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欲杀开国将军,将军没有逃跑,却对心腹说皇帝让我灭了你们
文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前言
五代十国之际人心混乱,汉隐帝猜疑心重且脾气暴虐,他将身边的几个辅臣杀掉后,还想将在外征战的将军杀掉。
将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心腹说道:"皇上让我把你们都灭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将军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一、汉隐帝疑心起
"皇上,这郭威如今身兼要职并且掌握兵权,还有这么多大臣拥护他,时间一长,恐怕……"
汉隐帝刘承祐听到心腹李业的话后,怒色渐渐涌上眉头,那人口中所说的郭威正是后汉的开国大将,受尽父亲重用。
在汉隐帝即位后,郭威也一直在辅佐他,而汉隐帝那时年轻弱小,自然需要一个人来巩固他的帝王之力,所以那时还是很重用郭威,并在不久之后提拔其为枢密使。
他也曾让郭威前去镇守最为重要的邺都,却遭来了皇权派的反对,他们想让郭威辞去枢密使一职。
这些皇权派嘴上全是仁义道德,心里却满打满算的想着枢密使一职何时能轮到自己身上。
当然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如这些人所愿,朝中有许多拥护郭威的人,这些人以杨邠、史弘肇为首,也是朝中的权臣,他们表示郭威值得,最终郭威并没有辞去枢密使的职务。
可惜汉隐帝还是太年轻,他没有看清皇权派真实的嘴脸,反而对这些父亲留下来辅佐他的重臣记恨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此时汉隐帝还没有完全烧糊涂,他先是找郭威私下谈及此事,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但郭威觉得完全是汉隐帝自己想的太多,只是对着他哈哈大笑,没有任何表态。
这下汉隐帝更加放心不下了,而心腹李业也悄悄找到了他,并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李业挑唆的画面。
汉隐帝的心态再也绷不住了,因为他又回想起在朝堂上杨邠、史弘肇等人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场景。
那时李业想当宣徽使,汉隐帝和李太后询问杨邠的意见,但却遭来了强烈的反对,之后汉隐帝又想将自己宠爱的妃子设为皇后,杨邠再一次持反对意见,而现在这些人却极为拥护郭威。
这是做什么?难道是想拥立新皇吗?
李业也对杨邠等人怀恨在心,于是在汉隐帝耳边捏造权臣们要造反,汉隐帝气愤至极,发了疯似的将房间所有东西全部摔碎了,而后一股邪恶的想法从他心里渐渐萌芽。
而这时,北方辽军南侵城池给了汉隐帝一个机会,他准备先把最厉害最难缠的武将郭威支开,而后将那些在朝中的"弱鸡"杀掉,最后再对郭威动手。
公元950年,郭威接到命令后用最快的速度集结兵力,前往北上抵抗外敌,就在他拼死拼活为国效力的这段时间里,朝中的风向瞬间改变了。
汉隐帝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找那些顾命大臣的麻烦,随后又在大臣们的必经之路埋伏军队,在次日上朝时处死了他们。
而郭威还不知晓发生了什么,之后汉隐帝又会如何对付他呢?
