众多的知青们,听着主持人介绍曾经在农村里的各种官衔,生怕人们忘记了。还有就是今天官帽介绍,哪怕是已经退休了的知青中的活跃分子,热衷于人们介绍他的原来的职务,包括括号里的局级处级等。
  炫耀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告诉大多数普普通通的知青们,看看,我混的不错吧我是一个成功者吧。
  曾经有一次我站在台下,当主持人介绍某人在农村里的职务后,立马就有人对我说他也不想想在那个年代里是怎样踩着知青的肩膀上去的,是干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告密事情后上去的!想想也对,那个年代里,这样的知青我们不是没有见到。
  在众多的知青活动中,我更多地看见是许多人的低调和冷静。不愿意再讲述曾经的过去,因为那里有着许多伤痛。不愿意面对镜头,因为我们这代人的昨天已经过去了,不值得炫耀。在不太相似和熟悉的知青朋友面前,不想过多地展现从昨天到今日的成就因为是知青这个符号才使我们聚在一起。在这里没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闹剧,也不值得自我炫耀多么有财有势。就是在知青各类活动中默默做事的人,能够无私地为知青各种活动付出,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支持可以想象得出,这些脚踏实地的人在其工作岗位上一定是受欢迎的好人。
  工作期间,我有几位曾经有知青经历的朋友,官位上至部级局级,下至处级科级的我曾经问过他们,在众多的知青活动中你们为何不露脸呢?回答是多样的。我记得有一位朋友对我说:那个上山下乡还值得炫耀吗我们这代人值得炫耀吗!
  自己为自己树碑是一例,等到我们这代人都走了,后代们看着零零散散的知青名义的纪念碑、纪念亭、博物馆、展览馆会不会发笑?自己为自己树立一种"精神",甚至扬言这种"知青精神"堪比红军精神、老八路精神。动动脑筋想想,人家是打江山的,你能够与他们相比吗?从个人的炫耀到集体的炫耀,留给后人的是我们的无知和狂妄。
  原来,炫耀的背后有着这么多的文章可做。所以这些人在不多的时间里,继续做着骗人耳目的勾当。
  炫耀,只是极少数的人。绝大多数的老知青们都是安安分分的老人了,都是老老实实的"良民"了。只是这些炫耀者有着很多的蛊惑性和欺骗性。我们需要警惕啊!
  知青话题之六:还有多少人在呼应
  对于我们这些从云南农场回城的知青来讲,永远无法忘记1978年10月以后发生的大返城。一封信最终导致了农场知青们的大返城。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有人站出来能够一呼百应?五万人为何能够为了一个目标演绎这样的剧目?为什么能够最终取得回家的权利?
  当年有一句口号:我们要回家!五个字说明了全部。
  因为要回家是绝大多数人共同的心愿。不管你当时在农场已经有了一官半职的人还是在生产一线苦苦挣扎的知青们,不管你曾经高喊过"扎根一辈子"的口号还是咬牙切齿地憎恨红土地,不管你曾经在这片土地上风光过一时还是十年间饱受了煎熬,回家,回到出发地,回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身边已经是当时还留在农场的知青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当"我们要回家"五个字喊了出来以后,立即会成为一种统一的行动,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当年的发起者在振臂一呼的时候,立即呈现出一呼百应的效应!
  当我们都老了,都该退出舞台的时候,还有多少类似的口号能够一呼百应呢?
  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为名的各种活动,打起了知青的旗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如今这样活动响应者不多,旁观者众多。怎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曾经有着"知青"符号的人早就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每个人走过的路是不一样的,今日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的。应当承认,多数人已经可以温饱了,少数人因为各种原因还处于贫困线下,但也有少数人早就过上无忧无虑的奢侈生活了。两头尖中间大的现象客观存在,怎么还会有当年"振臂一呼"以后要回家的齐心协力呢?
  记得上海有一位所谓的"知青领袖"在前几年热衷于与一些酒店联谊,忽悠这些店家挂上"知青之家"的横匾。美其名曰:横匾一挂,会有许许多多的知青们会来此店消费,生意一定兴旺的。每到一处,横匾一挂酒席一摆,吃喝玩乐一回,多爽快啊!咋一看是这是为知青做件好事,其实不然。第一挂横匾是要收取费用的,至于收到的钱如何使用你们就不要管啦。第二,挂好横匾以后知青们来不来、来多少我就管不了。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第三,这样的挂牌最终是不了了之。店家付了挂"知青之家"横匾的钱,等不到"大批"的知青们的到来,只好望着墙上的四个字兴叹:被忽悠了一回!
  这就是一呼百应的效应,很无聊!
