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只要是上网的人都知道旅美大熊猫丫丫事件,丫丫的健康和回国情况牵动着不少国人的心。 日前,国产品牌蜂花表示将认养丫丫,并在了解认养和捐助程序中。蜂花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不少人还涌进蜂花的直播间,关注起蜂花产品,并下单购买表达对蜂花的支持。 蜂花仅表示将认养大熊猫丫丫这一举动,就是利用丫丫的高关注度,不但带动了产品人气也拔高了品牌形象。 蜂花这一操作就是典型的事件营销。 所谓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牛顿说过,"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蜂花此次的事件营销也可以说是借势营销,简单来讲,就是利用高关注度事件,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为己所用的一种营销手段。 企业毕竟是要生存的,经济效益是基本诉求,想要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引起人们的关注,事件营销之所以被广泛使用,确有其优势所在: 1、受众者的信息接收程度较高。由于事件营销的传播往往体现在新闻上,有效地避免了像广告被人本能排斥、反感、冷漠的情况发生,受众对于其中内容的信任程度远远高于广告。 2、传播深度和层次高。一个事件如果成了热点,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互相沟通的话题,传播层次不仅仅限于看到这条新闻的读者或观众,还可以形成二次传播,引发"蝴蝶效应"; 3、投资回报率高。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企业运用事件营销手段取得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一般传统广告的3倍,能有效帮助企业建立产品品牌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推动产品的销售。 大家还记得鸿星尔克这一品牌吗? 2021年,鸿星尔克因向河南洪灾捐赠5000万元物资登上各大平台热搜,网友被其"破产式捐款"的行为所感动,进行了一波"野性消费"。 据数据显示,仅2021年7月22日到7月26日4天,仅一个淘宝平台,鸿星尔克累计销售额就超过了1.4亿元。4天,1.4亿。这是什么概念?2020年鸿星尔克全年营收也才28.43亿元,对比之下,就知道这个由流量转化而来的销售数据有多么恐怖惊人。 事实上,这不是鸿星尔克第一次搞"借势营销"。 2021年3月,"新疆棉事件"发生后,王一博宣布与耐克解约,鸿星尔克迅速反应,第一个向王一博抛出了橄榄枝; H&M遭到抵制之后,鸿星尔克又是第一时间发声,表示愿意招聘受H&M波及的店员、接收H&M撤出留下的空档门店500家。 紧接着,就是大家都熟悉的2021年7月河南捐款事件。 事件营销成功后,为了在舆论场上保持长期稳定的关注度,鸿星尔克开始频繁与外界互动。 捐赠河南博物馆100万,并发布联名产品,延续5000万捐赠热度; 借势动漫IP《一人之下》,推出联名奇弹鞋款,破界联动; 借势冬奥会和被社交媒体刷屏的吴京"中国"卫衣,推出同款卫衣,并命名为"吴哥同款",把此"吴哥"解释为CEO吴荣照; 借势互联网健身大潮+小度添添智能健身镜,传统线下门店换代升级为科技感满满的"智能健身房"; 借势翻红甜心教主王心凌 …… 可以说,鸿星尔克一直有意地通过借势各种热点事件持续地在市场上发声,在舆论场保持一个稳定关注度。 影院如何做? 事件营销是众多营销方法之一,早已为人熟知。但真正要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影院行业。但是难不代表不做,有影院已经做了尝试。 当年孟晚舟重获自由返回祖国的消息充斥各大媒体,不知道有多少人守在屏幕前,观看那场令人期待的归国直播,这可以说是轰动全国的新闻性事件。 有影院也是抓住了这一热点。打开成都沙河电影院的售票页面,就会发现他们在所有的影厅后面悄悄加了一句话: 影城此举很温暖、很应景也很有创意。虽然影城方面只是出于感动在当天深夜就把影厅的名字改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下激动之情,但这种无心之举效果恰恰是最好的。 前段时间的"胡鑫宇失踪案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有影院打出巨幅胡鑫宇海报,帮助寻人,这一举动也是得到网友的点赞。 不论是影厅半夜改名,还是影院助力寻人,都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这就是最好的营销。 热点事件常常有,但如何找准事件与策划的"结合点"成为关键。 像孟晚舟回国影厅改名就是结合了政治事件,国人的爱国情绪高涨,影院做一些营销就正当其时。但需要注意的是:政治上的热点事件,都要把握好"度",不触犯法律法规、不违反公序良俗、不超过人们的普遍认知,肆意利用"爱国"情怀反而会适得其反,遭到大众的反感。 鸿星尔克捐赠则是与危机事件的结合。疫情、地震、洪灾、酷暑等等这些属于突发的不可抗性危机事件,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一些善举和市场的拓展联系起来。 除了政治事件、突发事件,还有哪些热点事件呢? 一、新闻事件。营销可以利用社会上有价值、影响面广的新闻,不失时宜地将其与自己的品牌联系在一起,来达到借力发力的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海尔做法堪称国内典范。在 "7·13"申奥成功的第一时间,海尔在中央台投入5000万元的祝贺广告随后播出,据说当夜,海尔集团的热线电话被消费者打爆。 二、体育事件。则是可以结合一些大型赛事做一些营销和推广。比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万达不仅位列赞助商第一层级,还是阿根廷国家队首个中国区赞助商。 三、公益性事件。淘宝等平台有"卖一件商品给贫困儿童多少钱"的活动,那么影院是否也可以定期举行类似活动,比如卖一瓶水向自闭症儿童捐一分钱等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策划公益性活动来吸引眼球和俘获消费者的"心"。 其实,真正高明的事件营销应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不被人看出来是"蹭热度"最好,即使看出来又不得不给你点赞,那才是对热点的巧妙利用。 此外,对热点有敏感性也很重要,就拿大熊猫丫丫事件来说,蜂花抢占了先机,名利双收。事后汇源、海氏海诺等企业也表示有认养意愿。 但很显然,第一个做和之后做的有很大差距,第一个提出的会被赞扬乃至被夸高明,但紧随其后的颇有"拾人牙慧"之嫌。 新闻热点事件天天有,就看怎么利用了,当然考验的是我们营销人员的智慧和创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