二、巧施妙计解危机
汉隐帝将亲爹留给他的朝廷重臣基本全部诛杀后,便按照那些在他耳边蛊惑的大臣们的安排,逐渐将朝中的官员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而他本人也成功的"享受"到了帝王杀人的快乐,再加上奸臣们在他耳边一直唠叨:"郭威手握兵权,想要造反。" 汉隐帝本来就没主见,于是也有了除掉郭威的想法。
但天高地远,汉隐帝决定先召郭威回宫,然后再暗中下手,不过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即使相隔再远,郭威也在不久后知道了朝中的动向。
他心里暗道小皇帝糊涂,如果没有那些顾命大臣,这后汉天下或许早就分崩离析了。
就在他气愤汉隐帝的所作所为时,一封密信从宫中传来,让其回宫有事商议,郭威瞬间明白汉隐帝下一个开刀的就是自己。
他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些年来他一直为这后汉游走奔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要自称为王的心思,所以纯粹是汉隐帝一个人想多了。
于是郭威回信表示战事正值关键时刻,无法归朝,希望汉隐帝体谅体谅这些在外征战的老臣们。
汉隐帝收到信件后肺子都快气炸了,在他眼里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挑衅,虽然他知道郭威常年在外征战确实不容易,但内心羞愧远远不上心中的贪欲与愤怒。
于是准备密诏派人前去直接诛杀掉郭威,汉隐帝原以为自己一切都安排妥当,却没成想他派去诛杀重臣的人竟是郭威的"死忠粉",于是快马加鞭赶到邺都将一切都告知了郭威。
郭威也在后面来的人身上搜到了一道密诏,他看到上面的内容后也瞬间寒了心,而更让他寒心的事情还在后面,郭威在当晚也知道了在京城的全家全部成为了汉隐帝的刀下亡魂。
此时郭威再也忍受不住,他如此忠心耿耿的对待他刘家人,汉隐帝又是怎么做的?杀人全家这是不共戴天之仇,这是在逼他造反!
于是郭威开始着手准备,第一步就是要收获一些忠诚的将士,他与谋士商议后便将密诏改写了,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心腹,举着密诏对他们说道:
"皇上让我把你们都杀了!"
底下众人纷纷不解这小皇帝又在玩什么把戏,他们不顾生命危险保全他的帝国,他为何要杀他们?简直不可理喻。
紧接着郭威又说出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你们都是我忠实的手下,我不会杀你们的,要死我们一起死。"
这番真诚的话语成功将大家团结了再一起,众将士们纷纷挥起拳头,表示让郭威带领他们讨伐那个坐享天下却无所事事滥杀无辜的皇帝。
郭威最终也走上了"造反"道路,没办法,是汉隐帝先不给他留活路的,他只是逼不得已。
待一切收拾妥当后,郭威率领大军前往都城,沿途将士们大喊"清君侧,杀李业" 等口号,一路杀向京城。
心高气傲的汉隐帝最终也下令大军抵挡郭威军队,两方就此开战。
那么这场内部纷争的结果又是什么?汉隐帝与郭威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三、"黄袍加身",建立后周
此时在京城的汉隐帝慌得不行,他没想到竟真的惹怒了郭威,要知道郭威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汉隐帝如果独自对上他绝对毫无胜算。
好在这些年的皇帝并没白当,还是召集了一些亲兵来进行抵抗,两方也开始了长时间的极限拉扯,但郭威心中的恨意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不无辜的人。
不久他便带领着将士们来到了汴京城下,汉隐帝也来到了城外刘子坡观战,希望能看到郭威惨败的画面。
不得不说汉隐帝太自大了,没用多久郭威就用自己的魅力将对面彻底打服,大批的京城军队都选择了投降。
汉隐帝隐隐察觉到不对劲,于是赶紧和随从往城内跑,谁知城内的守军早已不满汉隐帝所带领的天下了,所以一直不给他开门。
汉隐帝暗骂了一声又立马往另一个方向跑去,快跑到一个小村落的时候,突然后面尘埃大起,他以为是追兵来了,于是赶紧躲了起来。
然而没一会汉隐帝的脑袋就落了下来,说起他的死还是比较有戏剧性,他并不是被所谓的追兵杀死,而是一直跟在身边的随从。
那些随从也以为是追兵赶来,便想将汉隐帝的头颅献上去求饶,于是手起刀落汉隐帝也亡了,但令这帮随从没想到的是,后方赶来的并不是敌方,而是自己人。
最终他们知道自己怎么也跑不掉了,都挥刀自尽了。
郭威得知汉隐帝死后心中也是五味杂陈的,但一想到自己全家上下无辜惨死,心中那几分无言的感情也都灰飞烟灭了。
但即便是到这时,郭威依然没有称帝的想法,而是让在宫里的李太后挑选一个刘氏后人为皇上,并且自己依旧率军前去迎击前来侵犯的契丹。
但朝中所有的大臣,包括迎击契丹队伍中的将士,都早已认定郭威是新的皇上,他们大喊:
