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托勒密入主近东时,埃及已有近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在埃及繁荣发展,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尤其是埃及崇奉多神制,每个神都有属于自己的祭司,他们不仅是埃及人精神世界的统治者,还涉足世俗社会,担任高级官吏,有的官至维西尔,权倾一方。由于埃及本土宗教的复杂性,托勒密统治者管理好埃及的前提是必须与埃及祭司釆取合作,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 祭司的类型 神的仆人一神庙祭司 神庙是神在人间的居住场所,祭司是他们在人世间的仆人。托勒密王朝的僧侶划分成部落,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等级。在托勒密王朝,神庙祭司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高级祭司、预言家、衣冠祭司、仪式祭司、神庙书吏。其中目二者的级别最局。 高级祭司是神庙的管理者和最高行政长官,国王任命的监督者会监督他的工作。托勒密王朝是外族人统治的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托勒密诸王对埃及祭司采取双管齐下的政策,一方面积极找到祭司阶层,神化王权,大搞王室崇拜,让死去或在世的国王、王后被神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压制祭司的势力。神庙的最高管理者,由托勒密国王任命,一般由年长的男性祭司担任。 预言家,主要主持重大节日的仪式,比如塞德节。在孟斐斯,祭司们要定期的为死去的法老或王后做祭祀活动。尼西特二世一普塔神的高级祭司,同时也是阿尔西诺二世的祭司,被称为"阿尔西诺二世的预言家"。 衣冠祭司,古埃及的神像人一样需要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衣冠祭司就是神的仆人们,他们每天都要照料神的起居。负责神像清洗、更衣、熏香、敷油,他们就是进入神庙圣殿内装扮神像的人。因为衣冠祭司可以零距离的与神接触,因此对他们的要求特别严格。在进入圣殿前,他们要沐浴更衣,不能留长手指甲,手要经过特别的清洗,另外还要在嘴里咀嚼一种特别的盐,以保持嘴的清洁。总之,衣冠祭司必须保持自己的纯洁性。 仪式祭司,他们协助衣冠祭司完成各种宗教仪式活动,确保仪式活动万无一失地进行。他们大量仪式的经典文献,精通神事活动的各种仪式,承担宗教仪式上的诵读圣书和祈祷的职责。 "生命之家"里的书吏主要负责抄写文章,制定各种教规、教义等,负责撰写法老碑文,如著名的罗塞达石碑就是由孟斐斯的祭司们制作的。墓地书吏也算是神庙书吏的一种,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刻写墓碑铭文、陵墓墙壁铭文、抄写亡灵书等,还要负责墓地的安全。法老时期的著名书吏阿尼,其留下来的文献是《阿尼的纸草》,该书成书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后来被赐为"王室书吏员",这是书吏中的最等级。有时,这些祭司又能充当医生,将科学和巫术结合起来给病人看病;还有充当天文学家的星占祭司,他们可以预测尼罗河何时泛滥,选取黄道吉日等等。 低级祭司,在这其中有被称作帕斯托佛洛伊的,其实他们不具备僧侣的权利,只是在游历的时候抬着圣像。还有神庙的清扫者(扫去人们的脚印),倒酒者(为奠酒仪式)和神圣动物的照看者、神庙的看门人等。在低级祭司中,还有由工匠组成的疏通水道祭司、由妇女组成的乐手和歌舞祭司。 还有一种奉献奴隶,被称为"圣奴。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避免人间的灵魂、妖魔、死者和疾病的缠身,求得诸神的保护,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和自身奉献给神庙,使自己为神服务。 亡灵的引导者一丧葬祭司 古埃及人认为生命是永恒的,肉体的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终结。死后只要能够得到丧葬祭司足够的服务,死者便可联取永生。埃及人认为,只要保全尸体,死者的灵魂便可返回尸体,就可以永恒地活下去。从考古发掘来看,古埃及的丧葬行业异常发达,同时就催生了大量从事葬服务的专业人员:丧葬祭司。丧葬祭司负责死者的丧葬仪式和长期的丧葬祭礼服务。 "涂尸者"负责制作木乃伊,包括清理脑腔,切开腹部后取出内脏,给尸体涂上树脂、蜡、松脂和泡碱的混合物等,最后是用亚麻布包裹尸体。 仪式祭司负责指导丧葬仪式和诵读各种文章。 萨米祭司,主要职责是负责"开口仪式"。古埃及人把死亡当做是生命的临时中断他们深信生命的永恒是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得到保障的。"开口仪式"则是古埃及人保障生命永恒的重要葬礼仪式,使死者在来世也可以听、看、呼吸以及汲取营养。有时,这个仪式由死者的儿子或继承人来完成。 卡祭司,死者埋葬后还需要祭司的服务,以保证亡灵在地下世界的生存。死者安葬后,生者要经常向其添加祭品,以便保证亡灵在冥界能够补充能量,获得永生。卡祭司就是要定期向死者提供奠酒、燃香及各种祭品,还要保障墓地的安全。 祭司职位的获取途径 祭司职位的获取方法很多,但大多是通过世袭、国王任命和购买来实现的。在希腊—罗马时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祭司,必须符合这五个条件:纯洁,诚实地执行祭司任务,不能偷供品,正直,会演讲。 世袭和继承 祭司职位的获取通常是通过世袭制—父亲传位给儿子来实现的有时是由哥哥传位给弟弟。罗伊生于美楞普塔时代,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高僧职务。罗伊的父亲罗姆生活于拉美西斯二世时代,必定是伯克尼孔苏的继承者,而罗伊儿子也名为伯克尼孔苏,有继承了阿蒙高僧的职务。 王室任命 高级祭司的职位一般都是经过法老任命的,法老可以直接任命某位高级行政官员充当高级祭司。这正好证明了法老不仅是社会上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是宗教上的最高领袖。托勒密诸王继承了埃及的这一古老传统,高级祭司由国王任命。被尊称为"上下两地的神圣先知"。在孟斐斯,祭司要为死去的法老或王后做祭祀活动,普塔神的高级祭司尼西特二世就被任命为阿尔西诺二世的预言家;在亚历山大里亚,阿尔西诺二世还有一位女祭司,被称为"提篮者"。这些祭司在神化王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表面上看,这种改革体现了祭司阶层对托勒密三世的推崇,因为国王的生日是第尤斯月的第五天,所以各种神庙祭司分组也应为五个。但是改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我们仔细分析译文可以看出,这第五组的祭司是从原来的四组中抽调出来的,即把那些在托勒密三世统治第一年至第九年成为祭司的人员抽出来,组成第五组,其余人员不动。这样由于 编组增多,总人数不变,每组的成员必然减少。神庙的服务是按组轮班,每组工作一个月,很明显改革后每个月在神庙中当班的人数减少了,这样做引起的效应是神庙付给这些祭司的工酬支出也相应的减少。我们知道,神庙各项支出主要来源于神庙土地的收入,而神庙土地主要是基于王室的捐赠,改革后的神庙支出减少,这就无形中减了王室向神庙捐赠土地的压力。这种变革,彰显了托勒密国王在宗教界的权威和影响。 总之,高级祭司由法老直接任命,而低级祭司则由高级祭司任命或者是由其下属任命。对于高级祭司的任命,法老也是出于社会目的的。祭司的职位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取,都要为托勒密王朝服务。作为外族统治者,托勒密诸王需要埃及人的认可在传统观念上接受他们就是埃及法老。祭司阶层充当了托勒密统治者的思想宣传工具,为他们歌功颂德,歌颂他们的神性和统治埃及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