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栀言片娱 编辑|栀言片娱 "他的脸就像被屁股坐了一样,还是不小心的。" 在做出成绩之前,没有一个人相信张译能成为一个演员。颜值不够、没有天赋、不机灵等等,甚至有人断言: "张译演戏,那就是个死!" 多年后,他冲破了这层枷锁,不仅成为一名演员,还获得了"演技扛把子"的称号。 只是出道17年,他对于娱乐圈来说,似乎仍旧是陌生的,或者说从来没有融入进这个圈子。 没有绯闻,没有综艺与广告,就算前段时间被安上戏霸、走后门、耍大牌等帽子,他也是一言不发。 要么在剧组拍戏,要么在家写字撸猫,年纪轻轻就活出了超然物外的洒脱。 有人说,已经看腻了张译;有人说,张译是最好的演技派。 但这,都不是真的他。 01"驴脸"衰神 张译小时候,亲身经历了什么叫父母的望子成龙。 钢琴、二胡、书法、绘画、舞蹈等等,为了挖掘他的天赋,给他报的学习班真是不少。但没办法,张译是学一科烦一科。 张爸爸在对张译"放弃治疗"时只说了一句:以后你出门扫大街的时候,绕过我家门口,别给我丢人。 虽然是这样说的,但父母的爱也并没有少,仍旧会每周带他出去旅游。 一次临近上船,一向喜欢去岛上玩的张译却不干了,哭着闹着要去动物园看大马猴。没办法,父母只好扔了船票,带他去了动物园。 第二天回家却听说,他们乘坐的那艘船沉了,238人全部落水,只有67人生还。 他的一个玩闹之举,竟然救了全家人的性命。 这一年张译7岁,而他在"救"回全家人的性命之后,似乎好运也用完了一样,开始了"干啥啥不顺"的悲催人生。 因为小时候"淘汰"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特长,高中时他爱上了播音。 第一次考北广的时候还在高二,虽然专业课考第一,但因为没有文化课成绩,只能等来年再战。 第二年他再次备战北广,但那一年,北广在哈尔滨只招收2名学生。巧了,张译是第三个。 为了"安抚"张译受伤的心,社区还贴心给他发了一个"待业青年证明" ,让他的自尊心再次备受打击。 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得知哈尔滨话剧院招生,为了甩掉"待业青年"的帽子,他硬着头皮去了。就这样,他被迫走上了话剧这条路,才发现自己内心是极度热爱表演的。 为了追梦,他来到了北京,想要更多看话剧的机会。但事实证明,北京似乎不太想接纳他。 不仅经历了落榜,还被中戏以"颜值不太够"拒之门外。 最终,他以自费生的身份成为战友话剧团的一员,为了成为一个演员,先成了一名士兵。 虽然是能接触话剧,但张译的机会,明显还没有到来。 因为颜值限制,他还多了一个外号:驴脸。 好不容易谈了个女朋友,直接被女孩妈妈说"脸长得像被屁股坐了一样" 。 好不容易有了登台的机会,他却因为过于紧张发挥失常,从此成了一个"永远的B角"。 而这个B角在团里也是个"传奇",那就是他的"衰神体质"。 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言,自己是一个母校的人。 小时候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倒闭了,初中改了名字,高中改了地址。 而在多年后,他当年服役的军区也解散了。 只能说,张译留下的只有可回首的岁月,没有能寄托回忆的载体。 他的"衰",一直延续到他走进影视圈。 张歆艺的车被他摸了一下,直接前脸撞坏了。 杨蓉的车借给他开了一次,在高速上溜滚,直接报废了。 当然了,还是有不信邪的人在,比如吴京,他上梯子的时候点名要张译来扶着,结果摔下来把腿摔伤了。 因此,每当张译进组的时候,不少导演是不允许他摸机器的。 但他的"衰",不只有"驴脸"和奇怪的体质,在事业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02谁说演戏就是死 在剧团时,张译无数次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表演的喜爱,但就是没有机会,甚至被认为是"团里最不会演戏的人" 。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自己的热爱。 每次排练结束,他都悄悄地藏在礼堂的角落。等所有人走完,再出来站在舞台上表演,一个人可以演所有的角色。 没有灯光,没有观众,更没有掌声,只有热爱与坚持。 2005年,张译在《乔家大院》剧组跑龙套,遇见了导演胡玫。当张译上前说希望以后能多多合作时,胡玫表示: 一个演员28岁还没有闯出自己的事业,那就没什么机会了,洗洗睡吧。 那一年,张译27岁,一个尴尬的年龄。 在无数个夜里想过改行之后,时间来到了2006年,改变他命运与运气的一年。 