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知识分子的悲鸣
空有才能却出仕无门的元代知识分子们,只好寄情书画杂剧,愤懑度日。
重利轻义
忽必烈重儒学教育而轻科举的举措看似矛盾,实际与元朝重视财政的立国大计密不可分。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汗国不断扩张领士,战事不绝,能维持如此龙大的军需,除了攻城略地所得外,国库的丰裕同样至关重要。
因此,忽必烈与其继任者们选择大臣的标准很简单一一唯实用而已。这个用人标准,在元初佞臣阿合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阿合马高居宰执之位十二年,贪婪残暴到官民共愤。但忽必烈始终对其宽容有加,除了阿合马本身善于谄媚外,他的理财能力才是皇恩不表的关键所在。
电影中的佞臣阿合马
阿合马将全国范围内的矿产开采、冶炼的权力全部收归官有,大力发展冶铁业,以冶铁换取且输人官库的粮食达四万石。同年,阿合马对在京师经商的商户强行征收商业税,带货物出入城池的商贩都要出示税后颁发的凭证,没有凭证的按照偷税处罚。除此之外,诸如盐、茶叶、布匹、药材等,统统征收重税。以陕西为例,元至元十六年(1279),陕西的税赋为一万九千锭白银,等到元至元十八年 (1281)已
涨到五万四千锭白银。
其时,类似阿合马这样的官员朝堂上比比皆是,一些忠正儒臣深受迫害。正如无名氏一曲《朝天子》所述,朝中乱象已经到了 "不读书有权,不识宇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的地步。
九儒十丐
纵观整个元代,佞臣阿合马不是个例,不学无术而居高位的官员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除"四等人"制度外,与科举不兴、选官制度混乱也有很大关系。
据《元史》记载,在元朝想要入仕为官有很多途径,衡量选拔官员也没有固定的制度。仅从学校出身的官员就已五花八门,此外管理仓库井井有条的,可以当官;收取赋税及时的,可以当官;甚至连手艺好的工匠,都可以得到官位,位列朝廷班次。至于诸位藩王与公主,更是拿世袭官位不当回事,高兴了就赏给下属一个官儿做…...
既然元朝的官这么好当,文人士子们怎么还会入仕无门呢?没办法,在元朝,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实在太低了,还不如娼妓,仅仅高于乞丐——谢枋得在《送方伯载归三山序》里曾感叹:"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之无益于国也。"
面对混乱黑暗的官场,前途无望的现实,知识分子们只能以曲奇情,悲问当世"谁是英雄"。
苍蝇竞血
元朝多途径选官的乱象,导致很多朝廷官员尸位素餐、贪腐成风。贪官争名逐利的丑态,正如"急攘 蝇争血",引起清廉官员的强烈不满及厌恶。但终元一朝,儒臣地位大都低于蒙古贵族及色目人。无奈之下,身在仕途又不甘同流合污的儒臣们,只能以文、画自遺,针砭时弊,聊以抒发胸中苦闷。其中,任仁发的《二马图》卷就是讽刺画作中的代表。
《二马图》卷(局部)
绘者:任仁发[元〕
尺寸:纵28.8厘米,横 142.7 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马图》卷(局部)
作者在提拔中,以瘦马喻"能瘠一身而肥一国"的清康士大夫,以肥马喻"肥一己而瘠万民〞的分官污吏。肥马缰绳松散,正寓意着罔顾国法的贪官犹如脱缰之马不可自控;瘦马缰笼俨然,象征着官员有了管束方能尽心为民做事。
画作采用唐人画马的手法,以线条勾勒出马匹轮廓再涂抹色泽,形象表现马匹神韵的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现状的讽喻及对实施管束制度的拳拳苦心。
《二马图》卷画面十分简单,着力描绘了两匹肥瘦不同的马儿。
前方花马膘肥体壮,毛色油亮,仰首甩尾,脚步轻快,马首缰绳松散且脱垂于地;
后方枣红色马骨瘦如柴,肋骨根根凸出,低首夹尾,脚步蹒跚,似已不堪重负,马嘴紧扣笼头且缰绳系干马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