  我们这代人都老了,一生经历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是个宝贵的财富。它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作为社会人是千姿百态丰富多样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怎么可能"统一"呢?怎么可能把一切都寄希望与"领袖"呢。怎么还会把"知青"这个名字一直挂在嘴上呢?所以应该规劝这些"知青领袖"们,省省心吧,回家去吧!
  因为我们这代人都老了,到了晚年的时候想安安稳稳地多活几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类似忽悠大家去所谓的"知青之家"的事情只是那些趁机敛财的人的一厢情愿。到了这把年纪的时候,已经不是"统一式"的学生了,可以被下令统统上山下乡。现在已经是步入老年的一代人了,有想快快乐乐不愿烦心事打扰,只想颐养天年的人;有与兄弟姐妹或者子女们的财产纠纷而搞的焦头烂额的人;有在社区里跳跳舞蹈、打打麻将、带带子孙的人;有为了生计在苦苦地继续干活的人……。对于这些人,谁能给做到一呼百应?没有了!
  知青话题之七:还有多少人在胡说
  现代生活中微信聊天是老百姓的常见乐趣,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集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群,聊聊天何乐不为。
  曾经有着共同符号的老知青们现在也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微信群,发发贴、聊聊天,远距离地交流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当然,在近2000万曾经有过这个符号的知青们中现在能够在微信群里发发声的毕竟是少数啊就是参加了微信群的人,许多都是沉默者,只看不说话。
  久而久之我发现在这些群体中会有几个极为活跃的人。他们每天都会上去发帖,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玩意,都是一些咒骂美帝的文字等等。到了这把年纪的老人了,还是那样劲道十足地爱唱赞歌,爱听好话,最爱胡说!
  你要是反对他们胡说,对于曾经发生的上山下乡运动提出质疑,他们立刻就会挥舞起大棒"痛斥"你是割断历史,抹黑历史,否定前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一定会给你摆出一个"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的气概,好像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声嘶力竭。
  你要是对他们发出的帖子提出疑问,或者是对已经明了的造谣帖子提出意见,呵呵这下可不得了。他们第一个理由是网上传的东西,自己只是转发呀。第二个理由是要让人说话呀,这样的帖子有啥错的呀。摆出一付永远正确的姿态就是不认错,还会倒打一耙。
  你要是直截了当批评他们到了这把年纪还不肯消停,这下就惹祸了。他们会三五成群地立刻在微信群里对你展开围攻,谩骂、嘲讽、讥笑、批斗、甚至使出五十多年前的那些手段,直至狠狠踏上一只脚。
  他们会在微信群里相互吹捧,非常地肉麻。不管转发的帖子是否值得细看,也根本不管这样的帖子是不是值得赞美,另外一个必定是一番大肆赞扬,连连点赞极力称赞,根本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只会自说自话地享受着吹嘘后的快乐。
  细细一查,原来这些老知青基本都是上山下乡的既得利益者。没在农村几天,没有好好干过活,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大返城有的只是到乡下溜了一圈就混到什么文工团大工矿去了,有的只是靠着当官的老子走了一段后门就混到工农兵的行列,有的只是靠着暗地里做着见不得人的鬼事爬上了高位。这样的人活到今天就是这个模样,整天胡说八道,活得不耐烦了。
  老了,该安分一些了,每天少在微信群里胡说应该成为老人们的一种常态。可惜啊我们很难让这些人闭嘴,因为到了这把年纪的人,要改也是很难的。估计要在见上帝的时候,一定是带着花岗岩的脑袋前往的。
  还有多杀人在胡说,每天我们都能够看见啊!
