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不要紧,访夏明翰故居,探寻先烈坚贞信念的养成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参观了湘西草堂后,发现夏明翰故居就在附近,从小就被那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诗所震撼,很想知道这样一位意志坚定的战士,是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了他。于是,决定到这里瞻仰一番。
故居全貌
故居前建有主义真广场,周围则是大片的田地,正值春日,油菜花一片金黄,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故居共有一进六厢,青砖灰瓦,排列整齐,房屋建筑是典型的湘南民居,十分高大。门前还有一方池塘,屋后的山坡微微隆起,显然是一块风水宝地。看来,夏明翰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
主义真广场
走进展厅参观,果不其然,他的祖父夏时济,为清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主事,他的父亲夏绍范,诰封资政大夫,曾任州县级官员十三年,夏明翰是父亲在湖北秭归县任内出生的。也就是说,他出生在封建官宦世家,是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的。
故居正门
后来,他跟随父母回到衡阳生活,平时虽然住在城里,但他的母亲陈云凤经常会带他回乡下这处祖屋小住,一是领略田园风光,二是了解民生疾苦。这处老宅叫合家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他的母亲陈云凤出于当地一个显赫的家庭,其家族人才辈出,从小对夏明翰的影响也是非同寻常的。有次跟母亲从九江去武汉,在船上看到洋人的嚣张气焰,小小年纪就做了一首诗:"洋船水上飘,洋旗空中飘。洋人耍威风,国耻恨难消",诗中已能看出他心中的正义之气和爱国热情。后来,夏明翰选择的道路让其祖父断绝了接济,是他的母亲变卖首饰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湘南大宅
他的父亲虽然在旧政府为官,但思想也颇为开放。1913年,夏绍范说服顽固守旧的父亲夏时济,送儿子到石鼓国民高等小学堂读书,这让夏明翰从小就有机会接受到新式教育,对其最终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浮雕
夏明翰在遭受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后,能够坚贞不屈,坚持真理,显然和他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虽然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但却最终走上的反封建的道路,并因为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最终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坚持的真理。
童年时代
从被捕到被杀害,只有短短的三天,他在阴冷的监狱中一定想了很多,但从来就没有想过屈服。他用敌人给他用来写自白书的纸笔,给自己的大姐、妻子和母亲各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他们的爱。行刑前,又用敌人给的笔和纸写了那首著名就义诗,然后英勇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