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漫步滕县保卫战战斗遗址时,瞻仰着纪念碑群雕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民族英雄王铭章将军在滕州英勇殉国,面对凶猛的来犯之敌,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任命王铭章为第41军代军长,统一指挥第122、124师。实际上在滕县县城内由王铭章统一指挥的只有这两个师的师部和第364旅旅部的兵力,加上滕县地方保安团队400多人,兵力也不足3000人。临危受命,王铭章将军将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勉励守城将士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而牺牲,原为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20年内战的罪行。谱写了不能不去了解那段屈辱的悲壮的历史,我们应该不负英雄之志,投身于英雄们曾在这里为之奋斗、努力推进的民族复兴伟业。85周年祭,不能忘却的记忆! 3月17日,为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滕州市举办纪念滕县保卫战85周年活动。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明殿主持活动,枣庄、滕州两级市委统战部、民革滕州支委、滕县保卫战参战将士后人及亲属、黄埔同学会和滕州市社会各界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活动。 滕县保卫战是川军阻击日军第10步兵联队南下的一次防御战,是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最光辉的序幕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战役之一,民族英雄王铭章将军在滕州英勇殉国。作为一名滕州人不能不去了解那段屈辱的悲壮的历史,我们应该不负英雄之志,投身于英雄们曾在这里为之奋斗、努力推进的民族复兴伟业! ,时长01:47 滕县保卫战真实战场高清影像 1937年底,日军占领浦口和济南后,开始由津浦路南北两个方向合攻徐州,企图打通津浦路,将南北两个战场连为一体,然后沿陇海路西进,利用中原平坦地势,发挥其机械化部队优势,直扑平汉路,消灭郑州、武汉间中国军队主力,一举攻占武汉。 滕县、临沂是徐州的两个北大门。尤其是滕县,南距徐州仅一百多公里,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 王铭章将军 进犯滕县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第33旅团(旅团长濑谷启),以及和第106师团、第108师团。敌方配有大炮70多门,战车四、五十辆,并有配合作战的飞机四、五十架,装甲火车两列,共约三四万人,统一由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指挥。 而保卫滕县的中国参战部队为第22集团军,总司令初为邓锡侯,继为孙震,指挥两个军:第41军(辖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第124师,师长孙震兼)和第45军(辖第125师,师长陈鼎勋因病在郑州休养,由副师长王士俊代;第127师,师长陈离)。 第22集团军所辖两个军均系"乙种军"编制,即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步兵旅,每旅两个步兵团,缺少特种兵编制。整个集团军不过4万多人,武器窳劣,装备陈旧,主要武器为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四川土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没有一种新式重兵器,更谈不上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各种装备器材了。此前,川军在晋东战场上已经同日军作战四十余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到滕县防守时全军团实际上只有八个团,总兵力不过两万人。 滕县城城楼 面对凶猛的来犯之敌,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任命王铭章为第41军代军长,统一指挥第122、124师。实际上在滕县县城内由王铭章统一指挥的只有这两个师的师部和第364旅旅部的兵力,加上滕县地方保安团队400多人,兵力也不足3000人。 临危受命,王铭章将军将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勉励守城将士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而牺牲,原为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 。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20年内战的罪行。" 图为东城墙突破口,右城楼下为东门,来自东门阵地的火力,阻挡了日军前进 1938年3月14日拂晓,滕县外围战斗打响。日军步兵骑兵1万多人、大炮20多门、坦克20多辆、飞机二三十架,向滕县守卫军第一线阵地展开全线攻击。在王铭章的指挥下,外围的将士奋勇杀敌,使日军不能前进一步。 图中城内斜对角线,是日军第三,第一大队的作战分界 15日,日军鉴于从滕县界河正面阵地进攻未能得手,改变了攻击方式。9时,日本第10步兵联队在界河南安楼、房岭地区集结。