这一年,《士兵突击》开拍,他一看剧本就深陷其中。为了争取机会,他给导演手写了一封3000字的自荐信,包括对自己的介绍和剧本分析。 导演被他的真诚打动,并给了他"史班长"这个角色。尤其在那场退伍戏中,他的哭与不舍大放异彩,让圈里人看到了他的潜力与爆发力。 此后,他的机会开始多了起来,像《我的团长我的团》《兵团岁月》《钢铁年代》等影视剧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刻画信仰的同时,他也在《辣妈正传》《抹布女也有春天》等感情剧中,有不错的表演。 虽然作品多,演技好,也有主演的机会,但也一直处于"剧火人不火"的状态。在这期间,张译也多次怀疑自己: 难道我演戏真的就是"死"? 真正让观众看到他转型成功的,是在电影《亲爱的》中,他饰演的寻子父亲韩德忠,在乐观与悲情,现实与梦想中苦苦挣扎。 尤其在得知有人找回孩子后,他既有嫉妒不甘,又有嫌弃自己的无能,只能悲愤地问一句:为什么是你找到了。 而后蹲下痛哭,可悲可叹。 此时粉丝才惊觉,张译多年的衰神与厄运,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到了否极泰来这一天了。 03一个演员里的兵 2017年,张译来到了人生的又一个分水岭,他主演了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让他成为金鹰、白玉兰的两大视帝。 剧中,他贡献了无数个经典镜头,比如"风雨中艰难前行"的表情包。 比如在找到骆玉珠时的惊喜、激动、失声、悲伤,多种复杂的情绪在一起,看一遍哭一遍。 此后,张译开始迎来了事业大爆发时期,合作的导演也多是张艺谋、吴京、管虎等有口皆碑的人物。 他主演的《金刚川》《万里归途》《一秒钟》《金刚川》《红海行动》等电影,一次次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也成就了他优秀演员的名声。 一定程度上来说,张译已经成为影视中的一个符号,代表着清白、认真、忠诚、励志。 为了演好一个瘸子,他就算在生活中也是拖着一条腿走路。一部戏拍完,他两条路粗细不一。 因为导演一句"我要看到你的颧骨",他减肥20斤,每天只吃一根黄瓜。身形消瘦,脸色惨白。 认真得到的回报,就是行业与观众的一致肯定。在谈到他《悬崖之上》中那场"电刑"戏时,张艺谋当面夸赞: 张译的演技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 在今年的开年大剧《狂飙》中,他与张颂文黑白对峙,上演了一场正与邪之间的终极较量。 虽然有人传出对他人品、演技的质疑,但面对这一切,他始终一言不发。不辩解,不卖惨,他的目标永远是剧组与片场。 因此,当他带着《他是谁》再次归来时,也向观众证明了,什么叫演技与真诚可以战胜一切。 但同时也有网友发现,除了拍戏之外,张译似乎常年处于一种"查无此人"的状态。 除了采访与宣传之外,他几乎从不参加广告与综艺,并明确表示: 我不是一个可以娱乐大众的人。 我的重心只在电影和电视剧上,我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即便综艺的钱更多更好挣,张译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在演技上来说,他是影帝级别;但在当明星这件事上来说,他更像一个"新人",或者说是一个"另类"。 04 腻了? 从春节档的《满江红》,到最近的《狂飙》与《他是谁》,开年不过三月,张译就有三部主演作品与观众见面。 事业一片红火的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发出感叹:怎么那都是他,一张驴脸,早就看腻了。 看起来是对张译的不认可,但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对他演技最好的褒奖! 春节档不只有《满江红》,电视剧也不只有"安欣"与"卫国平",看腻的同时,不正是代表他的演技,能在众多作品与演员中脱颖而出,"张译"这个名字,就是一块招牌。 所以,当风暴来临,粉丝会忍不住呼吁:我们会好好保护张译,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他就是答案与目标。 也许正是观众的支持与期待,以及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与本心,他才能面对镜头时能够坦然的表示: 我的履历让我骄傲。 他的骄傲,没人嫉妒,不是炫耀,是观众给他的答卷,批了一个满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