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兔迎春#《打工奇遇》带给我们的喜剧盛宴和新鲜出炉的段子乐呵了广大群众20多年。赵丽蓉、巩汉林、陈佩斯、赵本山、小沈阳等一众小品界大咖在除夕夜带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多少欢乐。《吃面条》《如此包装》《昨天 今天 明天》《扶不扶》等小品逗乐了多少观众,但是现在来说,我们对春晚的感受好像已经从热烈期待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小品这个本应该给大家带来欢乐的节目也没有了多少看头。本应该创造新梗的小品却成了网红词汇集合地。我们是不是在春晚娱乐建设上走偏路了呢?下一个《打工奇遇》会出现在今年的春晚上吗?我们还能看到"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样的台词吗?《打工奇遇》和现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赵丽蓉: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巩汉林: 这酒怎么样 赵丽蓉: 听我给你吹 巩汉林: 吹,吹 赵丽蓉: 瞧我这张嘴,一杯你开胃 巩汉林: 我喊了一声美 赵丽蓉: 二杯你肾不亏 巩汉林:哈哈,还是美 赵丽蓉: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证你的小脸呀,白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黑,黑不溜秋,绿了叭叽,蓝哇哇的,紫不溜湫的,粉嘟噜的透着那么美 巩汉林:它为什么这么美 赵丽蓉: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 巩汉林: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要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快来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吃到嘴里特别的脆,如果你不相信你尝一块脆不脆 赵丽蓉:我吃了一块嚼在嘴里,确实它有点脆 巩汉林:为什么它这么脆?我现在问问你 赵丽蓉: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赵丽蓉表演 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能跟出来这些话,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它太深入人心了吗?赵丽蓉和巩汉林一老一小,一胖一瘦对比鲜明,台词稳当,表演鲜活。那时候不仅是春晚舞台下坐的人笑的前仰后合,我们这些在电视机前的人更是放肆。筷子夹着年夜饭,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电视屏幕,笑得浑身打颤儿。 反观现在,自从赵本山等人退出春晚舞台,开心麻花接力小品以后,倒是捧红了沈腾、马丽、贾玲、贾冰一些人。可是那小品的质量却是直线下降。我们不懂艺术创作,但是春晚作为一个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尤其在备受关注的小品节目上,大家的兴趣已然没有那么高涨。这些年的小品紧跟热点不错,却丧失了语言创作的独立性和创新型。我们之前是哼着春晚的段子,现在却在春晚上听到互联网上的段子,这样一来,创作团队省了力,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就有种吃剩菜剩饭的感觉。而且,《打工奇遇》很自然的有了高潮,现在的表演形式却多于喊口号和谐音梗,实在是让人尴尬。多重对比之下,看现在春晚的小品更是味同嚼蜡,尴尬至极。赵本山:"春晚小品他的最大的主题是快乐!" 赵本山对春晚小品的理解我认为是最到位的。他说:"春晚是什么,春晚就是让老百姓忙了一年,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看的晚会,让大家开心就好,搞什么教育意义,一年到头教育不好,就这一晚上教育也没用。" "我最讨厌有些节目,本来很好,大家喜欢看,最后非要加上一点东西,升华一下,让人不舒服,干嘛呢,光是让人高兴高兴不好吗?" "你让我拿着小品教育人,我本身就是没有文化的农民,我连自己儿子都教育不了。" 别人对春晚小品的理解力和赵本山相比起来,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从1990年和黄晓娟合作的《相亲》开始一直到2013年宣布退出舞台,整整有23年,在这23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基本包揽了笑声。怎样才能在春晚这个舞台上发挥出语言类表演节目的魅力,赵本山研究了很多年,也成功了很多次。 赵本山 黄晓娟《相亲》 正如他所言,春晚就是个阖家欢乐的时候,快乐才应该是春晚的主题。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不高高兴兴的喝酒吃饭聊天,难道就非得让人再上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吗?而我们现在的小品就是朝着大家越来越讨厌的路上行进的。 过于正经,过于教育,是两大弊病,也是未来小品创作上的两大拦路虎。 最直观的就是大家对今年的小品已经开始自我创作。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们的演出成了套路了吗?小品创作:思维碰撞 立足生活 来自某艺术培训机构:小品的创作思路 一、 题材、形式要新颖 小品作为一种大众认可度、参与度较高的艺术形式 。创作量大 ,每年 新的小品作品层出不穷。要想创作一个成功的小品作品,首先就需要题材 新颖,不能过于模式化,淘汰老套路、老包袱 ,从全新的题材出发进行创作。 二、故事要生动 好的小品往往故事生动,表现为故事趣味性强 、情节深入浅出、节奏明快、矛盾冲突激烈。 三、角色要形象鲜明、性格突出 现在小品的角色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因为只有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才能 使得作品吸引观众 。四、台词要精炼、幽默台词首先要精炼 ,避免无聊的长篇大论和冗长的口水话 。接着,最重要的是台词要幽默。 艺术是千人千面,但是春晚总归要是让观众喜闻乐见的。期待下一个小品盛世的到来。 开心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