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个反智、反知识的时期,知识分子,也就是有文化的人,被单独从劳动人民中剔了出来,并被称之为"臭老九"。 很多人曾好奇,为何会出现这么一个污辱性极强的称呼呢? 这其中涉及到中国某个朝代,曾有"十等人"的分法,当然。 有关"十等人"最早记述来自于明朝发现的前朝书籍,叫作《心史》。 至于真实历史究竟如何,我们此处不做考证。 那么,是哪个朝代,又是如何划分的"十等人"呢? 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短暂的一个朝代,叫元朝。 人们都知道,元朝是由当时算是外敌的蒙古人,在宋朝版图上所建立起来的帝国,开国皇帝是忽必烈。 元朝时期,的的确确对人群是划分了高低贵贱的。 主要划分的标准是人种: 第一等的当然是蒙古人,第二等的则是色目人,第三等是北地汉人,第四等则是南方汉人。 这个不同的人种等级,除蒙古是作为统治阶层的民族高居一等之外,其他的三等人种族群,主要是按照蒙元征服的先后顺序来界定的。 即先征服的排在前面,所以南宋的汉人,被排到了最后。 除此之外,据说元朝还按职业作了十等人的划分。 即: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这其中,还有两个没被列入的,一是皇家,二是商人。 皇家,自然不需要排位,他们是超然于所有等级之上的。 而商人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垫底的存在,在元朝,甚至都没被纳入"十等人"之内。 一官二吏, 就不用多说了,官吏是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管理民众的,地位肯定排在最上面。 三僧四道, 的排序,则看得出,元朝与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态度一样,都是重僧而轻道。 对于宗教之类可以教化民众的东西,他们还是较重视的,不敢排得太低。 五医, 则把医生排到第五位,也算得上对医者的重视了。 六工七匠, 把工匠排到如此高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 因为,封建社会一般都会将工匠纳入到商人的行列,也算是手工艺类的商人,一直深受歧视。 八娼九儒十丐, 则是最末的三等人。 其中九儒的"儒",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分子,比乞丐高一等,较娼妓还低一等。 按此排法,确实是对长期以来,一直地位高企的儒生的极大污辱。 或许历史是循环的,做此排名的人,可能没想到,几百年之后现代某个阶段,儒生再次被冠上了"臭老九"的污名。 那么,时间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华夏大地上,是否还存着或明或暗的等级呢? 敬请关注"老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