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一作‘勗’,小字‘亚子’,本姓朱邪,代北西突厥沙陀人,为后唐开国皇帝,是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祖父朱邪赤心原本沙陀酋长,因为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廷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 唐僖宗光启元年(乙巳,885年)12月2日,李存勖出生晋阳(今山西太原),生母曹氏为李克用的妾室。李存勖自幼善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的他深得父亲宠爱;加之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 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895年),静难(今陕西彬县)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今陕西)节度使李茂贞、镇国(今陕西华县)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谋废唐昭宗李晔。时为河东(今山西太原)节度使的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封为晋王,由是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时值,11岁的李存勖随军征战,并且入朝献捷,受到唐昭宗李晔的奖赏,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然而,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今河南开封)的梁王朱温控制着中原地区,李克用与之为了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902年),李克用因为无力抗衡朱温,治所太原两次遭到梁军围困,于是忧虑不安,李存勖劝慰:"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自取灭亡。我家3代尽忠皇室,如今虽然势穷力屈,但却无愧于心。父亲应当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其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灰心丧气!"李克用闻之释然。 唐哀宗天祐三年(丙寅,906年),朱温遣军攻打沧州,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时值,李克用恼其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之,李存勖劝道:"如今朱温已经占据天下九分之七,魏博(今河北大名)、成德(今河北正定)等藩镇亦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抗衡的只剩我们与刘仁恭;如果不救,形势将会更加不利;如若出兵相助,可以重振雄风,万不能因为嫌怨,失此良机。"李克用从之,遣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唐哀宗天祐四年(丁卯,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政权,是为后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汴州。然而,李克用拒不承认其政权,仍旧沿用唐朝天祐年号,并以复兴唐朝为由,与之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 同年五月,朱温遣10万兵马围攻潞州(今山西长治),修筑夹寨;李克用遂以周德威前往援救。然而,周德威与梁军对峙年余,始终不能解除潞州之围。 李克宁画像 唐哀宗天祐五年(戊辰,908年)正月,晋王李克用卒,24岁的李存勖继为河东节度使,承袭晋王。时值,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自恃手握军权,并且年长于李存勖,对其袭位不满,于是称病不朝,即使来朝,也是见而不拜,并且怂恿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反叛,意图谋害。然而,李存勖沉着应对,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的支持,抢先行动,于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初步稳固国内政局。 同年四月,李存勖亲率大军援救潞州。当月二十九日,抵达潞州北面的黄碾(今山西长治)。时值,后梁军认为李存勖年轻继位,必然不敢冒然出军,毫不设防。 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三垂冈下,趁大雾直攻夹寨,出其不意大破梁军,彻底解除潞州之围。经此一战,晋国兵威大振,返回太原之后,李存勖犒赏军士,整顿内政,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一系列的得力措施,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唐哀宗天祐七年(庚午,910年)十一月,后梁太祖朱温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二镇。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于是,李存勖力排众议,亲率晋军东进。 同年十二月,进至距离(河北)柏乡5里处的野河(今河北滏阳河支流)北岸,与后梁军隔河对峙。 