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12日,沈云沛在天津医院辞世,享年64岁。消息传出,各省对沈云沛去世表示哀悼,唁电纷至天津沈云沛宅第。北京、天津各界:段祺瑞、梁启超、汤化龙、朱启钤、叶恭绰、孙宝琦、曹汝霖、周自齐、徐树铮、吴廷燮、梁士诒、水钧韶、关冕钧、汪大燮、张国淦、梁敦彦、赵世骏、那桐、荫昌等200余人至天津沈宅吊唁。 沈云沛辞世后,9月16日徐世昌当选为民国第二届总统,接受国会总统当选证书,正式就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决定以总统名义为沈云沛主持"点主"仪式,褒扬这位前清铁道重臣,为国家发展铁路交通事业的故友至交。 在中国丧俗文化里,为故去的亲朋或长辈制作灵牌的过程称"作主",而请人用朱笔补灵牌"主"字上一点的仪式则称为"点主"。汉字"主"字有一义为"神主"。"神主"是一块高约一尺、宽约三寸、厚约半寸的木牌,安在一个长方体的木座上。所谓"神主",又称木主、牌位,即写有死者姓讳、身份、官职、封谥等供人们祭奠的灵牌。 徐世昌1886年中进士,沈云沛1894年恩科进士,二人虽不是同科进士,但都是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人同朝为官,彼此欣赏。1906年沈云沛开办大清农事试验场,8月上旬沈云沛、徐世昌共同创建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 时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沈云沛在商部参与筹建京张铁路,为援助好友徐世昌发展东北,着手制定《东三省铁路大计划》。1908年3月沈云沛由商部转任邮传部署理右侍郎,1909年2月徐世昌任邮传部尚书。 因徐世昌署理兵部左侍郎,不能及时卸任,而举荐沈云沛署理邮传部尚书,二人在中国铁路发展中,心心相印,配合黙契。 沈云沛署理邮传部尚书,提出学习西方科技,筹谋中国铁路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及对路、船、邮、电四政建设的全方位实施计划。徐世昌表示赞赏,完全同意沈云沛的规划。 徐世昌在沈云沛陪同下勘察京张铁路,二人上奏《奏京张铁路工峻开车情形并请将出力人员优奖折》。津浦铁路北段发生购地舞弊案,沈云沛与刚上任的尚书徐世昌商谋,对全国各路局进行督察,对贪鄙舞弊行为不稍宽贷,立即就地处理。 盛宣怀补授邮传部尚书,宣统下旨沈云沛转署吏部署理右侍郎,朝廷一片哗然,徐世昌深感不平,与梁士诒、唐绍仪等,感叹官场坎坷,为沈云沛叹息。 沈云沛心力交瘁,"感患风寒",将告假奏折托徐世昌转呈皇上,自己则寓于王府井沈宅。徐世昌联合奕劻、那桐、毓隆上奏,拟将沈云沛官衔前面的"署理"二字删去。1912年清王朝倒台,1914年沈云沛任北洋政府参政院参政,第二年徐世昌为北洋政府国务卿。 沈云沛去世,按照生前遗训回原籍海州安葬。总统徐世昌亲自安排沈云沛移葬故里的线路,为让这位津浦铁路帮办再经历津浦路,灵柩安排专列由天津西站出发,沿津浦铁路至南京浦口,轮渡下关再由南京穿过,改用火轮渡江达镇江,经大运河达扬州转盐河回原籍海州。 民国内阁总理钱能训召集财政部、交通部、内政部会议,落实大总统徐世昌的命令。 徐世昌批准内阁对于沈云沛丧葬的安排,内务部据此遂向直隶(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发出《咨前参政院参政沈云沛灵柩回籍日期请饬属照料》文,令上述诸省沿途妥善安排,照料沈云沛灵柩专列。 江苏省省长齐耀琳,沈云沛的同科进士,发出苏省4913号训令,要求江宁、徐海、淮扬3道,以及江浦、江宁、铜山、丹徒、江都、淮阴、东海等地做好准备。 在天津,16人抬着沈云沛棺椁,次子沈仲长抱着由徐世昌点主的"清授光禄大夫沈公雨人主位"的神位,自沈宅穿过天津城,至津浦铁路起点天津总站。 民国政府调配的专列停靠在第一站台,警察佩戴黑纱,站列在月台上,专列车头、车厢裹着白布,沈云沛棺椁抬上南下的专列。哀乐声起,官员、故旧、亲友低首默哀,为大清"铁道大臣"送行。 专列沿津浦铁路,路经各省祭奠,在津浦铁路终点浦口,换轮渡过江至下关,沈云沛棺椁仍由16人抬着,穿过南京城后至渡口,改用小火轮赴镇江,进入大运河经扬州、淮安,再转盐河抵达海州。 东海县知事带领黄道传、朱路等海州名绅在海州东门迎灵,沈云沛之棺椁,经鼓楼至西门,沿途万人手持白幡,肃立迎殡。在西门沈宅前,几十个和尚念经超度亡灵,停留一个时辰后,棺椁由西门出城,经过蔷薇河浮桥到达沈家鸿门西大厅,接受地方吊唁。 一路上搭满灵棚,白幡飘扬,哀乐奏鸣。海州、巴山、山东等地沈氏族裔,以及东海、灌云、沭阳亲朋、犁户近三万人吊唁。 1919年10月,沈云沛棺椁安葬于锦屏山东路岗嘴台基地,神道宽丈余自山脚至墓地,两侧置以石马、石人、石狮等石像生,两尊6米高华表竖立墓旁,石牌坊后是沈云沛墓,墓地东西长百米。石质墓门有墓道通往墓穴,原邮传部参议,国务院统计局局长吴廷燮撰写墓志铭,清末书法家赵世骏书。 市桥人家原创马鉴尧,欢迎分享,谢绝转载。 参阅:《沈云沛传记》刘风光,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年8月。 图片12马鉴尧摄。余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