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对西汉王朝的兴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汉武帝晚年因为当时日趋激烈的社会矛盾,以及当时社会所固有的阶级、历史局限性而引发的"巫蛊之祸",直接导致了西汉的统治危机,也使得汉武帝在本次政治危机中家破人亡, 本次政治危机也成为汉武帝本人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点! 但好在汉武帝能够及时进行反省,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也算是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巫蛊之祸 "之所以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发生,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一种原因是因为当时各种矛盾的激变。 汉武帝即位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外用兵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导致汉武帝失去了刚刚即位时的聪明睿智,他逐渐开始骄傲自满,越来越独裁专断,甚至随意诛杀臣子,对于朝中重臣也毫不留情。 在汉武帝统治中后期,他穷兵黩武,颁布严苛的法律镇压人民,他行事逐渐偏执多疑,行动诡谲,从而导致当时的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深化。 卫氏为首的外戚集团的壮大,逐渐成为了汉武帝的心头大患。 在卫子夫继任了皇后之后,卫氏家族备受宠爱,特别是卫青最受宠幸,他因军功受封大将军,并且被加以大司马的头衔,他的三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卫氏集团权倾朝野。 汉武帝为了防止新一轮的外戚专权,开始防范和削弱卫氏的权势。 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汉武帝年老多病,经常在甘泉宫休养,深入简出的孤独生活以及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朝廷当中的矛盾也逐渐集中到了谁来继承大统的问题上,使得他变得焦躁不安和猜忌多疑。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卫太子为皇后卫皇后所生,又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但是汉武帝并不喜爱卫太子,甚至到了嫌恶的地步, 这一时期,卫皇后年老色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尊宠,皇后和太子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所以朝廷当中形成了帝党、太子党以及其余各子势力集团,彼此之间对皇帝之位展开了争夺。 卫青死后,汉武帝对卫太子的态度也进一步发生了变化,对卫太子的言行多有不满,特别是到执政后期,对于权力越在意,对卫太子的一举一动就更加在意,不满和怀疑日渐加深。 当时的直指绣衣使者江充隔岸观火,为了能够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来获取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得罪太子讨好汉武帝。 在他发现卫太子的家使在弛道中行驶的时候,弛道是皇帝专用的,太子使者走这条道是不合礼仪规矩的,他当即就扣留了太子的马车。 太子也派人向他求情,他非但没有答应,转而还向汉武帝汇报了这件事情,江充也因为告密而不断得到提升重用,江充也和太子成为了仇敌, 此后,江充更是多次向汉武帝告密,不遗余力的诬陷卫太子,以此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赏识。 同时汉武帝自身有着浓厚的迷信思想,在汉代的皇帝当中,汉武帝从事的祭祀活动规模最大、次数最多。 在汉武帝统治期间,长安城汇聚了大量的方士,巫女甚至可以进入宫中,当时的长安城谶纬迷信思想尤为盛行。 汉武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对方士的话非常信服,对于"巫蛊可以杀人"这样的话也是深信不疑的,甚至听信李少君的话派方士入海求神仙。 在汉武帝早年的时候,就因为陈皇后用巫蛊诅咒卫子夫而被废,相连及诛者三百多人。 汉武帝晚年身体多病,因此他就怀疑宫中有人实行巫蛊,他不仅仅对于身边的侍人不信任,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也不信任。 汉武帝一直以来就对卫氏为首的外戚集团多有忌惮,他想要削弱卫氏的势力,就从瓦解卫氏的旁支开始,公孙贺家就成为了主要对象。 公孙敬声骄奢淫逸,无视法度,在征和元年的时候贪污军费而被治罪。公孙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他就向汉武帝请求捉拿朱世安。 朱世安被捕之后,控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皇帝的御用弛道上埋了木偶人,诅咒皇上。 