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之上爱与美的光芒纪录片石窟中国导演手记
石窟,太多。中国,太大。
当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片子的主题交给创作者时,如置身浩瀚的星空,它的壮美令人惊喜,它的浩渺却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是的,站在崖壁之上,历史之下,人何其渺小和茫然。
1.石窟的人和神
(2022年)11月底,接到纪录片《石窟中国》定档12月播出的消息时,我正在和导演秦川为李泽厚的一个观点,激烈辩论着历史观与审美。这是我们在创作中的惯常和警醒。我常说,创作团队需要不同的声音,至少在主创这里,需要站在河的对岸彼此审视和质疑。《石窟中国》的创作过程亦是如此。
面对1800年左右的中国石窟史,面对全中国5986处石窟寺和摩崖石刻,只有3集150分钟的总长度,从哪里切入?又如何甄选取舍?
石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大地样本,中国审美的精神再造。这一主题的阐释,必须建立在丰厚的学术背景之上。
和纪录片同行一样,我们的第一选择自然是当下纪录片的叙述潮流——故事化呈现。
神,是人造的。石窟,也是人造的。石窟艺术的演进,正是由无数大小人物共同上演千年的连续剧。
沮渠蒙逊、鸠摩罗什、竺法护、孝文帝、昙曜、 梁武帝、武则天、张议潮、赵智凤……加上画师、塑匠、供养人等,这个舞台不缺故事,不缺情节。
2021年3月,我把完成的第一版文案发给秦川。
第二天接到回复电话:"感觉一气呵成,写得精彩,读得也痛快。但是……"
一个"但是",电话这头我已对结局了然。
果然,秦川否定了这种写法。他认为历史人物的剧情化讲述,需要大量的情景模拟来支撑。他更喜欢贴着地面的探索和发现,以及石窟艺术本身的呈现。
最终商议的结果:先去踩点!
宿白先生根据佛教传播线路以及洞窟形制、造像差异,将中国石窟大致分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四大区域。按照这个分布图,我们开启了寻访。
诚然,大地的事情还是要大地言说。
从石窟传入中国的零公里界桩——新疆开始,我们沿着丝绸之路和在中国的传播轨迹,找到一座座或名扬天下或寂寂无名的石窟。
当车子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如一叶扁舟驶向旷远的天际。微风拂面,一种微醺的自在漾开,全片的开头瞬间涌出——
"丝绸之路的风,自由,浩荡。源自印度的佛法,就在这条路上与中国相遇。"
但真正打开叙述热望的,是接下来寻访到的石窟人。
在确定全片基调时,总导演王新建老师曾叮嘱,讲述当代的石窟人时,尽量用"独白式"的同期声呈现。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以避免旁叙的"架高",更有一种温情的敬意。
可到库木吐喇石窟拍摄临摹壁画的画家郭峰时,却碰到了采访冷场。对生性寡言的郭峰,问什么都启动不了话匣,有时寥寥几句便终结。木质的窟门上拇指肚大的蜘蛛爬来爬去,郭峰小腿上巴掌大的淤疤虫毒还未散去,窟里静到颜料笔刷过画板的声音都能听到。
这是26年来他在大山深处的一个瞬间,也是他26年的全部。其实,无需太多的独白,这本身就是一种呈现。
在瓜州榆林窟,我见到一辈子修大佛的90岁老人李云鹤。30多米高的脚手架,他每天要上下五六趟。指甲盖大小的破损壁画,要修复一整天。这样的重复从1956年答应常书鸿修复塑像壁画开始,已经66年。
我问他:"你孤独吗?"
他说:"我不感孤独。这么多的菩萨都在这儿,她们只是不会说话。你和她们有感情了,就不累。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修复下去。"
我们知道,还有很多这样的石窟人,未能寻访和提及。对"择一事,终一生"的人来说,那是一场生命的修行,名相的执念早已隐入尘烟。
2.微笑的美与力
对整个片子来说,无论古今的人物,都是串接石窟的介质,是为了更鲜活地呈现石窟历史和石窟之美。这才是全片的母题。
于我而言,最倾心的还是那些美。
记得到龙门石窟踩点时,是夜晚。随着拾阶而上,卢舍那大佛渐次露出她的脸、脖颈、胸部,直至全身。在黄光与夜影的交错里,绽放着她的神秘和高贵。
为了完整呈现这组大型群雕,我们动用了航拍机。团队里的航拍师肖廷乾在这个片子里真是立下汗马功劳。他多角度多轨迹的灵活变化,既拍到造像的大美,又拍到细节的展示。
有人问我,拍了那么多的石窟,最喜欢哪尊像?
