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个平凡的人,用他的一生在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他善于思考,他更是动手达人。他就是副国级干部-倪志福。 在1933年的上海,倪志福出生了,但家境十分贫寒,在那个年代,还有很多穷人家吃不饱饭,更不用说上学,于是倪志福只能如大多数的普通人家孩子一般,辍学出门在上海一家石油公司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活。工资十分低廉,他经常吃不饱饭,但他并没有因此懈怠,他每天都很认真负责地对待着他的工作,也渐渐地在工作中熟练技巧。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工农子弟较为照顾,而像倪志福这样有经验,又熟练地掌握了技术的人更为重视,于是他成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后来倪志福开始在文化班学习文化,在机械制造训练班加强专业知识。 在两年后的1953年,倪志福学成归来,并被分配于北京国营六一八厂,当着一名普通的钳工。虽然他只是一名钳工,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普通就随意对待,他十分善于思考,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 那时候工厂相对现在属于比较落后的水平,用的工具也比较差,尤其是使用频率高的钻头寿命短而且特别容易损坏,使厂里损失增加不少,又耽误工作。这事使得倪志福十分苦恼,也经常在业余之际钻研如何改进厂里的钻头,使工作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惊喜的是,不到一年,他就创造了"三尖七刃麻花钻",大大提升了钻头的使用寿命以及性能方面,至此帮厂里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个发明不止在国内大大受益,同样也轰动了国外的切削工业圈子。同时,因为这个发明倪志福被评为了先进分子,继而被送往更好的学校进行深造,在学校中他十分刻苦学习,经常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后的他被委任工厂总工程师之位,可谓是人岗匹配,能当其位。 在北京革委会成立前,倪志福依旧是厂里兢兢业业的好员工,在听说北京革委会要成立后,倪志福为自己争取了工人代表,顺利的以工人代表身份进入政坛,并告别了这么多年的工人身份。 在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之后,倪志福进入了中央委员会,成为了国家的高级干部,但他依旧平凡的负责着,没有觉得自己就此高人一等。此后他依次担任着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上海为第二书记),业绩也算是十分优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倪志福应是这个时代最符合这个诗句的代表,从普通的工人到后面的市委书记。 在一次采访中我们更了解到倪志福曾为病重中的周总理做过两把十分适宜的椅子。在周总理病重期间,让卫生部负责人找到倪志福并请了过来。倪志福在门外看到周总理坐在一张陈旧的沙发上,沙发下面还有一个半瓶血瓶子,瓶子连在周总理的身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倪志福心里十分难受。 周总理看到他后十分热情跟他说:倪志福同志,我一天到晚只能坐在这把椅子上,十分难受。我希望你帮我设计一把椅子,像飞机座椅那样,靠背可以放下来,让我能够躺一下。并用手指着旁边椅子说:这是毛主席专门从湖南给我捎来的,可以按照这个模型来,但这个靠背矮了点,你如果可以做,最好比这个稍微高一点点。 他听完后主动说我为您设计一把全自动的椅子吧,但周总理却只要求说不需要浪费钱,一个手动的就可以了。一个为国如此操劳的总理居然病成这个样子,倪志福心里更加难受,回去后连夜与工程师一起赶制了一把特殊的椅子,左边一摇便可躺下,右边一摇便可抬高,总理十分满意,高兴地对倪志福说:很好,很好,如果能再宽一点,我都不想下来,就在上面睡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倪志福回去后便开始改良椅子,很快便将第二把更宽一点的椅子带给了总理,总理非常感谢倪志福,笑着说:谢谢你们帮我做了两把椅子,不过花费的钱应由我自己出。 改革开放后,倪志福更是被当选了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副国级干部。即使退休后也低调的关注国家的发展与建设。 在2001年12月, "倪志福钻头"获国家专利 ,后续他撰写过《倪志福钻头》、《群钻的实践与认识》等专业领域的书籍。2013年4月24日,倪志福在北京病逝,结束了他传奇又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