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31。长安米贵外放湖州
杜牧于848年十二月到长安,就任司勋员外郎的新职。刚到长安,就听到消息,自己的良师益友牛僧孺病死于洛阳。杜牧曾在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时在其府中做掌书记,很受到器重和爱护,所以杜牧很感激牛僧孺,但是在政治主张上,杜牧并不完全附和牛僧孺对待藩镇的政策。不过,就私人感情说,牛僧孺对杜牧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以后来他为牛僧孺写的墓志铭,尽显歌颂赞美之意。
晚唐诗人中,除了杜牧,李商隐与温庭筠也很有名的。回到长安后的第二年,杜牧与李商隐相识,李商隐非常仰慕杜牧的才学和诗词,特意写了一首《杜司勋》送给杜牧,而温庭筠与杜牧似乎一直都没有机会认识。
高楼上的风雨都被杜司勋的诗文感动,他羽翼短小无力奋飞赶不上同群的人。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只有杜司勋。
杜牧虽然是宰相之孙,但是因为他父亲死得早,又没有做大官,所以没有多少遗产。杜牧少年时的生活,并不很富裕。即使后来虽然中了进士,做官多年,但在长安并没有安置田产。
几个月后,杜牧感觉生活的压力很大,除去供养自己的妻儿以外,还要供给罢官闲居长安的堂兄杜慥以及患眼病住在扬州的弟弟杜觊等人。唐朝自代宗以来,京官俸钱薄而外官俸钱厚。杜牧做刺史时,所得官俸能够供养家人,现在调进京来做员外郎,官俸减少,时常捉襟见肘。
849年夏,此时的好朋友周墀已经罢相,杜牧上书给宰相,请求外放为杭州刺史,做宰相的是白敏中、崔铉、魏扶等人没有答应杜牧的请求。春去夏来,心烦意乱的杜牧写下了这首《叹花》: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公元850年夏,杜牧迁官为吏部员外郎。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杜牧三次上书朝廷,请求出守湖州,连上三启,情真意切。唐朝士大夫做官,重内轻外,以为京官清要,愿做京官而不愿做外官,但是杜牧不想做京官而力求外放,他是为解决经济负担问题,有不得已的苦衷。朝廷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后,最后同意外放他为湖州刺史。
杜牧上书朝廷请求外放,表面上是经济拮据的原因,但内心里还另有隐衷,主要是不满意当时的朝政,觉得自己在朝堂也不能有所作为。
夏意渐去,杜牧准备到湖州上任去的时候,特意来到城外的乐游原游赏。登高远望,景色虽美,但杜牧的心情却略感失落,怅然中吟出这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把:拿着。一麾(huī):旌旗。江海去:吴兴在长江以南,东南近海,故云。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白话译文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论悠闲爱孤云论静爱山僧。我将手持旌麾向江海而去,行前到乐游原上眺望昭陵。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关注下一集:亲朋离开、荣归故里!明天见。
如果你想变得更好,从现在开始努力绝不算迟。就算一时成绩不佳也不必气馁,只要你能保持一颗坚定的心,不骄不躁、踏实努力,相信春天播下的种子,会在丰收的季节回馈你累累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