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公元265年至317年,三国之后被西晋王朝的统一,定都洛阳,历经51年 。晋武帝司马炎建国,仅仅传四个皇帝,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 西晋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华夏大地,但时间之短可谓"昙花一现" 。西晋为何如此呢?让我们看看西晋是如何建立的吧。一、西晋建立-司马家篡位历史 晋朝一个承上启下的统一王朝,它上接三国时期,下接南北朝,是历史上九大统一王朝之一。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 (西晋时期全国地图) 从表面来看,西晋是由晋武帝司马炎建立的,但实际上,他的祖父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功不可没 ,为西晋的建立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司马懿从小受儒家学术熏陶,睿智而博学,聪慧而有谋略。 公元208年,东汉丞相曹操直接封司马懿为文学掾辅助自己。而后司马懿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并多次鼓励曹操称帝,于是得到了曹操的极大信任。 (东汉丞相曹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代汉称帝建魏国,结束了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此司马懿开始了历代魏国皇帝的辅佐之路。 他先后辅佐了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 ,封为监国尚书、大将军等,每每出战,战无不胜,还镇守就是要地平定反叛。 (辅政大臣司马懿) 平定了辽东,彻底解决了困扰数十年的辽东问题。 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和曹爽开始辅佐8岁的小皇帝曹芳。 时年60多岁的司马懿,受到了曹爽的排挤,曹爽专权把持朝政,架空司马懿和其它辅政大臣。 此时,司马懿已心生谋篡之意,但他选择韬光养晦,运筹帷幄 ,直接告病休养。适时的打消了曹爽的戒备心理。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及曹爽离开帝都前往高平陵祭祖,司马懿联合郭太后政变 ,最终以谋反的名义诛杀了曹爽及其三族。史称"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后,魏帝将司马懿晋封为相国 ,安平郡公。此时政权已掌握在司马懿手中 。不久后73岁的司马懿病逝。 (相国司马懿) 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昭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篡位弑君 俗话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见司马家的篡位之心是多么的明显。 早年,司马昭随父抵抗蜀汉,屡立战功。封为新城乡侯。后继承兄长官职大将军,独揽国政。 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了时任魏帝的高贵乡公曹髦,立曹奂为帝。 司马昭军事才能突出,谋略深远,参与寿春之战、攻灭蜀汉之战,屡战屡胜,吞并蜀汉后,受封为晋王。不久后司马昭病逝。 (司马昭 影视形象) 公元266年,其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 ,代为称帝,改国号晋,至此西晋开始了。 (西晋初期太康之治) 西晋初期,政治革新,经济复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开荒,很快扭转了多年战争带来的的吐地荒凉和资源的匮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太康之治"。 公元279年,西晋统一了中原,却被后世诟病为史上最黑暗的大统一王朝 。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司马家族摧毁了天下人多年来的信仰,即"天地君亲师"。 "天地君亲师" 指的是敬天敬地、忠君爱国、孝亲先辈、尊重师长等等。它是从汉代以来儒家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信仰。 为了从思想上牢牢的统治人民,树立忠君爱国的思想信仰,统治阶级不断神化皇帝的形象,称为"天子",天的儿子,天选之子,神圣不可侵犯,是上天认可的统治者。 但司马氏一族三代滥用权谋之计、独揽大权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亦或弑杀帝君、篡位,把皇帝的尊严打得粉碎,也打破了百姓对统治的敬畏,也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三、摧毁天下人信仰-八王之乱 如果说弑君篡位打破了人们对统治者敬畏,摧毁了信仰,是对"天地君"敬天敬地、忠君爱国的亵渎,那么"八王之乱"则是对"亲""师"孝亲先辈、尊重师长的认知的颠覆。 什么是"八王之乱"呢? 这导致"八王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呢?这就是晋武帝又延续用了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起源于西周 ,分封制的诸侯是皇室子弟,负责管理封地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项事务。 但向上又要完全听命于皇帝,有缴纳赋税、保护国家的义务。