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和是富商张武龄的女儿,父亲热衷教育事业,与蔡元培等人都有交往,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她自幼研读国学,精通音律。她不仅才华横溢,长得也是极为标致,是当时有名的"大家闺秀"。 面对众多追求者,她没有心动,身处纸醉金迷的大上海,她没有沉溺,她最终选择做一名普通的历史老师。 1925年,张允和16岁,正在苏州乐益女子中学上初三。这时候出现了一生中重要的一个女孩——同班同学周俊人,她就是周有光的妹妹。 1925年暑假,她第一次在周俊家里认识了从大学放假的周有光。周有光相貌平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谁也没有想到性格相差如此之远的两人,经历了战乱相伴一生。 萍水相逢之后周有光对这个大家闺秀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情感。想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见她,去听关于她的事儿。三年后的一个周末,周有光送给了张允和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书里还夹着一个小书签,那一页正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见的那一幕的画面。上面还有一句罗密欧说给朱丽叶的专属情话——"我要在你的一吻中来洗清我的罪恶。"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心意相通,定下了厮守一生的承诺。 民国爱情,十有九伤,他们也在战火纷飞,人情冷暖中走入婚姻殿堂。婚前算命,先生说:"这两个人不能结婚,如果结婚,他们都活不到35岁。" 家里人极力反对,周有光明白其中之意。双方家庭背景悬殊,周有光家庭条件一般,相貌平平,和家境优渥,长相标致的张允和相差甚远。外人看来,这样的婚姻是不般配的,也是不长久的。 周有光也开始动摇,不知道自己不顾世俗目光的选择对不对。而这些心思都没有逃过张允和的眼睛,张允和给他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信中写到:"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于是,相爱的两人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 战争动乱的时期,哪有称心如意的日子。婚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张允和和周有光的一儿一女先后夭折。  近代知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周有光最终成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也有张允和的一份功劳。 周有光和张允和相伴了七十九年,一生很少吵架,举案齐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词语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不过。他们历经战乱年代,却依旧保持着对爱情的忠贞,对风雨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