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逮捕令,普京高调视察 不知道该尴尬的是普京还是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就在3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刚刚发布了对普京的逮捕令,指控他犯下"战争罪"。而这位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却大摇大摆在克里米亚、马里乌波尔等地区"工作旅行",完全无视了逮捕令。 3月18日,乌克兰外交部隔空喊话,表示所有的俄占领土都应该被归还,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乌方的意思非常明确,要夺回来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半岛,毕竟,就在9年前的同一天,"克里米亚事件"爆发。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代表签署条约,允许这两个地区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条约规定,自3月18日起,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加入俄罗斯联邦。 而在九年后的3月18日这一天,除了乌克兰外交部放狠话以外,普京也无视国际刑事法院发布的逮捕令,高调现身克里米亚,参加半岛与俄罗斯统一九周年纪念日,又在俄罗斯副总理马拉特•胡努斯林的陪同下,视察了马里乌波尔的重建情况。 无论是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还是乌克兰外交部的强硬表态,亦或是普京在克里米亚等地区"工作旅行",都在3月18日左右扎堆发生,足以表明这个特殊的日期充满意义。一纸"逮捕令",断了普京"后路"? 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1日成立,它的依据是《罗马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是独立于联合国以外的司法机构,与"国际法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只针对个人,不针对国家纠纷 。目前,国际刑事法院已经有123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并未加入该组织。 该说不说,国际刑事法院这个所谓的逮捕令,跟过家家差不了多少,象征意义居多,普京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就连美国都不敢扬言逮捕普京,国际刑事法院更没权力。 但此事还是有一些影响,可能会导致普京的出国访问变得更加谨慎,受访问的国家也必须紧张起来,万一哪个不长眼的势力要逮捕普京,不出事还好,一出事"萨尔马特"核导弹恐怕会立即点火。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萨拉热窝事件",由刺杀引起的。 另外,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有123个,普京被裁定为有罪,会给俄罗斯带来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和道义上的劣势,德国司法部长已经公开发出威胁:若普京踏上德国的领土,将立即遭到逮捕 。 所以,俄乌冲突发展到现在,普京越来越不能输,包括这次逮捕令的发布,都让他毫无退路可言,在战场上赢得胜利是普京捍卫名誉的唯一方式,只有获得冲突的最终解释权,让北约去承担责任,才能避免普京晚节不保。 3月20日,中国领导人开始访问莫斯科,此行的目的可能是调解俄乌冲突。在中国准备居中调停之前,国际刑事法院针对普京发出一纸逮捕令,此举毫无疑问会让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不利于和平。 还是那句话,如果美国和北约不想要和平,就没有任何调停者能够中止冲突,而俄罗斯显然并不是一个能够从外部被打败的国家,冲突持续下去,对乌克兰尤为不利。中国对美国"失去耐心"? 美国政府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失去了世界各国的信任,就像在去年的巴厘岛G20会议上,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都认为缓和双边关系非常重要,但在美国对华的实际行动中,却并未贯彻这一共识,反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一路狂飙。因此,中国对美国已经"失去耐心"。 一个很明显的转变,随着美国的反华情绪越来越高涨,中国已经不再积极寻求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两国领导人计划中的通话也没有任何进展。 《南华早报》3月18日刊登了一篇观点颇为新颖的文章,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表示,虽然中美两国都认为有必要修复不断恶化的关系,但中国已经认识到,与美国的关系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中关系专家卢翔表示:中国越来越不耐烦,因为两国领导人早些时候达成的共识没有得到落实。 的确,中美关系恶化的趋势根本无法改善,中国也"失去耐心",放弃了对美国的全部幻想。 从根本上来说,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太过于深刻,美国不想让中国继续发展,从而维持自身在全球的统治地位,而中国人民必须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双方就势必会水火不容。 此外,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领头羊,一定会竭力保持全球北方发达国家对于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维持国家之间秩序森然的分工体系。而中国的愿景在于帮助南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打破国际社会中早已固化的阶级。所以,美国才会反复强调"现状"的重要性,绝口不提更美好的未来。 台海问题是中美关系尚能维持的基础,美国表面上宣称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在实际行动上却鼓动其他国家与台湾当局非法接触,不断掏空"一中原则"的内涵,在红线问题上反复挑衅。因此,不存在任何误判,美国政府的反华政治倾向已经坐实,中美关系已经走到尽头。 美国没有巧取,只剩豪夺! 美国总统拜登任上已经九次对台军售,卖给台湾的武器也越来越极端,意图非常明显,想要把台湾打造成"亚洲的乌克兰",为了美国的霸权利益,战斗至最后一个台湾人。 