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3月17日的南京地区,阴云密布,雷雨交加,一架飞机从北方飞来,向南京方向飞去。 下午一时十三分左右,只听"轰"地一声巨响,这架飞机坠毁于南京岱山附近,机上人员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事后查明,军统头子戴笠也在失事飞机上,当天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乘坐飞机返回南京,可不曾想这竟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乘坐飞机。 戴笠死后,国民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军统不久之后也被改为保密局。 由于太突然,所以这次飞机失事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场单纯的意外事故。而关于戴笠的死,至今为止,依旧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我将来不死在共产党手里,也早晚会死在蒋介石手里啊!" 戴笠之所以能够做到军统局一把手的位置,自然离不开蒋介石的支持。 据史料记载,1926年,意气风发的戴笠考入了黄埔军校,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正是蒋介石。 出于对蒋介石的崇拜,戴笠在入学不久后便将蒋介石作为自己的楷模,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着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逐步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很快,7年的时光转瞬而逝。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戴笠选择上了蒋介石这个靠山。 然而靠山可不是那么好靠的,戴笠利用自己经营多年的情报关系网,为蒋介石源源不断地提供情报,这才让蒋介石愈发重用他。 1932年,蒋介石设立了一个正规的情报机构——复兴社,即军统局前身,后来复兴社内部又成立了特务处,蒋介石任命戴笠为处长。 如此知遇之恩,令戴笠感恩戴德,因此也更加努力地为蒋介石卖命。 再后来军统局成立,戴笠被任命为副局长。 军统局的存在,为蒋介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戴笠在蒋介石心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此时出现了大量的情报缺口,军统局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员,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特务。 据史料记载,军统局实力最为强盛的时候,多达十万人。 军统不仅有自己的军队、交通警察部队,所用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十分先进的美式装备,战斗力极强,甚至连蒋介石身边的警卫部队也都由戴笠管理。 另外,军统局领导下的数十万名特工分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是耳目遍布天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很快便能传到戴笠的耳中。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军统局势力的日益强盛,令蒋介石如临大敌,他对戴笠和他领导下的军统局的反感,也随之与日俱增。 于是,蒋介石决定逐步瓦解戴笠的权力。 首先,在蒋介石的运作下,唐纵被任命为军统局帮办,这一职务表面上是协助军统局的工作,实际上是用于牵制戴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纸命令免去了戴笠兼任的缉私署长等职务,同时大搞平衡战术,开始扶持军统局的对头——中统局。 这两个特务组织早已水火不容,在蒋介石这番操作下,更是针锋相对。 为了更好地牵制军统,蒋介石还成立了由唐纵等5人组成的小组,该小组的实际作用是监视戴笠,并且只对蒋介石一人负责。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戴笠和军统局的防备程度了。 戴笠能稳坐军统局一把手的位置,自然也是有些能耐,加之在国民党中工作多年,又鞍前马后地为蒋介石卖命,对蒋介石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 从蒋介石的一系列操作中,戴笠敏感地觉出蒋介石对他已经有了卸磨杀驴之意,自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对此,戴笠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可又无可奈何。 在此之后,戴笠开始养成了读历史的习惯,从史书中他读到了许多古代帝王杀功臣的故事,这种触景生情的感觉不由得让他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处境。 在受到多方的牵制后,戴笠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将来不死在共产党手里,也早晚会死在蒋介石手里啊!" 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之所以会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不仅仅来源于它从上到下、深入骨髓的腐败,更来源于其内部的极度不团结,内耗严重。 譬如前文讲到的军统局和中统局势如水火,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这背后的明争暗斗数不胜数。 而戴笠的处境,更是他和蒋介石之间存在权力之争,蒋介石不会允许戴笠膨胀至此,而戴笠也不甘心多年心血拱手让人,所以两人之间必有一争。