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你在做什么? 打开电视机,你看到的是精致面孔站在聚光灯下歌唱、跳舞。 当然,你还能看到一个不怎么精致的人,也站在聚光灯下,同样拿着麦克风,他在讲故事。 从年底开始,我便经常见到这个人,罗振宇。 2022年的最后一天,他在深圳书城,讲了22个故事。 这是一年一度《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他已经在聚光灯下讲了8年故事,今天,我们也讲讲他的故事。 01·初见 你和罗振宇"相识"于什么时候? 是央视的《对话》、第一财经的《中国经营者》,还是互联网平台上的《罗辑思维》? 不论在哪,他给人的印象都是得体的,但在四十年前,他的生活还很窘迫。 出生于安徽小城的普通家庭,他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而想要成功,只能靠打拼。 父亲告诉他,必须要好好读书;母亲告诉他,必须要离开这个小地方。 他们都把高考当成唯一的途径,用罗振宇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在一根漆黑的烟囱里匍匐前进"。 他十分在意长辈的看法,班主任说他喜欢阅读,他便坚持阅读,直到现在; 一位数学老师说他应该去当记者,于是他真的报考了新闻系。 他把这些当作他的目标,高考是唯一的途径。 1990年,罗振宇爬出"烟囱",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 中学时期的阅读,在这一阶段显示出成果,他的口才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读书的兴趣也依然保持,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爱读书的胖子"。 后来罗振宇遇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胡智锋老师,在后者的建议下,他考入该学校的研究生院。 02·熟识 在中传,罗振宇的目标依然和身边多数人一样:进入央视。 但这里卧虎藏龙,目标并不好实现。 毕业后,他没能挤进央视,而是成了北师大艺术系的一名老师。 教师工资不高,罗振宇无法实现过年给父母包一个大红包的计划。 他只好在外面找兼职,凭借口才和文笔,他获得一份央视的外包工作,负责帮人策划、撰稿。 一来二去,罗振宇与央视的联系多了起来。终于在2000年,赶上央视招工。 在剧组负责人的推荐下,罗振宇成为央视的一个临时主编。 四年后,他才获得第一份重要工作,《对话》节目制片人,而喜欢看央视节目的人就认识了制片人罗振宇。 又一个四年过去,罗振宇成了某个领导的眼中钉,被调离《对话》,从名牌节目的制片人,成了小节目的副制片。 于是2008年,罗振宇下定决心离开央视,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 没有了铁饭碗的保障,他必须对当下环境保持高度敏感,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 他想从幕后走到台前,打造"个人品牌",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IP。 这时,他收到第一财经的邀请,担任《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 一边做主持人,一边授课,罗振宇名气渐涨。 2012年,移动互联网兴起,"自媒体"散发着勃勃生机。 这年年末,罗振宇在咖啡馆录制了一则视频:《罗辑思维》第一期节目《向死而生》。 这则视频被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优酷、喜马拉雅等,10亿人次的播放,让他被更多陌生人认识。 03·"朋友" 与《罗辑思维》一起上线的,还有"罗胖60秒",他说要每天坚持早上发送一条60秒语音。 罗振宇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自媒体让他成为"网红",一个靠口才打天下的网红。 2015年,他又推出一个"节目",他要和众多明星一样,举办"跨年演唱会",名为《时间的朋友》。 第二年,罗辑思维团队创办 [得到APP],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繁盛的当下,人们的时间被"粉碎",而[得到]恰好能够填充这些被割裂的时间。 有了[得到]的助力,作为知识服务商和运营商的罗辑思维,获得了D轮融资,估值80亿。 2020年,母公司思维造物拟上市,估值41.5亿,罗振宇身家20亿,成为了知识付费行业的代表。 而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时间的朋友》,都让罗振宇成为很多粉丝眼中的朋友,他们隔着网络沟通,然后在每年年末,见上一面。 2022年12月21日,"罗胖60秒"在第十年正式下线,他没有吹牛,他的确坚持了下来。 十年,让罗振宇成为很多人的朋友,也成为时间的朋友。 2015年,罗振宇说《时间的朋友》要讲20年,现在看来,或许他真的能做到。 在今年《时间的朋友》中,罗振宇说起自己的下一个十年,就是"做事"。 所以,尽管质疑罗振宇的声音一直存在,他也没有停止,因为做事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