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寺,地处南池子大街以东,王府井以西。传闻该寺庙建于元代,是明清两代皇城内的皇家寺院之一。明英宗曾被软禁于此,明末被毁。清朝顺治初期,摄政王多尔衮在此居住。多尔衮死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赐名为"普度寺"。 普度寺正殿的匾额"慈济殿"为乾隆御笔,正殿两侧为行宫院、方丈院、小佛殿和僧寮等建筑。清朝末年开始,普度寺迎来了重创。寺内多次被占用,除了山门、正殿、方丈院以外,其他建筑都已经被破坏拆掉,面目全非。 1984年,普度寺大殿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开始,普度寺迎来了较大规模的修缮与重建。占用大殿的南池子小学被迁出,整个寺庙迎来了焕然一新。 普度寺建立在砖砌的高台上,平均高度大约3米。而整个慈济殿建立在石须弥座上,如今也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须弥座上可以看见别致的雕刻,都带有显著的明代特征。 据说寺内供奉的是摩诃迦罗,大黑天神。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是神力、武功和财富的象征。正殿慈济殿建在石须弥座上,是明朝时就有的台基。寺里还有一个多尔衮半身像,很大。 殿内的佛龛现藏于雍和宫万福阁。还有凤眼香一对,如今也放在了雍和宫的迈达拉弥勒大佛侧后。 多尔衮(Dorgon),清朝早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去世。他扮演了清朝建立的重要角色,成为了清朝的摄政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