确切地说,应该是云冈20窟大佛吧。
"这是一张高鼻深目的面孔。丰硕的脸庞、雄阔的双肩,形成一种外扩的张力。但慈悲的微笑,却消解了所有的力,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很轻。"
这段解说词我改了很多遍,依然觉得没有说清仰望这个微笑时的感觉。那种辽阔的力量感,神性的疏离感,慈悲的拥入感,你都感受到了,却无法言说。
后期导演奇博文是个音乐发烧友,他说每到一个窟里,都感觉有不同的乐音在响。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他的剪辑,大量使用了古典乐曲。尽管后来因为版权,被更换很多,但已渗入全片的画面叙事中。
2022年7月,第一版剪辑出来送审。我们迫切地等待总导演王新建老师的过审意见。
那天,正在烈日下拍摄《世界遗产莫高窟》。秦川接到总导演王新建电话转来的修改意见——关于石窟艺术中国化的主脉不突出,这个主脉要贯穿整个时间轴和地理轴,中华文化自信的主题要加强等。
自2004年,王新建老师过审我们的第一部纪录片《大河西流》,转眼18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指导下一点点成长的。
总导演的"处方"很明确,不能满足于石窟之美的表面呈现,要挖掘创造这种美的力量,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2000多年前,佛教向世界传播,为什么最终在中国形成最大的根系,并转化为全新的中国化佛教,传播和影响到海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正是其丰厚的土壤,也是面对外来文化时,强大的自信源泉。
所以,无论哪一次修改,我在第一版写的这个结尾始终未动——
"佛,还是那个佛。
改变它的是中国审美、中国智慧、中国自信!
千年一窟,一眼千年。
这就是石窟里藏着的另一部中国史。"
3.创作的得与失
按照央视播出要求,学术性纪录片要经过相关权威专家的审定。看到专家对西藏石窟、北齐造像,以及中国独有的石窟刻经未能入片的遗憾,我也感到遗憾。
文案从第一稿的五万多字,到最后播出版的两万多字,其间30多次的修改中,有多少删减,就有多少遗憾。
尤其是石窟艺术这样一个学术性极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一些学术链条的断裂势必影响受众的理解。毕竟影像叙事和学术论文不同,看点的选择另有考量。
和所有的创作者一样,想从老路挣扎出来创新,势必要陷入一次次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那些用情用心写出的文字,或因时长或因画面或因走偏等各种原因,一次次废除,一次次重建,早已习以为常。唯让内心负重的是,伴随着每一次修改,后期剪辑也要跟着重剪。这是一个比书写更耗时耗力的创作过程。那些从海量素材中挑出的一幅幅画面,精心设计的转场和节奏,有时花两三天才找到一段贴切的配乐,都会因我的修改推倒重来。
和石窟专家们的期望一样,我们也期待能有下一季的《石窟中国》,去呈现那些藏于深山、鲜为人知的小众石窟。就石窟的探索和发现而言,它们更具揭秘和讲述价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善缘一定会来。
创作的疆域是广阔的。能找到与梦想呼应的版图,是一种庆幸。如前世之缘,如天选其命,我们走进了丝路这个浩瀚的世界。
已经很久了,我们还在路上。因为眼眸依然炽热,爱依然滚烫。 (有删改) 安 秋
怀念一九九九作为一个80后对于90年代的事件记忆并不多,我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那一年是建国五十周年,我住在东长安街南边的台基厂头条,离天安门很近。国庆的时候,虽然长安街两边戒严,我还是能清
胜营村古槐奇观槐抱椿(胜营前街)在胜营村前街赵瑞生家大院里有处古槐奇观,被人们称为槐抱椿。因为古槐长在大院深处,外面人不进入大院里自然看不到此处奇观,所以也就养在深闺人未识。走进该大院,在大门的右侧,
颤抖的欧洲大地当蒙古铁骑来的时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靠着弯刀强弓打到了欧洲,打到了德国多瑙河边,打到了意大利直指威尼斯。打服打怕了欧洲人,他们历史上称这个为黄祸。第一次是成吉思汗亲征,因为花喇子模士兵抢劫了
话说对了,事情也就成了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五)卷第四十八汉孝和皇帝下十四年(公元102年)超妹曹大家上书曰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
1812年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英国干涉美国在大西洋的贸易多年之后,1812年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尽管美利坚合众国于1783年根据巴黎条约正式从英国获得独立,但英国并没有放过这个初出茅庐的共和国。两国之间很快就出
人物传记一(3)五帝帝喾(k)我叫高辛,我的父亲叫蟜(qio)极,我父亲的父亲叫玄嚣,我爷爷的父亲就是黄帝了,也就是说我是黄帝的曾孙子。帝喾我小的时候,我的舅舅颛顼(zhunx)是部落的首领,整天看他忙里忙外的
溥仪吃饭前有一道开胃菜,这道菜让太监们笑出声,宫女却羞红了脸溥仪的一生可谓是很有传奇色彩,在溥仪三岁时还是懵懂无知的小孩,便被迫离开父母入宫去做皇帝,想来也是非常的心酸,而且在宫中也没有人去真正关心和教育他。据他回忆录中说,当时唯一关心他的
谢汉光新婚9天入台潜伏,42年后回大陆探亲,中央下令恢复党籍天下何人不通共。这是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整肃台湾政局时发出的一声感叹。虽然说蒋介石有时的确糊涂,比如说会出现越级指挥这样的错误。但是这句话却是他难得的一句明白话,因为这句话道出了他