唐哀宗天祐八年(辛未,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300精骑,前往后梁军营挑战,故意激怒梁将王景仁,将之诱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旷野,利用地形优势,发动骑兵突击,俘获后梁将校285人,斩首20000级。此战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部覆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仅率数十骑连夜逃奔。于是,成德镇、义武镇彻底倒向晋国。柏乡之战以后,李存勖决定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先夺河北地区,以除后顾之忧,其首选目标则是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时值,李存勖采用骄兵之计,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5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此滋其野心。 同年八月,刘守义得知尚父无权祭天、改元,不顾诸将反对,于幽州(今北京)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 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飞狐口(今河北蔚县),联合成德、义武二镇,征讨刘守光。 唐哀宗天祐九年(壬申,912年),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遂向后梁求援。于是,后梁太祖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令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伦攻打蓚县(今河北景县)。梁军虽然攻破枣强,却于蓚县反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朱温羞愤发病,返回洛阳,不久即被其子朱友珪弑杀。 唐哀宗天祐十年(癸酉,913年),朱温第4子朱友贞发动政变,诛杀次兄朱友珪即位,是为后梁末帝。时值,晋军连夺幽州统辖的顺州(今北京顺义)、檀州(今北京密云)、武州(今河北宣化)、平州(今河北卢龙)、营州(今辽宁朝阳)。 同年十一月,李存勖亲征燕国,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一直被刘守光囚禁)、刘守光父子,并留周德威镇守幽州。 唐哀宗天祐十一年(甲戌,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处死刘仁恭父子,以祭父亲李克用。时值,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其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之后接受,并于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唐哀宗天祐十二年(乙亥,915年),魏博(今河北大名)节度使杨师厚病卒,后梁末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二镇,以削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时值,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处死变兵首领张彦等,收魏博牙兵为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之攻取德、澶(今河南清丰西)二州。 同年七月,李存勖进兵(山东)莘县,与后梁将刘鄩展开对峙。 唐哀宗天祐十三年(丙子,916年),李存勖宣称回师太原,引诱刘鄩出战。刘鄩中计,打算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元城一战,后梁全军溃败,逃奔滑州(今河南滑县)。此后,李存勖接连遣军攻取卫(今河南卫辉)、洺(今河南永年东南)、相(今河南安阳)、邢(今河北邢台)、沧、贝(今河北清河西)等州。于是,黄河以北除了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一地之外,全为晋国占领,梁晋形势发生逆转。 唐哀宗天祐十四年(丁丑,917年)三月,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南下。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亲率大军50万,入寇幽州,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遂命符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7万步骑,北上救援。 同年八月,李嗣源率领援军抵达幽州城外,大败契丹军,解除幽州之围。此战,晋军俘斩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契丹败退,北疆暂保无忧,李存勖调兵南下,推锋黄河岸边,与梁军夹河对峙,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 十二月,李存勖率军东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攻陷杨浏城(魏州通向郓州的重要渡口,位于今山东东阿北),俘获守将安彦之,攻掠郓州(今山东东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一带。时值,后梁末帝朱友贞正于洛阳举行祭天大典,闻讯仓皇赶回汴州,计划复夺杨浏城,然而数次用兵,终未收复。 唐哀宗天祐十五年(戊寅,918年)八月,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幽州、横海、义武等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一举灭梁。 