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放了三胎,人口还是很难搞上去?原因很简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1年5月,为应对愈发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不容乐观的人口生育危机,国家开放了三胎政策,允许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这项政策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都非常明显,就是为了激发更多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但实施的效果却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三胎政策似乎并没有带来人口的迅速增长,反而让年轻人更感焦虑和迷茫。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上一年度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自2013年的十年来,我国新生人口数一直呈现断崖式下降的趋势,哪怕是在2016年就已经实行了开放二胎的政策,也仍旧是螳臂当车,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根据民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出生率仅为1.175‰,排名世界倒数第五,尽管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还尚未得到官方的证实,但似乎人口连年下降的颓势已成定局。
事实上,这些数据和现象背后的根源都直指同一个问题,就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为何陷入低迷。
在改革开放初期,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在当时的物质经济条件都较为紧缩,但人口出生率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向后推一二十年,我国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人口也随之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也就是在当时,为了避免由于人口过多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还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其实在三胎政策颁布之初,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人蠢蠢欲动,但似乎在真正想要拼三胎的时候又变得犹豫,结果就是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像我隔壁家的邻居陈姐,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她的婆婆看到三胎政策放开,也动了催生的念头,"趁年轻多要几个,在家带一个孩子也是带,多带几个不成问题。"
陈姐对于婆婆要三胎的想法表示十分抗拒,"在家带两个孩子就已经够我忙的了,再说养两个孩子都快要负担不起了,再生一个恐怕就要借钱过日子了!"
从陈姐的这个例子当中我们也能看出,三胎政策放开了,人口却上不去,究其根本还是在于经济压力所产生的问题。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多生一个孩子无非是家中多添一双碗筷的小事,但是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生育并培养一个孩子,这背后是进口奶粉、学区房、教育培训、课外特长、社会关系等等一系列高代价的集合,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足以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比较突出的矛盾在于,90后作为执行三胎政策的生育主力军,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在这样成长环境的浸润之下,难免其生育意愿会比较淡薄。
同时年轻一代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愈演愈烈的生存竞争,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显示,90%的90后都身背债务,人均负债达到了12.7万元,生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加重了生活的负担。
坦白来讲,三胎或者是二胎政策无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生育率的连年下降说明了一胎数量的不足,解决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年轻人对于一胎的生育意愿。
换句话说,是否生育是生育几个孩子的前置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之上,站在年轻人的角度需要考量就是生育环境和生育成本。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2022版报告显示,全国家庭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如果将这个数字翻三倍,将是很多家庭倾家荡产也难以企及的巨款,这已经超出了中产阶级家庭能够承受的经济范围。
此外,在生育之前,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步入婚姻也是一座大山,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婚姻家庭当中出轨、分居、家暴、嫖娼、婆媳矛盾等等耸人听闻的问题。
这让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对婚姻逐渐失去了期待,不想迈入婚姻,在这一方面社会和法律的保障也并不健全,对于婚姻的担忧和恐惧也助长了年轻人对于生育的抗拒心理。
只有妥善处理当代年轻人身上越来越沉重的包袱,卸下他们身上的枷锁,才能有效提高大家生育的积极性,防止人口的继续下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新生儿出生率提供保障。 - The End -
作者 | 孙荣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小米11用户迎来新春,MIUI14打破iOS垄断?提到系统,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说只有两种,分别是iOS以及安卓,但随着安卓系统这几年的发展,其实不少衍生系统的表现已经足够亮眼了。就拿MIUI14来说,自从实装之后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同
脱离群众形式主义贪污腐败无序援助他国是苏联解体的根原苏联解体已经整整30年了,其解体的原因至今依然争论不休。有人说苏联脱离了群众,后期高层腐败也有人说苏联经济结构不健康,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还有人说苏联多次出现战略失误,失去了几个
夜幕下的高凉墟古城月夜。陈兆武摄石雪萍沿着青灰色的石阶拾级而上,脚下这座新建的人行天桥用健硕的躯体承托来往穿梭的人们。天桥的两端建了亭子,亭子上铺着锥形发髻似的干叶,它们狭长柔韧,恍若风情万种的
澳门观赌记老詹小注闲来无事,翻看旧作,看到经济报人一篇文章,写的是澳门参观赌场的事。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不知今日之澳门,赌场情况如何?应该比当年更加兴旺吧?澳门观赌记97年冬,赴香港参加海
春菠这样吃,健康又养生丨点食成精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将食品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运用,使人体阴阳平衡。普通的食材,加一点药膳,能够成就食材的精华,让菜肴变得营养精致。菠菜,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鹦鹉菜等,
用开水烫面蒸馒头,老一辈祖传手艺,雪白松软不塌陷,越嚼越香甜用开水烫面蒸馒头,老一辈祖传手艺,雪白松软不塌陷,越嚼越香甜。面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在北方,主食就是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烙饼面条等,甚至很多的零食小吃也是面粉制作的
蒸菜为啥老坨块?学会这个蒸法,一抖就散,低油少盐清淡好吃大家好我是第一美食的阿飞,关注阿飞有更多的家常菜供大家参考!胡萝卜缨子不知道大家吃过没有。以前在老家,每到胡萝卜成熟的时候,老妈会挑出来些嫩点的胡萝卜缨子,清洗干净。在大锅里开水焯
逛市场荸荠上市好吃不贵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2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孙小娱摄影报道)提起bqi,烟台人最熟悉的还是可以酱爆的海鲜蚍蛴。眼下,正到了植物荸荠上市的时节。23日,记者在文化路市场看到,不少摊
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罢官与此有关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名言收录于东观汉记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这句话从何而来?与之相关的刘秀对此事又是什么态度?咱们一一揭晓。宋弘婉拒湖阳公主刘秀当了皇帝,有一件事让他一
25亿吨之后,大庆还有多少油?大庆油田还能稳产多久?这样的疑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大庆人耳边响起却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石油对于国家对于我们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刘为强摄3月26日,累计生产突破25亿吨的消息让世人的
抗战老兵许世吉与世长辞抗战老兵许世吉于2023年3月23日下午3时与世长辞,享年107岁。许世吉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街道马家石河村,老兵出生于1916年,为了打跑日本侵略者,许世吉带着弟弟许世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