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悠久文明,二十代王朝更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中,元朝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作为人类文明中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元朝鼎盛时期的国家版图面积横跨欧亚大陆,拥有超过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敌"的铁血王朝,却在华夏大地仅仅统治了98年,就走向了分崩离析的末路。 不过,元朝的覆灭并不代表着蒙古政权的结束,在广阔的欧亚板块上,四大蒙古汗国依旧书写了许多故事。一、远离草原的金帐汗国 1162年,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漠北草原上,诞生了一位改变世界历史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铁木真。 从无家可归的游子到叱咤风云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波澜壮阔的金戈铁马,最终开创了蒙古帝国。 无数次的对外征战,让铁木真统治的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家族内部的问题。 铁木真一共拥有四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以及四子拖雷。 这四个孩子皆非等闲之辈,都具备担任帝王的能力,因此,王位的继承问题一直是铁木真悬而未决的事情。 在这四个孩子中间,长子术赤的身份和地位有些尴尬,这主要因为当年他的母亲,曾被敌对部落掳走过一段时间。 当铁木真率军将妻子救回后,却发现妻子已经怀有身孕,按照时间来讲,这个孩子的确可能是铁木真的骨肉,但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铁木真虽然没有抛弃这个孩子,依旧承认术赤是自己的长子,但外界的风言风语却始终没有停歇。 其中,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就经常以此为借口,将术赤称为"野孩子",不承认术赤身份的合法性。 好在术赤并不是庸庸碌碌之辈,他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从出征讹答剌到攻打花剌子模,术赤立下了赫赫战功。 依靠着战场上积累的声望与荣誉,术赤得到了铁木真的信任,在征服金朝的战役中,术赤作为重要将领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指挥才能。 但有句话说得好,怀疑一旦开始,罪名终将成立,铁木真虽然没有亏待术赤,可在挑选王位继承人时,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备选。 这一点从铁木真赐予术赤的封地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术赤的封地位于在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地区,远离蒙古草原地带。 在四个儿子中,长子术赤得到的封地面积虽然最大,但位置也最远,不过,也正是因为偏远,才给了术赤的孩子建立金帐汗国的机会。 术赤的儿子拔都在原先封地的基础上,继续讨伐征战扩大领地,在1219年,建立了日后称霸一方的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成立之后,拔都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实力,表面上,金帐汗国臣服于蒙古大汗,但在铁木真死后,这种约束力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凭借着天高皇帝远的优势,金帐汗国曾一度拥有蒙古帝国最强大的军队,但术赤的后代始终无心争夺大汗之位,因此也没有参与蒙古后续的王位之争。 作为地跨欧亚的霸主,金帐汗国控制着多个欧亚交流的交通枢纽,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迁,金帐汗国最终没能逃过历史的循环,王朝家族在血脉壮大的同时,也产生了无数纷争,最终在内斗中走向了分裂。 1502年,克里米亚汗国揭竿而起,不仅完成了民族独立,甚至一举终结了金帐汗国的统治,至此,存在了283载的金帐汗国不复存在。二、寿命最长的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作为铁木真的次子,早期对大汗之位充满了期待,但随着自己在与术赤的争夺中,未能取得有效进展,这种想法也开始改变。 按照蒙古的习俗,幼子拥有"守灶"的权利。简单来讲,父辈的财产会由他最小的孩子来继承。 虽然蒙古的幼子继承并不包括父辈的权力,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这种幼子继承制度会被贵族们扩大到政治层面。 察合台在退出王位竞争后,开始转向支持三子窝阔台,因此,察合台和窝阔台之间的关系也最为融洽。 在铁木真西征期间,察合台得到了一些封地,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山至阿姆河区域。 依靠着这些封地,察合台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地,1222年,察合台汗国正式成立。 铁木真去世后,三子窝阔台成功登上王位,当初极力支持他的察合台,自然也得到了极高的信任,许多军队都交由他统领。 在察合台汗国内部,察合台拥有无可置疑的权力,在蒙古汗国,他也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利用这些优势,察合台汗国的疆域不断扩张。 但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察合台汗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察合台和窝阔台的相继离世,察合台汗国也失去了背后的依靠。 继承了铁木真80%财产的四子拖雷,虽然没有获得王位继承,但家族实力却不容小觑。 尤其是拖雷的长子蒙哥,不仅拥有雄才大略,更得到了蒙古贵族们的一致支持。 在窝阔台之子贵由死后,蒙哥经过一次次政治清洗,顺利夺得了蒙古大汗之位。 对于察合台和窝阔台家族,蒙哥给予了严厉的打压,不仅清洗了窝阔台旧臣,甚至暗杀了窝阔台的孙子。 自此,察合台汗国再也不复往日的荣光,蒙哥去世后,蒙古汗国再一次陷入了动荡,蒙哥的二弟忽必烈与四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王位。 