同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内的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今山东鄄城西北),与梁军展开血战。此役晋军大败,周德威战亡,李存勖被迫据土山自保。时值,围山梁军多是步卒,立足未稳,李存勖于是采用阎宝、李建及的提议,遂以骑兵突击,反败为胜,击溃梁军。然而,晋军乘胜夺取濮阳,但是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 唐哀宗天祐十六年(己卯,919年),晋王李存勖以符存审代周德威为内外蕃汉马步总管,进据德胜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位于今河南清丰西南),夹河修筑南北二城。梁将贺瓌围攻德胜南城,并以竹索连结战船,横列河面,将李存勖所率援军阻于黄河北岸。李建及率300勇士,乘船驶至河中,斧劈火烧,冲破梁军船阵;李存勖乘势挥军渡河,大败梁军。时值,梁将王瓒自黎阳渡河,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于是,李存勖调征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期间,梁、晋二军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耶律阿保机画像 唐哀宗天祐十七年(庚辰,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遭到刘鄩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遂遣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往援,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追击至奉先(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遂归附晋国。 唐哀宗天祐十八年(辛巳,921年),成德军将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只得授其为成德兵马留后。时值,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11藩镇,一同遣使劝进,李存勖拒之。 同年八月,李存勖命阎宝征讨成德镇,围困镇州(今河北正定)。张文礼惊惧而卒,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 这一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被其义子王都囚禁。于是,王都继任节度使,却被契丹军围困于(河北)定州。 唐哀宗天祐十九年(壬午,922年),李存勖亲率5000铁骑北上,先后于新城(今河北高碑店)、望都,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乘胜追击至幽州。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连连失利,损兵折将,阎宝攻城受挫羞愤而卒,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梁军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复夺河北重镇相州(今河南安阳)。 同年九月,镇州终因久围,粮尽力竭,为符存审攻陷,张处瑾及其党羽张处球、高濛、李翥等俘送魏州处死,张文礼亦被劈棺戮尸。于是,李存勖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纳入晋国管辖。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南楚马殷同光元年、吴越钱鏐天宝十六年、前蜀王衍乾德五年、南吴杨溥顺义三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二年、南汉刘䶮乾亨七年(癸未,923年)二月,吴越钱镠为后梁册封为吴越国王,正式建立吴越国,改府署为朝廷,设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皇帝规格。 同年四月,晋王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于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改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继续沿用‘唐’为国号,追赠父祖3代为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示自己是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后唐建立之初,李存勖因为曾经兼任河东、魏博、成德3镇节度使,于是实行三都制,以3镇治所为都城。其中:太原号曰‘西京’;魏州升为兴唐府,号曰‘东京’;镇州升为真定府,号曰‘北都’。 时值,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13节镇、50州。但却面临严峻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意图吞并昭义镇(今山西长治),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为了扭转战局,后唐庄宗李存勖决定趁着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际,出兵奇袭郓州(今山东东平),以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汴州。 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领5000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后梁末帝朱友贞闻听郓州失守,遣王彦章引军阻止唐军西进;李存勖亦遣朱守殷严守德胜,自率亲军进屯澶州(今河南内黄南)。 