  写于2022年8月
  余杰, 1970年4月从上海到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上山下乡的,在农场9年,返回上海后进入上海第三机床厂,从事过工人、宣传科干事工作,后又担任过企业党组织和行政主要领导职务。2012年退休,退休前2007年起就在网络上刊发有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文章,至今已发表了400多万字。   

3K就能买到高端旗舰,等等党胜利了,iQOO11或将被鞭策?众所周知,刚有电竞手机这个概念的时候,这类手机卖的都是比较火爆的,但是受众群体太过于小众,除了天天爆肝游戏的那类群体,很少有人会真正的花钱去入手电竞手机,加上现在的手机性能也都不错上海在建一条全新高铁,途经江苏省5座城市,设计时速350公里人们总是说,大城市永远是繁华的,但是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能称得上繁华的城市屈指可数,其中就必定会有上海,现如今,上海市已经有着魔都的称呼,在这里你能够体会到大城市的魅力,不得不说,一互联网创新遭遇瓶颈,如何破局?互联网出现至今已有43年时间了,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安阳市高端显示盖板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12月13日,从安阳县工信局获悉,安阳市高端显示盖板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该中心的建立将带动安阳县新一代信息显示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安阳县高产品经理系列3电子政务篇产品经理的行业与分类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经理所需要解决的需求也不一致,那么电子政务行业的产品经理有何不同?作者总结了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以及其产品经理的需求层级,希望对你进一步了解专题征稿机器视觉与农业智能感知专题征稿机器视觉与农业智能感知以机器视觉为主的农业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已成为农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外部传感器,各种光学相机是农业机器人最大的信息源,具有非接触测量长时间稳定工作友宝在线IPO疑问胡祖六潜伏,业绩不理想,自助迷你KTV成鸡肋文翠鸟资本背靠蚂蚁的友宝在线正在冲击港股IPO。作为无人零售第一股的友宝在线,在高盛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等保荐人的加持下,继续推进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流程。实际上,这是友宝在线年内第一加11小米13Ultra魅族20!新年满期待值新机盘点很多小伙伴看到最近手机市场疯狂上新,就想要入手新推出的旗舰手机,毕竟新骁龙8Gen2的表现比骁龙8好很多。不过想要换购手机的朋友可以再等等,因为接下来要推出的产品竞争力会更加强势一横琴光影秀美食节同启幕,打造视觉味觉盛宴12月24日起,2023粤澳璀璨光影秀与澳门国际文化美食节(横琴站)暨第三届粤澳文化美食巡礼联袂亮相横琴励骏庞都广场。一连九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市民观众可边品尝秒优携手香港利华,共谱服装智能智造协作曲项目建设不减速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秒优科技和香港利华集团通力合作,以最大毅力抓速度赶进度,保证项目平稳有序推进。疫情没有挡住我们合作的脚步,目前秒优科技和香港利华集团已经完绝了!皇马巨星出轨被曝光,对象是老婆闺蜜,妻子加戈,喝绿茶冬日生活打卡季足球圈里有不少球员婚内出轨,这也是常有的事,而前皇马巨星加戈真的是绝了,他竟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出轨被记者曝光后,对象竟然是自己老婆的闺蜜,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的妻
阿森纳5球大胜诺丁汉森林,替补神兵8分钟两射一传锁定胜局在20222023赛季英超联赛第14轮的一场关键赛事中,阿森纳坐镇主场迎战诺丁汉森林。由于曼城在之前的比赛中客场战胜莱斯特城,暂时在英超积分榜上超过阿森纳1分占据榜首之位,所以阿森天宫站的最后一个模块在发射台上准备就绪中国最强大的火箭长征五号乙即将将梦天舱送入太空。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于10月25日移至发射台。天宫空间站的梦天舱和长征五号乙火箭正站在海南岛万雄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台上,为定于10月31科普一口一头猪!地球史上最强悍的生物巨齿鲨巨齿鲨(Megalodo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这种鲨鱼平均14米长40吨重。已发现的巨齿鲨的部分椎骨化石与大白鲨相比大很多,推测它的最大身长范围是18米,体重5070吨,格力牵手特斯拉,董小姐多元化战略起效?在一场直播活动中,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证实了向特斯拉提供相关零部件。对此,格力电器表示,公司正在为特斯拉零部件制造提供装备,并表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已向全辛吉飞妥协了吗?前不久,科技与狠活海克斯科技合成蜂蜜合成牛排合成面包合成酱油在网上铺天盖地,民众为之恐慌。然而不管什么热度,随着时间一定会降低。以前我们只是听说科技与狠活,即使马云,刘强东等这些大央行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一大盘何时见底大盘何时止跌3000点拉锯战,大盘何时反弹?A股为何持续大跌什么原因造成A股暴跌今天大盘最低到了2908点,再次创下这波下跌的新低。这波下跌,让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何时是底,所餐饮新变革,看转换商城如何破局餐饮困境?全球经济进入最激进紧缩的寒冬时期北京时间9月22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3。003。25区间,利率水平升至2008年以来新高,这是美联储江西绿色金融改革纵深发展经济日报南昌讯(记者赖永峰刘兴)日前,中国建设银行江西新余市分行与仙女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仙女湖(湖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抵质押绿色信贷项目签约。8亿元整体授信,A股继新能源后,又一顶级概念袭来,或迎来黄金10年?今年市场到现在为止整体来说是比较低迷的,但还是出现了一些超级大牛,首先大家会想到,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信创,这些热点板块你把握住这些机会了吗?无论与否这都是过去式了。选择股票首银行业有多难,为了一个社保卡业务,直接上演全武行一直以来,银行给人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依靠着类垄断的地位,似乎躺着就能把钱赚完了,特别是上市的几大银行,财报一家比一家好看!那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往前二十年,如果这么说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