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场大戏最后会以戴笠意外身死而落幕。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自己的专机从青岛起飞,向南京方向飞去。 由于当天阴云密布,突降大雨,飞机降落的条件不足,不得不辗转上海、徐州等地,结果途中却于岱山附近坠机。 戴笠在国民党位高权重,突然去世,也引得无数人对这件事猜测,致使他遭遇的空难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如今,这场空难已经过去了将近80年,而关于戴笠空难的真相却依旧没有一个定论,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那么,关于戴笠飞机失事的真相有哪些版本呢?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马汉三暗杀说"了。 在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大量汉奸瞬间便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为了平息众怒,南京国民政府便进行所谓"肃奸"行动。 时任军统北平站站长的马汉三,负责北平地区的"肃奸"行动,他一纸命令将在北平的大小汉奸悉数逮捕。 但所谓"肃奸"行动表面上是顺应民意,对汉奸进行处置,实际上则是国民党的贪官假借"肃奸之名",敲汉奸们的竹杠,帮助汉奸们摘掉"帽子",从而中饱私囊,而马汉三正是这群贪官中的一个典型。 马汉三在"肃奸"期间,曾收到一名富商的巨额贿赂——18尊金罗汉,每尊金罗汉重达500两。 条件是帮助这名富商摘掉汉奸的"帽子",而马汉三也"说话算话",在收下这9000两黄金后,将这名汉奸无罪释放。 然而,这只是马汉三贪腐行为的冰山一角。 在马汉三抓捕的汉奸中,最为有名的要属一名叫做川岛芳子的女人。 川岛芳子原是爱新觉罗氏,汉族名字叫做金碧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被日军吸收成为了日本特务,犯下了滔天罪行。 抗战胜利后,为洗脱自己的汉奸罪名,她将自己当汉奸时搜刮到的各种文玩字画等多种奇珍异宝都献给了马汉三。 其中最为珍贵的要属"龙泉宝剑"。那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品,据说该宝剑"削铁如泥,吹发可断",于1928年被军阀孙殿英从乾隆的墓中盗出,后孙殿英委托马汉三保管。 而马汉三由于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被日军抓捕,为求自保,他将这把龙泉宝剑献给了日军指挥官田中隆吉,后川岛芳子和田中隆吉成为了情人,田中隆吉将龙泉宝剑赠予了川岛芳子,最终这把龙泉宝剑再度回到了马汉三的手中。 一转眼来到了1946年,这年3月9日,就在戴笠飞机失事的前一周,戴笠乘坐飞机来到北平,却见马汉三上交的汉奸名单中没有川岛芳子。 他对川岛芳子进行单独审讯,得知其向马汉三行贿一事,以及行贿的所有物品清单。 戴笠勃然大怒,命令马汉三立即将全部赃物上缴国库,否则治罪。 之后,余怒未消的戴笠向马汉三询问起了那把龙泉宝剑的情况,并亲自试剑,马汉三立即顺杆爬,表示愿意将龙泉宝剑献给戴笠。 戴笠听后,顿时喜笑颜开,表示对马汉三的罪行不予追究。 但马汉三十分了解戴笠复杂多变、翻脸不认人的特点,为避免夜长梦多,以求自保,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对戴笠实施暗杀。 于是,马汉三在戴笠离开北平的当晚,和秘书刘玉珠密谋暗杀戴笠。 3月16日,飞机失事的前一天,戴笠乘坐专机来到了青岛。在马汉三的安排下,刘玉珠被安排到戴笠身边,负责照料其生活起居。 戴笠生前十分喜欢美色,而刘玉珠的颜值正好长在了戴笠的审美上,她很快便将戴笠迷住,并骗取了戴笠的信任。 之后刘玉珠假借帮助戴笠检查飞机时将定时炸弹安装在飞机上,打算用炸弹将戴笠炸死,伪装成空难。 于是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自此,"马汉山谋杀说"便成了戴笠飞机失事后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除此版本外,还有"蒋介石暗杀说"等诸多版本。 但回过头来看,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一名80岁老妇的说法,或解开谜团 1984年,一名耄耋之年的老妇为38年前的戴笠发声,她声称戴笠真正的死因并非他人的谋害,而是自杀! 这名80岁的老妇,名叫陈华,是戴笠诸多情妇中的一个,也在戴笠身边工作。 据陈华回忆,就在戴笠坠机身亡的前一天,他将陈华叫到身边,和陈华交谈了许久。 陈华声称,那一天戴笠的精神状态非常差,看起来异常的疲惫、憔悴,而当时戴笠和蒋介石的斗法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戴笠近乎绝望地对她说道: "要是让我将军统解散,那我只能去死!" 除此之外,戴笠和她说了其他许多的事情。 听完这些,陈华一头雾水,因为戴笠从未以这样的状态同她讲话,而且说的事情更像是在交代后事,但她当时并未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讲出来,也没有多想,只当是戴笠发牢骚罢了。 但这却是她和戴笠之间最后一次谈话,第二天戴笠便因飞机失事离开人世。 当消息传到陈华的耳中时,她才恍然大悟,认为戴笠之死很有可能是自杀:如果是被人谋杀,为何会想自己交代遗言?为何正好赶在出事的前一天? 陈华的说辞,给解开戴笠身亡真相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但她的说辞并无真凭实据,加之年代久远,陈华也在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 无论真相如何,戴笠在军统时,逮捕、暗杀大量的日本人和汉奸,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但他也作恶无数,大肆逮捕、屠杀进步人士,虽然令日寇和汉奸恨之入骨,但终究过大于功,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