五月,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顺河东下,攻打杨浏城,计划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时值,李存勖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载军械,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浏城。两军各自沿河一岸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当月,王彦章进抵杨浏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9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然而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唐军渡河。 六月,李存勖亲临杨浏城,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令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于黄河东岸修筑新城,接应郓州唐军。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以10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率军自杨浏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保邹家口,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联系。 七月,王彦章复攻杨浏城,再次失败,撤师西归,退保杨村,不久召回汴州,由段凝接任主帅。 八月,后梁末帝朱友贞部署4路反击: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计划十月向后唐发动总攻。然而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虚,加之朱友贞命令梁军掘开滑州(今河南滑县)南面黄河大堤,以阻唐军进攻汴州。这样一来,梁军主力亦被阻隔于决河以北。 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以后梁军情悉数相告,并且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于是,李嗣源在郓州附近大败王彦章,俘获梁军将校300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今山东汶上)。 十月,李存勖自杨浏城渡河进抵郓州,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时值,诸将皆认为先攻占兖州等地,再乘机而动,惟前锋李嗣源坚持趁虚袭击汴州。于是,李存勖令李嗣源率领前军倍道兼程,进发汴州。当月初九,李嗣源抵达汴州,挥军攻城,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当日,李存勖抵达,由大梁门进入汴州,由是后梁灭亡。因为李存勖与后梁抗衡期间,一直打着‘为唐复仇’的旗号,故而在灭梁后拆毁朱氏宗庙,追贬后梁二帝(朱温、朱友贞)为庶人。原本打算掘开朱温陵墓,劈棺戮尸,终因张全义力劝作罢,仅铲除墓地阙室。时值,将后梁的西都洛阳改曰‘东都’,定为后唐国都,并以雍州京兆府(长安)为‘西京’,原西京太原改称‘北都’,东京兴唐府改称‘邺都’,北都真定府则废除都号,复称成德军镇州。 不久,李存勖以诛杀逆臣名义,族灭后梁宰相敬翔、李振以及权贵赵岩、张希逸、张汉杰等,又以‘助梁篡唐’之罪名,贬窜唐朝旧臣郑珏、萧顷等11人。时值,南楚马殷命儿子马希范入京朝贡,并且上缴后梁授予的都统印信。 十二月十五日,南吴末帝杨溥遣司农卿卢苹出使后唐,严可求秘陈数事,授予卢苹而行。卢苹至(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询问,卢苹次第对答,皆如严可求所密授。 这一年,南汉刘䶮因为后唐灭梁,非常畏惧,遣宫苑使何词出使后唐,实则窥探虚实,称大汉国主致书大唐皇帝。何词返回南汉,声称后唐必生内乱,不足为虑,刘䶮大喜。时值,岭北商贾到达南海,大多受到刘䶮召见,并让他们进入宫殿,展示自己搜括所得珠宝,夸耀炫富,自称本是长安贵族,耻于接受蛮夷(指沙陀族后唐统治者)封王,戏称后唐皇帝为‘洛州刺史’。不久,大长和国皇帝郑仁旻遣使献朱鬃白马,祈求通婚和亲,遂以刘隐之女增城县主嫁之。 晋王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钱镠亦遣使进贡,求取玉册。郭崇韬等大臣极力反对,认为只有皇帝方可用玉册,李存勖不听,赐予玉册、金印。于是,新罗、渤海等海外诸国皆接受钱镠册封,尊之为君长。 前蜀王衍令造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加尊号曰‘圣祖至道玉宸皇帝’,为自己以及父亲王建塑像,侍立于王子晋左右;再于正殿塑玄元皇帝以及唐王朝皇帝雕像,乘法驾前往朝拜。 钱镠画像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南楚马殷同光二年、吴越钱鏐宝大元年、前蜀王衍乾德六年、南吴杨溥顺义四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三年、南汉刘䶮乾亨八年、南平高季兴同光元年(甲申,924年)二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册封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然而,刘皇后出生寒微,专务蓄财,四方贡献皆分为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宫,由是宝货山积。后唐朝廷乏钱劳军,士卒始怨。