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古村落,都值得推荐。 但这个古村,粗犷而朴素,保持着原生态的风格。 若要拍一部50年前的电影,这里就是天然的外景地。 村内也不怎么挂红灯笼,难得!似有高人指点。 关键是不要门票,令人怦然心动! ▼ 小小的浙江,地形多样,山河湖海皆有。 浙江的古民居也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浙北水乡平原的临河民居;浙中严州婺州的徽派民居;浙南楠溪江的乡土民居; 还有浙东沿海的山地石屋,由于地处偏远,就地取材,用岩石头造房子,也呈现出一种古朴沉静,基调统一的美感。 我所知道的浙江石头古村落,有宁海的许家山,磐安乌石村,丽水的岩下村,象山 蔡家村 , 还有余姚的金冠村。 待我一家家寻访,今天我们就去宁海的许家山村看一看。 许家山 小众冷门,野趣十足,"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还入围了中国最美的100个村落的名录。 ▼ 全文约2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旅行攻略放文末,小手点点,收藏起来吧! 古镇印象 许家山村,也叫许民村。 一座完整地用石头垒筑而成的古村落,很多人亲切地叫"石头村"。 她在宁海县茶院乡,距县城 13.5公里,海拔约200米。 古村落依山就势,有小溪穿村而过,与村东北的小水库相连。 形成西高东阔、紫气东来的风水格局。 近300户石屋,随地势起伏散布,从东往西渐次升高,形成难得一见的独特风景。 再加上四周群峰环抱,犹如大自然的私藏。 这里是浙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屋建筑群落。 ▼ 许家山村内,拥有7条主要街巷: 下井街、墙门街、上井路、张家路、七塘路、胡叶路和祠堂后路。 宽约2至15米不等,蜿蜒的街巷以南北走向为主,并相交多条小巷。 小巷则由大小不一的铜板石铺就,狭窄而悠长,显示出自然的古朴之美。 两侧的民居,均以当地特有的黑色玄武岩,堆垒而成,闪耀着金石质感。 经年的石墙,苍苔斑驳,一些藤蔓随意地披垂,不舍时光流逝。 漫步其中,如同遁入迷宫,时光返流,恍如回到50年前。 我多次想,这简直就是现成的电影外景地,引人入戏。 目前,许家山村,已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古村由来 许家山村,始建于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而建,距今700 多年历史。 相传该村曾为许姓所有,故称"许家山村",沿用至今。 如今村内居民以叶姓为主,还有王、张、胡三姓。 许家山村四姓中,其祖上皆出过名臣和名人。 其中叶姓的祖上叶梦鼎,为南宋右丞相,与贾似道分任。 史称叶梦鼎"宁以孤亢见黜,不忍厉民以媚人",以"孤忠抗大奸"而传名。 ▼ 《叶氏宗谱》中"祖训"载道:"民依于食,故农事最为重要。" 可见,许家山村从建村开始,就以农耕为主,以劳动为荣。 许家山人有自己的一些节日,如石村花生节、石村番薯节,显然是村民在世代丰收的喜悦中积累起来的农耕文化。 ▼ 村子里有一条宁象古道,从宁海到象山,也被称为骡马古道。 古时,来往的客商、路人都要经过这里,那时,石头村热闹又兴旺。 后来,山下通了公路,走古道的人少了,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 石头村沉寂下来,石头房也空置下来,经济一下子陷入困境。 久而久之,石头村成了债务多、矛盾多、光棍多的"三多村"。 ▼ 2006年,许家山克服了基础差、位置偏、资金不足等困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维护"台地山村"的古朴风貌; 将一穷二白的"石头村"打造成了以浓郁山村体验为主的山村景点。 如今,来的客人多了,村里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 村民钱多了,光棍自然也少了。 古村看点 1、石头文化 走进古村许家山,映入眼帘的尽是石头。 有石屋、石巷、石院、石墙、石板桥、石路、石凳、石碾。 整体看就是一个石头世界,风格硬朗而厚实凝重,极具质感。 保护区内有许多近现代与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均为天然的石料层层相叠,形成了高墙石屋,历史沧桑感十足。 其实,许家山的石屋建筑,已不是单纯的石头营造工艺,而是一种石头文化。 这种建筑文化反映了人类的另一种居住生存方式。 石头文化应该成为许家山村的重要特色。 ▼ 2、建筑特色 许家山人祖祖辈辈用当地特有的黑色玄武岩为建筑材料。 这种岩石,被称为 "铜板石"。 特点是硬度高,大小厚薄不等,呈不规则形状,断面如青铜,敲击时有金属声。 据考证,许家山村位于镇海-永嘉断裂带东侧,140万年前的早侏罗纪时期,浙东沿海发生了区域性大断裂,滚烫的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有的直接就涌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出岩,这种岩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本身就是上好的建筑材料。 ▼ 石块叠砌似乎随心所欲,"懒"得剪裁。 比较整齐的石块按一定的方向叠砌,大石块和大石块之间用小石块补缝加固, 形成一定的纹理,直接裸露的石墙,呈现出原始的粗砺之美。 单体式民居基本上为两层,随地势灵活布置,穿斗式木结构承重,屋项为硬山双坡。 院落式民居的平面布局分"U"字形、独立式,联排"—"字形、和四合院等。 其中"U"宇形院落较多,院落多数朝南。 ▼ 3、古村韵味 清代诗人徐镛在《过许家山》中描绘: 无限斜阳色,来添霜叶殷,深羡云中客,肩樵任往返。 如今我走过许家山村,依稀还能找到这份故旧气息。 蜿蜒逶迤的石巷,古朴错落的石屋,潺潺流过的小溪,土鸡在草地上捉虫子。 村外的梯田、 果茶园与村内的古道,以及青瓦石墙、石巷、石桥融为一体,又融于群山环绕之中。 再加上炊烟袅袅,山雾氤氲,一派宁静古朴的台地山村景象,古朴韵味,令人回味。 村民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石凳上坐着老人聊着家常,他们安贫乐道,守着淳厚善良的传统乡风。 更守住了这片具有原生态风貌和独特建筑风格的石头村。 ▼ 旅行攻略 门票:免费 交通: 1、自驾:直接定位"浙江宁海许家山"即可。 2、公交:乘坐高铁,到宁海站,出站乘坐229路公交车,22.3公里后,到力西林水库站下车。再根据指示,上山徒步3.8公里,到达许家山村。 或者,乘坐到茶院乡,转乘221-4路公交车,到许家山站下车,不用徒步。 住宿:古村不大,但我建议住一个晚上。 ▼ 一来感受古村韵味,需要晨昏昼夜24小时体验,日观叠翠山景,夜赏繁星点点,醒来是云雾缭绕、鸟鸣雀啼。 二来村内食宿一应俱全,山间的民宿比较多,至少有十二家之多。 美食:"农嫁十二碗"足以让游客食指大动。 ▼ 这是当地村民办婚娶、祝寿、迎春等宴请的专用菜单。 因其有十二碗主菜而得名,多用猪、鸡、鸭、鱼和自产的蔬菜瓜果为原料,是浙东沿海山地节庆文化的"活化石"。 郑在别处,行摄天地,纷繁世界找自己 ···THE END···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