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自古以来便是以狩猎为生 。在热兵器尚未广泛应用的时代,他们依托强大的身体素质频频对中原地区发动战争。 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其最主要也最受人瞩目的成就便是抗金。而"金"便是女真族建国之名。 那么身强体壮女真族为何由盛及衰,又是如何在大明眼皮子底下建国的呢?女真族——生性好斗,嚣张跋扈 十一世纪时自完颜阿骨打在上京会宁府立国以来,对内金朝不断扩展奴隶制,国内民众苦不堪言。对外金国先灭辽后灭北宋,更是逼迫宋高宗上降表称臣,将蒙古族驱逐出蒙古高原。看似一时风头无两,但是多方的交恶也为日后金朝覆灭埋下了祸根。 然而到了十二世纪,女真族内部开始腐败瓦解,同时成吉思汗一统蒙古族各部。此时的女真在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211年由成吉思汗发动蒙金战争,南宋联合蒙古将金朝逼至蔡州。最终于1234年,这场持续了23年的惨烈战争以完颜守绪的自杀而告终 。至此金灭,而女真族也被迫开始承受长达数百年任人欺凌的悲惨生活。 元朝统治时期极为歧视女真族人,对女真族实施了极为苛刻的禁令,禁屠杀、禁酒、禁捕猎、禁矿产 。对于自古以来便是以狩猎为生的女真族人,可以说是断其生路一般。 而到了元末明初,明朝政府采取了极为优待的政策安置了女真族人。这一宽厚仁和之举究使得女真族人因此得以休养生息,那么他们对此到底是感激涕零,还是以图在日后得以实现自己的狼子野心? 那么女真究竟又是如何建国的,又是做到叛离大明的呢?由盛及衰——明朝灭亡 人尽皆知明朝时期华夏文明的影响力及其强大,那么明朝作为历史上鼎盛的王朝之一,却连一个苟延残喘了百余年的女真部落都压制不住,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内部的衰败。 朱元璋此人生性多疑,做过许多臭名昭著的事。可是谁都不能否认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安定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轻徭薄赋的政策为中华民族休养生息以及后世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到了正统中期,张太后去世。太监王振大肆揽权中饱私囊,撤下明太祖所留"禁止宦官干政" 的铁牌。为了榨取更多钱财,对山区进行封锁,加紧盘剥矿工,更有记载"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同时期自洪武年间便宣布归顺明朝的麓川不停扩张领土,建立了自主强大的麓川政权。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震惊,所有的目光都转至麓川一地,但明英宗与王振的好大喜功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明征麓川之役近乎掏空国库,致使大军疲惫 。而此时明朝内部最为严重的流民问题以及面对蒙古族的边境防御问题反而无人问津。 正统十三年,蒙古族瓦刺部落发兵进攻内地,王振为邀功讨宠竟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可军力疲惫粮草不足的环境,使明军出征仅月余便只得打道回府。兵至土木堡时不幸被瓦刺军追上,明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 明代宗继位后明朝政治环境有所改善,可好景不长,1450年也先释放明英宗,明朝便进入了皇权争夺的内乱之中,西厂的奸宦当权,朝纲败坏民不聊生,而明朝跌宕起伏的命运也由此开始。 1487年明宪宗去世明孝宗继位,明孝宗极为勤于政事,日日两次视朝,推行了一系列开明治世之举,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选贤任能委以重任 。 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举措,为明代带来了为数不多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但是明孝宗不重视军事,虽然国内百姓一副欣欣向荣的姿态,但是实则各种隐患都在悄然诞生。 1505年明武宗继位,日夜寻欢作乐,宠信"八虎",任人唯亲。更是在西苑太液池边建立"豹房",广招天下美女纵情玩乐,动辄数月不理朝政 ,一时间明朝边境侵犯与藩王叛乱四起。 1521年明武宗因游玩落水染病驾崩,明世宗即位。此人刚腹自用专横暴虐,即位之初尚有所作为,逐渐不理朝政沉迷歪门邪道,养生修道。二十余载不会大内,导致首辅严嵩横行乱政二十载。 1566年明穆宗继位,与诸位大臣革新除旧巩固边防,持续了大半个世纪内忧外患终于得到解决。可惜仅6年明穆宗便突然因为中风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继位。好在有明穆宗即位时期的心腹忠臣辅佐,明朝内部依旧稳定,甚至迎来了万历中兴的一段宝贵发展时间。 可到了万历后期明朝迅速迎来了动荡不安直至覆灭的命运。明穆宗所留心腹或告老还乡或寿终正寝,一时间明朝内部隐隐出现青黄不接的隐患,而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又导致了一系列的国本之争。