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有文字可查的第一个王朝。据殷都遗址和出土的文物,推测出商王朝时代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梳理下商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商汤建立商朝后,在位十三年便去世,然后外丙和他的弟弟仲壬分别在位三、四年就死了。仲壬死后,这时候由开国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商汤的嫡长子,商汤建立周朝后,立为太子,但还未继位,就死了)之子太甲继承王位。 太甲即位后,不理朝政,贪图享乐。伊尹放逐太甲三年。而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亲自迎太甲,让他重登王位。太甲重新做王后,痛改前非,勤于朝政,人民安居乐业。四方诸侯年年前来朝贡。 伊尹的一生前后辅佐五位商王,可以说是为商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随后,太甲之子太康继位,太庚在位期间,履行汤法,是商朝的一代明君。太康之后,其弟小甲和雍己相继继位,雍己在位期间,昏庸无能,荒废政事,导致商朝衰落,各诸侯的势力日趋膨胀,以致很多诸侯故意不来朝贡。 雍己死后,其弟太戊继位后,启用伊尹之子伊陟担任国相、后任用巫咸辅佐朝政,治理国家政事。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之后,子仲丁继位,商朝从仲丁开始,商朝一度衰落,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商朝前期的"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相结合的王位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当时的潜规则是兄继位后,应该立弟弟为下代储君,弟弟继位后,应该立前任兄长的儿子为下代储君,兄长的儿子继位后,应该立弟弟的儿子为下任储君,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当继位至弟时,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造成了商朝一百多年王位继承的混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阳甲在位时期,共经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 九世之乱使商朝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无力再顾及四方诸侯、方国,诸侯不再向商朝朝见纳贡。 西北方少数民族如土方、鬼方、羌方等趁机发展实力,日益威胁着商朝的统治。 混乱使商朝贵族内部矛盾更为激化,王室贵族或倨傲放肆、或淫逸奢侈,离心力日增。 阳甲去世后,他的弟弟盘庚继位。在九世之乱期间,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为争夺王位,王族内部常常斗的你死我活,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九世之乱期间各代君王,为了缓和各种矛盾,已进行了5次迁都,到盘庚时,盘庚决定再次迁都。 在前文商朝文明的起源:从部落联盟到王朝建立 也提到了,自契至汤,十四代,已有有八次迁徙,自汤至盘庚,十代,又有五次迁徙,所以说商是中国历史上,迁都最频繁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定都和迁都都是国家大事,为了稳定政权,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持都城的稳定,那么盘庚为什么要执意迁都呢? 商代王座到盘庚接手时,商王朝几乎可以说是一副烂摊子,盘庚继位前,争夺继承权,造成商朝九代混乱,诸侯都不来朝见,江山社稷,风雨飘摇。商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国势衰危。他在就位后的十几年里,做了许多努力以缓和国内矛盾,却仍然不能改变衰败局面。这时候的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距离灭国只有一步之遥。 盘庚孤注一掷,决定效仿先皇,下令迁渡到黄河以北,横水之滨的殷。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也比较稳定,无论是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比较好;再者,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而且,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盘庚迁殷几乎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面对这样的情况,盘庚没有退缩,而是力排众议,前后进行了三次驯化,分别对贵戚、重臣和百姓进行思想劝说,恩威并使,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安阳小屯村)。 到达新都城之后,又通过强有力的手段,稳定了局面。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盘庚在殷整顿商朝的政治,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盘庚之后,他的侄子武丁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武丁少年时,父王小乙便把他下放到民间,与普通民众们一起劳作,武丁不仅锻炼了自己,还访得了一批人才为己所用。尊甘盘为师,举罪犯出身的傅说为相,武丁在两位人才,还有祖己等大臣的辅佐下,开创了"天下咸欢,商道复兴"的大局面。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即匈奴)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武丁之四方征伐,极大地拓展了商的疆域,北到河套、南达江淮、西抵周境,东至山东半岛东北部,都在他的战车之下。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疆域广大的世界强国了,说是仅有的两三个超级帝国之一也不为过。 武丁当时手下将星璀璨,比如禽、望乘等 开疆拓土之后,武丁把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大将等,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而且还通过联姻,巩固商与诸侯的关系,加强国家一统的力度。在征服的地方建筑城邑,再武装殖民,直接、有效的统治了这些新的疆域。 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女性,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1976 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发现的 5 号墓中随葬的青铜器上大都刻有妇好铭文,墓主是武丁的妻子妇好。他是十分活跃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亲自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妇好深受武丁宠爱,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的时候,武丁总是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 80 多公里。妇好很受宠爱,还体现在他是主持祭祀的占卜官。商朝时期,人们迷信鬼神,崇尚天命,因此祭祀活动是重要的国事之一,占卜祭祀可以说是国家重要事务的主要决策因素之一,这说明妇好本身具有广博的学识和崇高的地位。 妇好死后,武丁悲痛欲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墓葬中摆放了大量随葬品,墓地上建造宗庙,专门祭祀妇好。 在贤臣和贤内助的辅佐下,武丁对内整顿吏治,改进税收,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武丁雄心勃勃,开疆拓土,商的领土逐渐扩大,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的国力达到历史鼎盛期,被后世称为"武丁盛世"。 武丁之后至儿子祖庚、祖甲,大约百年,是商代最黄金岁月,文治武功都达至巅峰,是华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盛世。 商朝末年,帝辛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商纣王。帝辛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荒淫无度,宠爱女人。纣王的妻子妲己也被后世刻画成狐狸精的形象。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直到周军出师伐商,牧野战败,商纣王见大势已去,于是在鹿台自焚而死。 纣王时,酒池肉林 炮烙之刑 从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共立 31 王,前后 500 余年的商朝正式宣告。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