汉武帝为了削弱卫氏集团以及太子的势力,没有多加查证,就以巫蛊之名处死了当时的宰相公孙贺父子,之后又把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等都杀害了。 同时为了解除"巫蛊"对他政治地位以及身体的威胁,汉武帝让江充负责监察,地方有人实行巫蛊活动,江充率领胡巫到处搜寻挖掘木偶人,并且对抓捕到的人进行严刑逼供,强迫这些人服罪。 因为江充本人一直以来就和卫太子之间有嫌隙,随着汉武帝身体的每况愈下,他害怕汉武帝驾崩之后卫太子会对他不利。 因此想要利用汉武帝和卫太子之间日益疏远的机会,挑拨汉武帝和卫太子父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搞垮卫太子。 在征和二年的时候,汉武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在当时午睡的时候,梦到有上千个木头人拿着棍子攻击他。 江充就利用此事,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巫蛊,同时他又买通了胡巫,导出抓捕,严刑逼供,以至于当时蛊风盛行。 江充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就谎称后宫有蛊气,从宫女开始查起,依次是妃嫔,最后查到了卫皇后和卫太子宫中,并且在卫太子宫中搜到了胡巫事先在太子宫中埋下的木偶人,向汉武帝谎报卫太子宫中的木偶人最多。 卫太子因此处于极度被动的形势之下。 有臣子说: "之前公孙贺父子和两个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都是因为这个被杀,现在挖出了证据,不知道是不是巫师放的,但是没有办法自证清白了。" 在当时从事巫蛊之事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汉武帝又生性多疑,卫太子害怕无法和汉武帝解释清楚,白白担了弑君杀父的罪名, 因此他和卫皇后合谋之后,决定起兵来夺取皇帝之位,率领长乐宫的卫士,杀死江充、胡巫。 当时的丞相刘屈听说太子起兵反叛的消息后,逃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了宫中的情况。 汉武帝随之调动兵马,围剿卫太子,之后卫太子兵败出逃,卫皇后自杀。 卫太子出逃之后很快就在一户买鞋人家被发现了行踪,于是卫太子自杀,两个皇孙也因此遇害,"巫蛊之祸"因为卫太子自杀而结束。 太子死后,巫蛊的事大多都没有真正得到证实,汉武帝也知道太子本来没有谋反的意思,只是被当时的情况逼急了才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正好田千秋也上书为卫太子鸣冤,于是他就任命田千秋为丞相,杀死江充,同时又烧死苏文,也把当时捉拿太子的人满门抄斩。 甚至之后汉武帝又修造了"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来悼念死去的儿子,使得天下人都为之感动。 而汉武帝的一系列举措并没有完全为卫太子洗刷冤屈,直到卫太子的孙子汉宣帝即位之后,才为卫太子大张旗鼓的推行了昭雪措施。 从表面上来看,"巫蛊之祸"是因为奸臣江充所一手策划和诬陷卫太子而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 但其实从深层次来看,"巫蛊之祸"和汉武帝有着很深的关系,甚至说是汉武帝一手推动的, 这次事件,其实是汉武帝出于对太子为代表的的卫氏外戚集团的忌惮,而策划的一场政治阴谋,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置太子于死地,彻底消灭太子集团。 太子死后,汉武帝的心头大患已经除去,同时,为了掩饰自己的阴谋,给世人以交代, 他又把"巫蛊之祸的责任推到了江充等人的身上,说太子的死,是以江充为代表的奸臣所为,卸磨杀驴,将江充等人绳之以法,从而安抚天下。 汉武帝通过处理"巫蛊之祸",并且为卫太子洗清罪名,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不仅仅在当时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挽救了统治危机,而且从各方面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 从而实现了他晚年统治政策的一个大的转变,是汉武帝在探索正确治国理念道路上所付出的一次重大代价, 在西汉的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深深影响了武、昭、宣三朝的政治局势。 但这场政治之争所引发的流血事件无疑是汉武帝晚年的一大污点,这场因为阶级矛盾而引发的政局动荡,使得西汉的上层集团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也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和困苦,好在汉武帝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积极对自己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甚至为此下"轮台罪己诏",果断的调整统治政策,这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汉武帝对外戚的防范与巫蛊之祸》 《西汉"巫蛊之祸"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