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时,喜欢花石虫鸟。这并不奇怪,艺术修养极高的赵佶不仅书画水平极高,球技不错,还搞出了"瘦金体"这种独家发明,我们知道现在要搞个电脑字体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花费还不小,何况那个用毛笔写字的年代呢。 按理说这并非是什么大问题,多才多艺的皇帝总比"何不食肉糜"的傻子晋惠帝要好吧,何况初继位的赵佶也有和大臣讨论问题时衣服被撕坏还宽容接受意见的美德。他在宫中潇洒地说着"雨过天青云开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时候,问题就慢慢来了。 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营造一个太平盛世,哪怕是经济繁荣的北宋,法律也是王法,而不同于现代的法治。在一帮领了绝对命令的办事人员手里,真的就搞出了大问题,除了水浒传中的花石冈和生辰冈这类我们熟悉的东西以外,我还看到以下一个小故事。 负责给宋佶抓鸟的太监和其雇佣的地痞流氓以此发了大财。当一位生意不错的大财主的佣人早上开门的时候,出大问题了,一张大网罩住了大门,一问原因,负责抓鸟的人说了,要给皇帝抓鸟,只有委屈一下财主家了。 解决的办法并不复杂,给了赞助以后,网就撤走了。至于说好久还要不要再罩一次?谁也不知道。如果不给钱,或者说强制把网给扯掉,后果就不用说了吧。 他们会不会去把官营的瓷器厂的大门罩住呢?当然不会,哪怕那里真有皇帝需要的鸟也不会,道理很简单,不说大家都懂。 父亲在世时看电视的口头禅"戏上有,世上有",不管是当年的《人民的名义》还是最近的《狂飙》,里面的故事,我相信正如父亲所说,在这世上应该多多少少都真实发生过。但是,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特别是系统性的原因,我们真的要一直装着看不见呢吗? 有人说法律对民企和国企是一视同仁的,所以说,那些经营失败的民营,不能怪东怪西的,只能怪自己无能。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是不是多少有一些书生气的理解在里面呢? 太子奶事件只是个案,浙江中控也是个案,主体上还是好的。是啊,我们一直这样认为,我们也必须这样认为。 就让这些成为发展的代价吧,虽然这个代价的付出者不是我本人,但我还是能感受到痛的。因为谁能保证,下一次不会是我们的子孙们遇上这样的事呢? 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