时值,李存勖复用宦官为诸道监军,凌忽主帅,仗势争权,诸将无不愤怒;加之宠信诸位伶人,且任伶人陈俊为景州(今河北东光)刺史、储德源为宪州(今山西娄火)刺史,亲军之中有从李存勖百战却未得一官者,众心乃离。 当月,割据关中凤翔一带的岐王李茂贞,其强盛时辖有20余州,屡经后梁、前蜀所败,仅剩7州,因为势力较弱,始终不敢称帝,仅是沿用唐王朝‘天祐’年号。后唐灭梁,李茂贞遂向后唐称臣,并以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叔父自居,被后唐改封为秦王。 同年三月,后唐封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高季昌为南平王,南平建国。 四月,后唐群臣奏请庄宗李存勖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不久,李存勖遣客省使李严访问前蜀,蜀主王衍于上清宫会见,成都士庶男女成群结队,夹道相迎。李严见到前蜀人富物丰,王衍骄奢淫逸,归国之后遂向后唐庄宗献策攻蜀。 当月,南汉刘䶮领兵攻福建,屯兵汀、漳之境。闽王王审知率军迎战,却被刘䶮击败。时值,南汉刘䶮建造南宫,王定保献上《南宫七奇赋》为其称颂,现名刘岩的刘䶮改名‘刘陟’。 李茂贞卒,后唐授其子李继俨为凤翔节度使。至此,立国18年的岐国灭亡。 六月十八日,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召集皇后、皇太子、大元帅、二宰相、诸部头领,对他们说:"上天降监,惠及烝民。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机谋在己,取舍如神;国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讹归正,遐迩无愆。可谓大含溟海,安纳泰山矣!自我国之经营,为群方之父母。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而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 其中提及‘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阿保机恰是3年后的丙戌年(926年)初秋七月二十七日薨。换言之,阿保机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死亡时间。关于这个令人费解的奇异现象,清代学者赵翼解释:"草昧开创之主,亦必有异禀,与神为谋……岂非所谓宿慧性成,鬼神相契,有不可以常理论者耶!"现代历史学者王小甫认为,这是契丹从回鹘接受摩尼教的结果,阿保机为将自己塑造为摩尼教圣人,故意安排好自己死期,并以‘预言’方式,公布于众,等到死期到来,遂让述律皇后作为遗嘱执行人,半自己杀死,体现出‘宗教献身精神’;另一学者罗新则考察内亚诸游牧民族所共享的政治传统,即立汗之时,以丝带将新汗勒昏,趁其神志未清,问他能做几年可汗,如果该汗在位超过所答年数,就不得不死。 罗新推测阿保机907年即汗位,同样存在这种政治仪式,阿保机的回答是‘九年’,等到第一个9年任期满时,阿保机以采用中原帝号形式又给自己增加9年任期。第二个9年行将期满之际,即到今年(契丹天赞三年,924年),阿保机再次向皇后、太子等请求放宽3年期限,以完成灭亡渤海国等未竟事业。因而上面的一番话,事实上不是预言而是一种承诺。因此,阿保机在‘丙戌初秋’之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自杀或是被杀,以践诺言。 十月,南吴杨溥至白沙检阅水师,下令将白沙改名‘迎銮镇’。时值,蜀主王衍任王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军属秦州。王承休之妻严氏绝色,王衍与之通奸。 十一月,蜀主王衍遣翰林学士欧阳彬前往后唐互通友好,于是放松戒备,下令撤去戍守在威武城的士卒,又将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调回成都,撤去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这些行为最终导致前蜀覆亡。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南楚马殷同光三年、吴越钱鏐宝大二年、前蜀王衍咸康元年、南吴杨溥顺义五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四年、南汉刘䶮白龙元年、南平高季兴同光二年(乙酉,925年)四月,出现日食。 同年六月,自春夏大旱,当月始雨。 九月初十,后唐庄宗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60000大军,征讨前蜀。因为李继岌年幼,军务皆由副手行营都统郭崇韬决断,并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今陕西凤县)、兴州(今陕西略阳)等,缴获大批粮草。时值,前蜀后主王宗衍仍于境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今四川广元)之时,方知后唐大军来犯,急忙组织30000兵马迎战,却被击溃于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南)。前蜀各地藩镇投降,王宗衍仓皇逃回成都。 当月,自六月甲午雨,罕见日星,江河百川皆溢,凡75日乃霁。 十月,蜀天雄节度使王承休因为妻子严氏之故,前蜀后主王宗衍驾幸秦州,群臣直言极谏,王宗衍不从。行至梓潼,狂风刮翻屋瓦、拔起树木,太史进言:"这是贪狼风,定有敌军将要杀来。"王宗衍仍然不听;再至绵谷,后唐军队攻入前蜀国境,方才害怕返回。唐军所到之处,州县无不迎降。王宗衍留王宗弼守绵谷,遣王宗勋、王宗俨、王宗昱率兵抵御。然而,王宗勋等到达三泉,望风而逃,王宗衍诏令王宗弼诛杀王宗勋等;王宗弼反与王宗勋等合谋,赠送军粮唐军。王宗衍自绵谷回到成都,公卿百官、后宫嫔妃于七里亭迎候,遂用宫人充作回鹘卫队入城。次日,王宗衍在文明殿上与群臣相对哭泣,束手无策。 