察合台汗国利用特殊的地缘位置,在各个汗国间斡旋,时而联合其他汗国反对忽必烈的统治,时而又投靠忽必烈,攻击其他汗国。 三番两次的反复横跳之后,察合台汗国最终服从于元朝的统治,并在忽必烈的帮助下,吞并了窝阔台汗国大量土地。 但即便如此,察合台汗国的地缘位置依旧十分尴尬,北有金帐汗国虎视眈眈,东有元朝雄踞一方,西有伊利汗国与元朝交往甚密。 对于察合台汗国而言,领土根本不可能得到扩张,除非带领骑兵踏入森林密布、潮湿炎热的印度半岛厮杀。 因此,察合台汗国的版图在此后并没有向外扩张,相反,因为地处中西亚之间,国内的宗教矛盾变得异常复杂。 伊斯兰教与蒙古传统贵族之间的内斗,导致窝阔台汗国分裂为了东、西两个部分,最终,只有势力更弱的东察合台汗国还保留着蒙古风俗。 分裂后的东察合台汗国,再也无法对周边国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时间的长河中,它虽然没有覆灭,却早已成为了"吉祥物"。 1683年,历经461年风雨的东察合台汗国终于走向了末路 ,此时,元朝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当初推翻它的明朝都已经被清朝所征服。三、寿命最短的窝阔台汗国 铁木真在世时,只为长子和次子册封了土地,对于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却没有明确的安排。 在王位继承的过程中,三子窝阔台得到了哥哥察合台和贵族的支持,最终登上了王位。 即位之后,窝阔台继承了铁木真一部分的封地,同时,他也给自己的孩子册封了一些土地,这些封地成为了窝阔台后代成立汗国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与长子的金帐汗国和次子的察合台汗国相比,窝阔台汗国并非从铁木真册封的土地发展而来,而是由窝阔台的后人打造。 窝阔台即位之时,各大蒙古贵族曾起誓:窝阔台家族将会永远成为蒙古汗国的统治者,就算他的后代是一块臭肉,他们也会无条件支持。 但历史就是这样难以捉摸,窝阔台去世后,他的儿子贵由继承了王位,可没过多久,贵由也因病早早离世。 这种动荡的局面,给蒙哥提供了可乘之机,他假意承诺自己死后会把王位传承给窝阔台的孙子,骗取了贵族们的信任,成功夺得了汗位。 上位后,蒙哥大力打压窝阔台曾经的势力 ,并且暗中杀死了窝阔台的一个孙子,彻底违背了当初的承诺。 窝阔台的一个孙子被杀后,另一个孙子海都选择了隐忍,海都一边假意臣服于蒙哥,另一边则依靠家族的封地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经过多年谋划,海都终于在几大汗国的夹缝中,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并且开始了复仇之旅。 为了夺回属于自己家族的权利,海都大力发展国家军队,并且暗中联合其他反对蒙哥的贵族,不断为起事积蓄力量。 1259年,蒙哥率军南下征讨南宋,但却不慎殒命在钓鱼台下,蒙哥死后,蒙古汗国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 海都趁此机会联合多方势力,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并且在几个汗国之间,成功吞并了察合台汗国的不少领土。 1269年,海都正式率领部队反对忽必烈的统治,与此同时,也在暗中侵吞着作为盟友的察合台汗国的势力。 忽必烈在夺得王位,逐渐站稳了脚跟后,开始将战争的矛头指向羽翼丰满的窝阔台汗国。 但忽必烈还没等到收服窝阔台汗国,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窝阔台汗国也在此时走上了巅峰。 鼎盛时期,窝阔台汗国也曾是中亚的一方霸主,但随着海都离世,这个国家也彻底走向了下坡路。 不争气的子孙没有守住海都打下的江山,海都的后代不仅打不过元朝的军队,甚至向察合台汗国俯首称臣。 1309年,建国仅仅58年的窝阔台汗国被元朝彻底击溃,国土也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殆尽。四、最晚成立的伊利汗国 不同于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成立的铁马金戈以及窝阔台汗国成立的颠沛流离,伊利汗国的成立更像是一场意外。 蒙哥在即位之后,继续着蒙古帝国的扩张之旅,随着他手中的马鞭向西挥舞,他的三弟旭烈兀也率军跃马进发。 旭烈兀作为拖雷的三子,秉持着马背上民族的战斗作风,在军中锻炼出了优秀的作战能力。 从1256年攻入木剌夷国开始,旭烈兀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埃及的疆域。 战场上的所向披靡也让旭烈兀有了建立汗国的想法,可他的愿望没有得到哥哥蒙哥的同意。 正当旭烈兀准备整顿军队,向埃及进发之际,蒙哥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军营。 蒙古汗国突然的情况,改变了旭烈兀的行军方向,也改变了阿拉伯地区的历史走向。 为了应对国内的变化,旭烈兀开始东撤,但随着大军的离开,此前占领的地区,纷纷发生了叛乱。 无奈之下,旭烈兀停止东撤,着手处理战争难题,正在此时,善用政治手段的忽必烈向旭烈兀抛出了橄榄枝。 忽必烈支持旭烈兀在他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汗国,这也让旭烈兀和忽必烈的关系变得无比亲密。 1259年,旭烈兀利用哥哥蒙哥的去世,在国家政权交替之际,顺利在西亚建立了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从成立开始,就充满了战争遗留的问题,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与蒙古文化存在着激烈的冲突。 除此之外,北方的金帐汗国也多次与伊利汗国发生领土争端,内外多重矛盾让伊利汗国麻烦不断。 为了笼络人心,旭烈兀的子孙最终放弃了大汗称号,与伊斯兰教合作变为了苏丹国的体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371年的时间节点,伊利汗国迎来了一个主少国弱的时期。 年仅12岁的苏丹上台后,无法控制复杂的政治局面,各方势力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叛乱。 当时间来到1335年,伊利汗国最后一任苏丹去世,北方金帐汗国的部队也攻破了首都的防线。 战火洗礼下,成立时间仅有79年的伊利汗国,也变为了历史尘埃中的一粒齑粉。 结语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无论多么强大的王朝,似乎都无法逃过这一历史的循环。 不可一世的元朝,也仅维持了98年的统治,最终被一个庙中要饭的乞丐和尚揭竿推翻。 归根到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有永远站在人民利益这一边的人,才能取得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