在国本之争中明神宗因自身所欠风流债而不愿立长子为太子,却遭遇重重阻拦。 因此明神宗心怀不满开始疏于朝政,并以采办之名搜刮民膏,同时军户制度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发展,使得明朝时期税收及其偏激,贫富差距愈发明显。基层的士兵形同奴隶,卫所长官与地方官员相勾结,无底线的剥削民众,又因此滋生了大量贪官污吏。 而明神宗不理朝政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之中,明朝内部为争国本分裂出诸多党派。通过其中以东林党与齐、楚、浙为代表的诸多党派的斗争便能看出明末时朝廷内部分裂民众水深火热的状态。 好巧不巧,自万历四十七年起,我国北方遭遇了极为罕见的寒潮袭击。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三年,旱、蝗、雹、风、震、涝、雪 等各种天灾不断在北地上演,使得本就生活艰难的民众更为走投无路,于是便有了大量的农民起义。 此时的明嘉宗却因为党政对朝政逐渐失去耐心,大太监魏忠贤趁机干预朝政,成立阉党。大肆打击东林党人,使得朝政内忧外患加剧。 直至明思宗继位,面对糜烂不堪的朝政与勾结颇深的地方官员,虽有心整改却无力实施。最终被清军消耗掉最后的国力,在面对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时无力抵抗,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被迫统一,建国后金——女真建国 明朝初期对待女真族人的优厚政策确实对女真族人的休养生息起到了很大帮助,而女真族人也对明初的政策感恩戴德。可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军户制度的演化,女真族人逐渐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 明朝中期朝政腐败边防羸弱,蒙古族对明朝的进攻波及到了女真族人,使得诸多欣欣向荣的女真部落被劫掠。正如现代打油诗所说一般,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许多女真部落历经劫难后失去部落世袭正统,向朝廷进贡之时获得的赏赐也大不如前,至此明朝的威信在女真部落之中开始凋零。 部分强大的女真部落甚至出现了拥兵自重挑衅明廷的行为,这使本就开始走下坡路的明廷愈发不安。 为了以防意外的发生,明廷采取了对其分裂的政策,以期用混战不休彼此牵制,同时不断利用军户制度对女真部落进行剥削。这一政策对女真部落带来了第二次严重的打击,部落的统一俨然已成为人心所向。 万历十一年明神宗误杀努尔哈赤的父祖,努尔哈赤为复仇起兵建国,也就有了后世以十三副遗甲起兵 的故事。 本来努尔哈赤就是一股很小的势力,只是因为有十三副铠甲而地方官员对其无可奈何。 可是同时期明王朝内部明争暗斗党派分裂愈发严重,初期并未有人重视此事。直到努尔哈赤初成气候明朝廷才后知后觉,只是此时明神宗因明廷内部的国本之争而心生不满,早已不理朝政。 朝廷内部各党派斗争严重,无人愿意削弱自身实力去收复努尔哈赤。 于是于万历十七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希望利用努尔哈赤去牵制蒙古族与其他女真势力,从而使其内斗达成平衡。而努尔哈赤对此也心知肚明并非真心臣服,而是表面俯首称臣,背地里不断扩张自身势力范围,逐渐统一女真各部,降伏临近的蒙古族部落。 八旗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女真部落彻底统一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汉建立后金。此时的明廷早已国库亏空无力再战,随不断发兵企图收复北地,可非但从未取得成果反而还节节败退。 1619年明廷以破釜沉舟之势集结20万精锐大军,同时调遣各藩属国兵分四路一同相后金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歼灭努尔哈赤众部。未曾想被努尔哈赤看破进攻意图,在5天天之内全歼明廷主力西路大军,使明廷南北路部队孤立无援逐步歼灭。 至此明廷再也无力收复失地,只能由攻转守,眼睁睁看着后金逐步发展壮大。此后努尔哈赤一直隐忍发展,为日后灭明而做准备,双方边境摩擦不断却从未有过大规模战争,直到1626年。 1620年明嘉宗继位之后到1626年这段时间内明朝民变兵变不断,朝内党争愈发激烈,期间被后金逐个击破攻陷四十余城。在1626年王恭厂大爆炸事件造成两万多人死伤 ,袁可立和孙承宗两位抗金名将又相继离任,蛰伏数年的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到大举进攻宁远。 不曾想被明军将领袁崇焕凭借着坚固城墙顽强抗敌,击败后金的同时努尔哈赤本人也是身负重伤。失利后的努尔哈赤不久后便去世,皇太极继任。但明廷此时内乱严重,李自成起义逐步占领整个陕西,早也已经无力对抗后金。 皇太极继任后对待汉人采取的手段相较柔和,且学习到了部分儒家的文化,汉人在后金的地位有了县竹田提升,缓和了汉人与女真族人的矛盾。由此一来后金便在中国北部站稳脚跟,1635年女真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