满清200多年只有7个人得到过三眼花翎,您知道都是谁吗?满清200多年只有7个人得到过三眼花翎,您知道都是谁吗?文肥猪满圈各位好,此号新开不久,阅读前请关注,我保证每一篇文章都对的起您的关注。感谢!在整个大清朝漫长的历史上,乾隆朝至清末
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低调地活到2015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便是出生在一个家庭的双生子,最后可能也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喜欢高调,炫耀自
明朝官场现形记之婺源龙脉保卫战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一个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明朝的文献保龙全书中,这个故事记载了婺源县的一条龙脉的风水引发的争议。万历二十八年九月初九,正是大明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在
人类重返月球,美国宣称已拥有在月殖民地,月亮究竟属于谁?美国新的载人登月计划,已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人类即将重返月球,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月球资源究竟属于谁?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猎户座飞船,从太空中成功坠落入墨西哥附近的太平洋中
中国古代的名侦探们,个个都是断案奇才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开始在海滨杂志连载福尔摩斯探案之后,直到今天,侦探一词几乎就是福尔摩斯的代名词。或者换句话说,在两百年推理小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侦探一词在大
文案别慌,月亮也正在大海某处迷茫当你处在悬崖边上时,别人大多数会选择踹你一脚而不是拉你一把。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未来是面起雾的镜子,愈擦拭愈清晰,愈能看清自己可我置身氤
西班牙的传控战术彻底失败了没有梅西小白根本玩不了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0日,随着2022卡塔尔世界杯比赛的继续进行,相信大家也跟8868小编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急不可耐的想要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世界杯赛场上的最新消息吧!
隋唐牛人王通说起隋唐人物,大家最先想到谁?是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体隋炀帝?是三板斧打天下的程咬金?是建立不世之功的李世民?要我说,这隋唐最牛的牛人,非王通莫属。王通?这谁啊?这也没啥名气啊,干啥的
佛教东传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说起佛教的传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致是这样的这不过是一个宗教的传入,增添了一点不同的东西,仅此而已。如果我们能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佛教的东传,其作用和意义都远不止此。一
隋唐皇帝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灭掉为什么隋唐四代帝王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灭了?高功率。首先,隋文帝征高功率,败得很惨,军队伤亡高达百分之八十。隋炀帝上台后,三张高功率,每次都动用百万军队,到最后都没灭掉,高功率大隋反而
我国著名的佛教6大寺庙,不仅香火旺盛,而且比较灵验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寺庙,也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圣地。(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每当一年的祭拜日庙堂都人满为患,他们的心都很虔诚,诚心祈福,祝愿祖国繁荣太平,同时也为家人
宋云失眠的滋味失眠的滋味宋云我生命中的许多日子是在失眠中度过的,总有些日子,或者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或者是睡到半夜两三点,准时醒来,头脑异常亢奋,色彩缤纷的意念不停地在脑海里走马灯。我总是把身
电信送的WiFi6路由器有多强,3台TPLink定制WiFi6路由器测试话不多说,本期来开箱体验3款WiFi6路由器,3台TPLink的运营商定制版WiFi6路由器,大多是搭配运营商的宽带业务赠送的,基本是赠送,包装上大大的AX代表WiFi6,WiFi
如何申请免费的ssl证书现在的网站前面都会加https,否则浏览器会显示不安全的现象,如果有https证书的话则会上一个小锁。那么怎么申请ssl证书呢,有没有免费的渠道呢?这里教大家两个方法一阿里云申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