"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终一道黄袍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公元951年,他们回汴京城后,宫中的刘氏一族自知不是郭威的对手,于是主动让贤,至此,郭威成功登基成为了新帝,成为了"周太祖",他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后周王朝。
而郭威本人也很仗义,并没有对前朝的李太后如何,而是尊称她为母亲,上尊号为昭圣皇太后,并为她迁入太平宫安享晚年,这一决定震惊众人,因为此举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郭威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全家惨死在汉隐帝手中,他心中是无比疼痛的,但逝者已去,他选择以德报怨,郭威并不会向汉隐帝那样冷血无情。
回顾郭威的一生,他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了万人之上的帝王,已经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存在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郭威是如何成为一个将军,也来了解一下他成为帝王后深得民心的举措,以及他带给后人的重要影响,而那个后人正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四、郭威的一生
可能大家都想不到,郭威出身名门,最终却成为了流亡的孤儿,他的父亲曾是刺史,因为得罪人被杀害,而他母亲也因为重病无法医治,也离开了人世。
那时郭威只不过十岁左右,自小贫苦的生活练就了他一副好身板,还养成了他不服输的性格。
好在母亲的娘家人愿意照顾他,他才得以存活下去,18岁那年,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恰逢国家征兵,郭威身强体壮也报了名,还因为出色的表现成功成为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
之后他又遇见了刘知远,也就是后汉的开国皇帝,郭威追随他后为他提出了诸多实用的建议,而且刘知远也十分尊重他,两人之间似乎没有君臣之分,不过郭威还是很注意这些。
而后汉之初,郭威率领士兵们平定了许多叛乱,为后汉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许多贡献,汉高祖对他也是十分满意,郭威因此也连升好几个官职。
可惜的是刘知远不久后就病危离世了,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儿子刘承祐托付给了郭威等人,之后这些顾命大臣便辅佐新帝治理国家。
谁知汉隐帝太不争气,生生把他老刘家的江山给玩没了,最终拱手相让于郭威。
郭威称帝后,可谓是治国有方,他勤政爱民,推行了许多利于人民和国家的政策,毕竟他也是穷苦出身,所以郭威心中是有百姓的存在的,他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
所以他第一步就是治理贪官,换百姓一个公道,对待那些贪官污吏,郭威的手段特别严厉,之后的官员们也都被震慑住了,许多百姓都非常感谢郭威。
除此之外,郭威为了还百姓和平与安定的生活,他主动出击找到外邦,与他们采取和平相处的政策,尽量不与他们产生冲突,但若敢前来进犯后周领土,郭威也势必会给他们教训。
之后他还为国家广纳贤才,丰富国家的政治能力,而且对于郭威本身而言,他在宫中也因节俭而出名,就连他死后也都吩咐继承人不要厚葬他。
公元954年,郭威驾崩,临终前他将帝王之位传给了养子柴荣,柴荣即位后也谨遵父亲的教诲,但可惜的是,柴荣的命也不长,39岁便离世了。
而此时各个国家都对后周这块土地虎视眈眈,年幼的皇帝根本担不起大任,这时一直在军中为郭威和柴荣效力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以郭威为榜样,黄袍加身担当大任来抵御外敌,最终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影视剧中赵匡胤结语
纵观郭威的一生,已是十分具有戏剧性了,虽然自小失去双亲,身处乱世寄人篱下,他却用自己的能力在这乱世中求到了生存,在绝境中找到了希望。
他虽身为武将,但却懂得计谋并且懂得治国爱民,他完全在中国历史上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中排得上号。
郭威还是一个深情的人,他的妻儿子女全被汉隐帝杀害,但他称帝后却没有再娶皇后,所以后来才让养子登上了皇位。
总体来看,他无论是德行操守,还是治国理政以及对于统一进程的贡献,郭威都无愧于古代中国明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