美国分别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结成军事同盟,组建"亚洲版北约"围堵中国。五角大楼不断加大在亚太的军事投入,还鼓励亚洲的盟友们扩张军事力量,频繁开展军事演习,企图逼迫中国在东海、南海、台海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让步。 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委员的一番发言可谓振聋发聩:"美国已经没有巧取,只剩下豪夺" ,标志着中国在对美关系上已经确立新的方针。就像中国国防部曾经说过的一样,美国要把中国逼成对手,中国别无选择,绝对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对手 。 在军事层面,中美之间的对抗几乎牵扯到整个亚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这些国家别无选择,只能冲在前头成为美国消耗中国的炮灰。他们的军事联盟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实际上鱼龙混杂,并且各自心怀鬼胎,一旦真的打起来,临阵倒戈都不奇怪,根本不足为惧。 在外交层面,美国最重要的外部关系是与欧洲的跨大西洋关系,但俄乌冲突以后,欧洲遭受重创,影响力已大大降低,并且欧洲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同样颇深,在短期内看不到对华脱钩的可能性。在中东地区,美国一直致力于挑拨伊斯兰世界分裂,而中国推动沙特与伊朗和解,也是瓦解美国霸权的重要一步。 在经济层面,中美经济深度融合,华盛顿找不到既能打压中国,又可以不伤害自身的经济战方式,反而因为中国在世界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对华依赖程度要更深。 总之,站在鸟瞰全球的角度,可以轻易发现,美国统治世界的方式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中国与美国斗争的方式不是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深刻融入其中,作为一个改良者的身份,去瓦解美国的全球霸权。特朗普号召支持者"夺回美国" 不仅中国对美国"失去耐心",就连美国内部都存在反对拜登政府的巨大声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准备竞选下一届白宫"话事人",他在对选民的演讲集会上就号令要"夺回美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受到曼哈顿检察官阿尔文·布拉格的指控,原因是他涉嫌违反纽约州竞选财务法,掩盖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指使律师向电影明星丹尼尔斯支付的13万美元封口费。 特朗普预测在3月21日这一天,他将遭到逮捕。如果特朗普真被捕的话,他将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卸任总统以后被拘捕的总统。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外界热议,民众的态度两极分化,有人认为特朗普被捕是一件很棒的事,特朗普庞大的粉丝群体则认为,检察官的指控荒谬绝伦,特朗普是受到政敌的迫害才身陷风波。 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第一时间发文痛斥地方检察官,力挺特朗普,毕竟在不久以前众议院议长的选举投票中,特朗普曾经给予他莫大的帮助。 对此,特朗普本人则呼吁选民"出来抗议吧,夺回我们的国家",他表示美国现在是第三世界,濒临死亡,美国梦已经死了,随后在社交网络媒体上发送推文:"我们必须拯救美国,抗议!抗议!抗议!" 不少政界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劝阻他不要煽动民众,以免粉丝聚集,重演2021年冲击国会山暴动。 但对于特朗普个人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危机,因为他已经获得62%的党内支持率,是竞争对手的三倍,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党内,他都是众望所归的下一届总统,这一点连拜登都认可。 但这次因为封口费被指控,却像一个晴天霹雳,极有可能导致他败选。按照纽约法律,支付封口费可能会被轻罪指控,但若对案件进行虚假描述,就一定会面临重罪指控。事实可能远比想象要更加复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的第二届总统之路,正在经历重大曲折。 特朗普号令要"夺回美国",是真的发自内心,在以往的多次竞选集会上,他都公开批评现任拜登政府是邪恶的战争犯,而2024年总统大选是最后的决战,将决定美国的存亡。特朗普说如果他竞选失败,很多美国人将会失去国家。大国隐患——美国社会严重撕裂 实际上,特朗普的言论不无道理,至少它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美国面临严重的分裂 。如果跨越时代去看,会发现现在的美国与上世纪存在极大的差异,无论是政治倾向、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完全像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在全球范围内难逢敌手,但有得必有失,美国称霸全球的同时,也让美国发生一些不好的变化。 在经济结构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 商界人士都知道制造业存在一个"微笑曲线",它表明在制造业的利润分配中,前端的研发,以及后端的销售能够获取较大的价值分配,而中间的制造环节则利润低微且劳动密集,是美国不愿意做的环节。因此,美国把制造环节都搬到中国,造就了美国制造业的流失。 在政治上,美国民主党奉行干涉全球事务的主张,为美国带来更大影响力的同时,也给联邦财政增加了巨大负担 ,全球数百个军事基地,规模庞大的海陆空三军,导致每年军费节节攀升,2023年军费已达到8500亿美元。 没有对手,导致美国越来越松懈,失去了民族精神,再也没有艰苦奋斗的意志,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可想而知,一旦利益分配出问题,"新美国人"和"老美国人"矛盾爆发,帝国就危在旦夕。 因此,特朗普作为孤立主义的坚定拥趸就应运而生,他主张收缩战线,在北美光荣孤立,把政府精力聚焦在美国的内部问题上,强化自身。 所以特朗普说"夺回美国",并非刻意煽动民众,而是因为美国的内部矛盾已经过于深刻,如果他不能在2024年重回白宫,不久以后美国或许就会迎来真正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