在当时的形势下起到了中央集权的传递,扩大了有效管理国家范围的作用。 后来诸侯之间纷争渐渐多起来 ,所以到了汉代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 (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登基后,为了控制重臣的篡位风险,开始约束和限制官宦世族和大将军的权力,于是实行了分封制度。 分封了八王 ,他们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死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等八人。 晋武帝病逝后,次子继位,但这个司马衷智力低下,俗称傻子皇帝。这就给居心不轨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晋武帝分封八王) 武帝在位他可以很好的平衡藩王和外戚的关系,但晋惠帝司马衷就只能受他们控制,矛盾也越来越激烈了。 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为了掌控大全,先是纠结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 ,铲除了以太后为首的杨氏一族,其后挑唆楚王杀掉了汝南王 ,最后过河拆桥说,司马玮矫旨擅杀大臣,诛杀了司马玮 。 这一顿操作下来,成功的将国家大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过了几年,皇后贾南风还不满意,因为她自己没有儿子,所以又把矛头对准了太子,利用手中大权暗杀太子 。 赵王司马伦是太子太傅,联合齐王司马冏,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讨伐皇后贾南风,最后逼其饮毒而亡。 (贾南风制造八王之乱) 没过多久,司马伦废帝自己登基 ,这个操作一下子捅了马峰窝,引起了其他藩王的极度不满,先是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后诸多藩王轮番上阵 ,相互攻打,中原大地陷于一片战火之中,民不聊生。 最后虽然东海王司马越,获得了胜利 ,但此时国家支离破碎,只剩下战后的一片荒凉。并且在夺权的过程中,诸王不惜联合外邦,为之后"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患的根源。 纵观历史,古代皇室之间的争斗也有不少,但向西晋这样诸王的争斗涉及人数之多,参与派别面如此之大的,还是很少见的。 而且这八王还都是司马懿的儿子辈、孙子辈和重孙辈的,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血亲。 在这场混战中,有孙子辈杀了爷爷辈的,有叔侄刀兵相见的,有兄弟互相残杀的 ,这种为了权力而忘了骨肉亲情、泯灭的人性的做法,又一次摧毁了人们的信仰,让司马家族再一次失去了人心。四、西晋统治短暂的原因 西晋的统治者,除了摧毁了人们多年来的信仰,还存在诸多致命的问题,这也是它统治如此短暂的原因。 (司马炎篡位) 1.在选人用人上的严重错误,打破了臣民对皇帝的敬畏和崇拜。 这就要从晋武帝司马炎说一说,我们前面说过,在立太子方面 ,他的嫡长子幼年夭折 ,按照法典立嫡次子为太子,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孩子偏偏是个傻子。 在立太子的过程中,大臣们多次提议 ,甚至还冒死谏言,都没有得到皇上的重视,在各方面势力的心怀鬼胎下,傻子皇帝还是登基了。 (傻子皇帝司马衷) 原本的天之骄子,天选之子的神话,又一次被傻子皇帝打破了,可想而知百姓的失望之情。 平常人家都会选最优秀的孩子作为继承人,何况是皇家呢?但偏偏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西晋王朝,成为民间笑谈,致使皇家的威望逐渐的消失。 2.在生活的严重奢靡之风上,打破了臣民对皇帝最后的敬畏,彻底失望。 奢靡之风,打破百姓对皇帝最后的敬畏。 晋武帝登基后,由于思想信仰被颠覆和摧毁,再也无法提倡忠君报国。皇帝统治利器就剩下封官和赏赐金钱了。为了笼络皇族和士族,大肆的封赏 ,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官宦家族,百姓生活贫困潦倒。 司马家出身世家,家境非常富裕,司马炎过不了相对朴素的生活 。有记载说,汉桓、灵两帝卖官鬻爵后尚知钱充入国库,但晋武帝却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西晋奢靡之风) 皇上尚且如此,臣子也不甘示弱,奢靡之风俞盛,赌酒、赌钱、斗富成为士族们的日常 ,挥霍浪费成性,皇帝不加制止,还参与其中。 一次皇帝去臣子王武子家吃饭,其间一道蒸乳猪,味道鲜美,甚是好吃。答曰:"以人乳饮豚 "。 还有一次两个贵族石崇和王恺斗富,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为了拉拢权势,便把一棵二尺来高的极品珊瑚送给王恺。 石崇看后一下子就把它砸了,把家里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各个举世无双,让他挑一个赔给他。竟比皇家的还要好上几倍,可见价值连城。正是这种士族挥霍无度,浪费了大量的财富 ,而平民却还为衣食担忧的状态下,统治者自掘坟墓,百姓也彻底对统治失望。 (西晋灭亡) 对内战争之后,国家满目疮痍,痛失民心 ,对外又有外邦的威胁和侵入。在多重的矛盾激化之下,历经短短的五十一年,西晋最终走向灭亡。 但同时,外族的不断侵入和融合,晋朝成为民族大融合的圣地,在独尊儒家文化消弱的时期,哲学、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向多元化方向迈进。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融合做出的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