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楚国,位于长江流域的荆楚,现如今的湖北省等地,国君为芈姓,熊氏,电视剧中的芈月就是楚国人。楚国开国是以子爵建国,建国初期非常贫困艰难。 开国之君熊绎,曾经在鄀国盗牛祭祀宗庙,因为这个事情,楚国一直被称为楚蛮子,而楚国也确实做过一些在当时看来很荒谬的事情,比如自立为王,比如问鼎轻重的事情。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日渐兴旺,成为了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他从汉江流域开始不断兼并周边的小国家,然后顺江而下,统一整个长江中下游区域,楚国的区域在当时是最大的。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楚武王进攻随国的故事。 楚随地形图 随国是西周分封时的姬姓国家,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首任国君是南宫适。随国的立国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当时的周王朝输送铜,二是监视南方等荆楚大地的形势变化,防止楚国,野蛮生长。 但随着楚国的日益扩大,随国作为监视的作用慢慢发生了改变。当时姬姓诸侯国讨伐楚国,随国就作为抗击楚国的前沿堡垒。所以随国就成了楚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一直想要征服它,让随国成为他问鼎中原的前沿阵地。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出兵侵略随国,想把疆土扩充到汉东流域,再一次打响了楚国和随国之间的战争。 在当时,楚国已经是一等一的大国,但作为姬姓的随国,在附近的诸侯国中也属于实力派,也有不少的盟国来共同抵抗楚国,所以这场战争处于一种僵持阶段。 楚国在当时面临的局面是,第一,无大义名分而征伐,导致汉水东边的诸侯国都统一起来抵抗楚国。第二楚国属于攻城的一方,而随国据城待守,并不与楚国发生正面交战。 当时楚武王想,怎么可以让楚国师出有名,而且随国出城交战呢? 楚武王先是退兵到瑕地驻扎,然后假装派使臣薳(wei三声)章去找随国和谈。随国本来也不想打,见楚国和谈,便派少师主持和谈。 原来此次和谈是楚国的示弱之计,楚国大夫斗伯比跟楚王进谏言:"如今我们之所以在这边僵持,是因为我们强大的武力,使得那些国家害怕我们,才联合起来抵抗我楚国。在汉东诸国当中,随国是最强大的,一直作为抵抗我们的先锋,所以我们要想打开局面,就要让随国和其他诸侯国离心,只要他们互相离心,我们就可以各个击破。王,我们要将军队装作疲弱的样子让少师看到,少师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现在受到随侯的信任,必定会建议随侯攻打我们。那样,我们便以随国破坏和谈的名义师出有名,也可以和随国正面决战。" 和谈期间,楚武王把军队搞得乱七八糟的让少师看见,并且在和谈中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来激怒少师。 少师回去后,果然向随侯建议要求追击楚军,他将在楚军那边看到楚军疲弱的情况告诉随侯,随侯听了之后,想要答应他追击楚军的要求。 季梁劝随侯 随国大臣季梁劝谏随侯,说:"现在的楚国正是强盛的时候,楚军的疲弱,必定是示敌以弱,引诱我们出城交战。君侯,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站在大义的名分上,互相支持,而大国师出无名。所谓大义,在内内修国政,忠于百姓而让百姓富足。对外,加深与兄弟国家的情谊,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君侯,现在百姓与楚国交战是恐惧的,以小击大,以弱击强,大家必定心怀恐惧,胜败两说。一旦我们出军追击,楚国必定以破坏和谈的名义,而让其征伐我国,占据大义的名分,必定失去周边兄弟国家的支持。所以出兵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做了,建议您先整顿政事,加深与兄弟国家之间的友谊,这样才能不怕楚国的征伐。" 随侯听了季梁的劝解,很是害怕,差点见中了楚王的奸计,至此,内修国政,外结诸侯。而楚国见此,也不敢来攻打了。 大国外交最不怕和小国硬碰硬,大国是怕他的对手联合起来抵抗,是不是很眼熟。楚国之后攻占汉东流域就是通过各个击破来做到的,先剪除随国周边的小国,然后在攻灭随国。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