南平王高季兴在后唐伐蜀之际,请求率领荆南兵马取夔州(今重庆奉节东)、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等地,任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然其并未出兵。 十一月,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宗衍以及后妃、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以蜀主之名,邀请李严至成都,商谈投降事宜。于是,李严驰入成都,抚慰前蜀官吏百姓,又命蜀军撤去成都军事防备。不久,后唐魏王李继岌引军进抵成都,王宗衍率百官出城拜降。至此,立国19年的前蜀灭亡。前蜀所辖10个节镇、64州、249县,尽入后唐版图。南方诸国惊惧不已。 十二月十二日,64岁的闽王王审知薨,谥曰‘忠懿王’,其长子王延翰嗣位,自称威武留后。王审知生前曾有多人劝之称帝,但他力排众议:"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 当月,据说有一条白龙出现在南宫三清殿,南汉刘䶮遂改年号‘白龙’,并于此时正式改名‘刘龚’,以印证白龙出现的祥瑞。时值,有个胡人和尚说:"《谶书》曾经有言:‘灭刘氏者龚也。’"于是,刘龚采用《周易》‘飞龙在天’之义,创造‘䶮’字,最终改名‘刘䶮’。 早先,后唐魏王李继岌灭蜀之后,命人押送财物以船顺江而下,准备运往洛阳。宦官李从袭以都统府牙门冷落,而前蜀之贵臣大将,日以宝货妓乐馈赠郭崇韬,深耻且妒。加之后唐庄宗李存勖遣宦官向延嗣赴成都,促其还军,郭崇韬亦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向延嗣大怒,遂与李从袭共诬郭崇韬谋反。于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命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倍道赴任察之。期间,宦官又语刘皇后,刘皇后径直下令杀郭崇韬。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南楚马殷同光四年、吴越钱鏐宝正元年、南吴杨溥顺义六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五年、南汉刘䶮白龙二年、南平高季兴天成元年(丙戌,926年)正月,魏王李继岌得到刘皇后之令,遂召郭崇韬,以铁锤挝碎其首。后唐庄宗李存勖下令暴其罪状,悉杀诸子,朝野骇惋,群议纷然。时值,国内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禁军军士不发军粮,亲族家眷只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之人无数,许多军士被迫典卖妻儿。于是邺都兵变,军中流言四起,形势十分不利,宰相率领百官上表,奏请朝廷开库赈灾。李存勖虽然应允,但是刘皇后不答应,并且声称生死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宰相便殿讨论,刘皇后屏风之后窃听,竟将自己的梳妆用具以及两口银盆、3个年幼皇子送至宰相面前,声称宫中只剩这些,让他们拿去变卖,以筹军饷,吓得宰相惶恐而退。 当月,前蜀后主王衍被召入后唐都城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赐诏:"我一定分封土地给你,不会在你有难处时薄待,日、月、星在上可以作证,一言既出,决不骗人!"王衍接诏之后,高兴地率领宗族以及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许寂、翰林学士李旻等将佐家族,数千人向东而行。 同年二月,天雄(今河北大名)兵卒皇甫晖因为人心不安,于是反叛,杀节度使杨仁晟,劫持指挥使杨在礼任为节度使,发兵四掠。后唐庄宗李存勖遣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讨之,不料李嗣源部下之兵亦变,逼迫李嗣源与兴唐府(今河北大名)兵合,引军南陷大梁(今河南开封)。 三月,后唐庄宗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准备坐镇汴州指挥。然而,李嗣源已经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今河南中牟西北)回师洛阳,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是为时已晚,士卒均不感恩,沿途逃散过半。时值,魏王李继岌已经引领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为平定后军康延孝的叛乱,所以耽误归程。 四月,前蜀后主一行走至秦川驿,后唐庄宗李存勖采纳伶人景进之议,遣宦官向延嗣诛杀王衍及其宗族。王衍被杀时28岁,其母徐氏临刑大呼:"我儿子以一个国家迎降,反被杀戮,信义都被抛弃,我感到你们的祸患不久就会随之而至!"王衍之妾刘氏颇有姿色,行刑之人意欲赦免,但她却说:"家丧国亡,宁死不能遭受污辱!"于是从容就死。 当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与魏王李继岌会合,联兵进剿李嗣源,然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叛乱,率领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却为流矢射中,崩于绛霄殿,在位4年,终年43岁,伶人善友将乐器覆其身上,纵火焚尸。时值,李继岌军至渭南,因为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亡,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带领下,归附李嗣源。于是,李嗣源进入洛阳,并在李存勖灵前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七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入葬雍陵,谥曰‘光圣神闵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