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 1923年3月,意大利正式设立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第一任领事是基别洛-索科,该领事馆也被称为基别洛索科大楼,大楼的主人就是他。 基别洛索科大楼座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63号,博物馆商圈,1919年修建。 其面积虽不大,但造型极为优美典雅,系哥特式建筑风格。 领事馆还曾经有被誉为哈尔滨最美围栏,被哈尔滨市列为二类保护建筑(围栏类)。 不过哥特式最经典的顶部在文革中被毁掉。我们已经无法再看清它原本的原貌。 日伪时期,这里曾作过日本宪兵司令部。后来是黑龙江省化工厅办公楼、省电业局机关楼。 电力大厦拆除之前是电力局职工食堂(下图),和博物馆周边的欧式建筑格格不入。 原建筑是于2014被拆除,至今也没有人为此负责。 荷兰领事馆 荷兰领事馆1921年设立,最初馆址在南岗区复华街,后迁至南岗区红军街。 荷兰领事馆是著名设计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哈尔滨许多好看的建筑都是他设计的。 荷兰以前一直是一个殖民主义帝国,1915年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到1926年也不过有32人。 太平洋战争后跟大多数领事馆一样被日伪查封,驱逐出境。 法国领事馆 1907年,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开办,馆址初设于东大直街,后迁至颐园街。 建于1914年,原为犹太富商的私宅。 法国领事馆在哈尔滨建館比较早,仅次于俄、美、日,是第四个在哈尔滨建立外国领事馆的国家。 这是因为法国是华俄道胜银行的最大债主和股东,而华俄道胜银行是中东铁路的投资者。 1982年开始,这里作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英国领事馆 1911年,英国在哈尔滨正式设立领事馆。馆址最初在南岗大直街56号,30年代迁至红军街。 古典复兴式建筑风格。建筑侧门旁边还有一个精美的雕像。(不清楚是否后安装的) 据传其地下室可直通哈尔滨火车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对日宣战,英国领事馆被日伪查封。档案、财产均被日伪接管。 1942年6月4日,领事馆全体人员被遣送,经南非回国。 波兰领事馆 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1921年设立于聋子街(现南岗凤翥街)21号"波兰先生"(又译做"波兰家")大楼内。 此楼建于1913年左右,当时该建筑为二层楼,1920年接建三层。(现已无存)。1928年迁至阿什河街与山街(一曼街)。 波兰领事馆于1942年被日伪当局封闭,最后一任领事利结夫斯基及馆员均被遣送出境。 上图为1985年时,位于凤翥街的原波兰领事馆,当时是哈铁三局家属楼,可惜后被拆毁。 哈尔滨现存的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遗址有: ① 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现为红军街85号龙门大厦贵宾楼。 ② 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馆址初期设在哈尔滨花园街与果戈里大街交角处(现花园小学址),1936年迁入红军街108号。 ③ 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原址在中国二道街,现址在大直街289号,哈尔滨商业银行大直街营业部址。 ④ 德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现址为南岗区阿什河街22号,现花园小学校史馆址。 ⑤ 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现址:红军街69号。 ⑥ 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 现址为道里田地街91号(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 ⑦ 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 ,馆址为吉林街52号(20年代苏联总领事馆)。因此楼上方有双头鹰雕塑,被市民称之为"大鹰楼"。一年后再迁建筑街。 ⑧ 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 ,现在松花江街193号。 ⑨ 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1927年迁入要紧街(现耀景街22号)。1962年撤馆后此楼由黑龙江省文联使用,现闲置。 ⑩葡 萄牙驻哈尔滨领事馆 的馆址现在阿什河街39号(现为省委幼儿园)。 其它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史料难以考证,也有一些则因城市建设被拆毁。 从1907年1月14日,俄国第一个设立驻哈尔滨领事馆,国家三十多万侨民相拥而入。十九个国家的领事馆入驻哈尔滨,哈尔滨成了中国最早的移民城市,也是领事馆最多的城市。 这些国家是: 俄国、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波兰、匈牙利。 中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散发迷人光彩动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