根据飞行部队的侦查要图分析,得知中国军队以滕县为中心,在其北设有数道坚固阵地。于是日军除以正面主力继续猛攻外,另外派3000余人从侧面迂回包抄滕县。到15日下午,日军越来越多。 可是此时守卫滕县城关的部队只有第122、124、127师的3个师部和第364旅的旅部,每个师部和旅部只有1个特务(警卫)连、1个通信连和1个卫生队。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战斗部队了。此时的滕县城防危急悬于一线。面对迂回包抄的日寇,王铭章实在无法再抽出兵力,只好把在外围担任正面防御的部队撤回城内。 1938年3月14日——17日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滕县战斗示意图 下午5时30分,王铭章在电话上直接向第727团团长张宣武下达命令:"(一)师决心固守滕县城;(二)第727团除在洪町、高庙的一个营仍在原地执行原任务外,另以一个营留置北沙河第二线阵地暂归第127师指挥,该团长即率领其余部队立即由现地出发,跑步开回滕县布置城防。" 接着,王铭章又命第727团将北沙河上的铁路大桥予以炸毁破坏,并将第122师师部驻扎在了滕县西关电灯厂内。截至15日深夜,滕县城关的战斗部队,共约2500人。此外,滕县县长周同 所属的武装警察和保安团有五六百人,合计城中有武装力量3000人,但真正的战斗部队不足2000人。 滕县保卫战油画 16日黎明时分,日军集结一万余人向滕县发起了全面进攻,同时动用炮兵和飞机以密集火力向滕县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疯狂扫射。此时,王铭章驻在西关电灯厂。他听到枪炮声后,火速召集在滕县县城的师团长询问城防构筑、军事部署等情况。王铭章计算了一下时间,估计援兵即使最快也只有到夜里才能赶到。 王铭章下定决心。把城外所有的第41军部队统统调进城内,并立即传谕昭告城内全体官兵,决定死守滕城,与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王铭章向全体官兵表示了誓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亲自布置城防事宜,调集各部队组成统一的守城部队,明确了指挥系统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勉励全体官兵奋勇杀敌,为坚守滕县战斗到最后一分钟 。 日军攻破滕县城墙 由于日军在界河、龙山、普阳山、滕县城关等处碰了硬钉子,伤亡惨重,于是矶谷廉介调集了第10师团和第106师团的一个旅团共3万多人的兵力、大炮70多门、战车四五十辆,于16日夜间向滕县城关东、南、北三面猛攻。 17日上午6时左右,敌人以山炮、野炮密集攻击,二十余架敌机临空投弹、扫射,刹那间,炮弹炸弹如倾盆大雨。整个滕县县城除北关因系美国教堂所在地外,顿时硝烟弥漫,墙倒房塌,破坏惨重。下午3时30分,日军占领了南城墙。与此同时,东面日军对东关再次发起更猛烈的攻击,寨墙被敌炮炸开,阵地工事全部被摧毁。 日军登上滕县城墙 东关守军无所凭借,以致死伤愈来愈多,弹药(特别是手榴弹)也已告罄,因而在南城墙被敌占领之后不久,东面之敌步兵约五六百人在十余辆坦克的掩护下,突入东关。 3月17日,日军攻上滕县城墙 王铭章将军牺牲后,滕县城中守军继续与敌人拼搏,激战至黄昏,东门失守。直到18日上午,日军才占领滕县。 这张图应是18日以后,为宣传报道的所做的表演,不是真实战斗场景 据记载,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上午止。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与日军血战4天4夜,计约108小时,共毙敌2000余人。16、17日两天来,滕县城关落下3万余发炮弹。第41军守城部队自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界河、龙山一带作战的第45军,自127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亦达四五千人 。 滕县保卫战,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滕县保卫战以巨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军精锐之师数万人的南下,为第5战区备战台儿庄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卫徐州、巩固武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时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总指挥的李宗仁将军指出:"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之一页。""若无滕县之苦战,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创成也 !" 日本随军记者佳滕芳子当时也曾报道:"1938年3月初,我军攻占济南后继续南进,在泰安、兖州等处均未遇到抵抗,但到滕县后,遇到41军之122师顽强抵抗3天,我军遭受很大损伤。"日军的报道也证明王铭章代军长及守城将士忠勇卫国,拼死抵抗,确实使得日军遭受重大挫折。 滕县保卫战遗址纪念碑(位于九州清晏广场) 如今85年过去了,滕县已经早已告别了战争的伤痛走上了振兴发展的道路。如今的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这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为保卫滕县的英雄们致敬!英雄必将永垂不朽!【来源滕州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