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九史笔记19北魏(五)
公元499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元宏病逝,享年三十三岁,在位二十八年。元恪继位,是为世宗宣武帝。
景明初年,大约公元500年,为了纪念父亲元宏和母亲文昭高皇后,宣武帝元恪诏令在龙门山开凿两个高达百尺的佛龛,由宦官白整督建。
元恪即位时十六岁,委政于奸臣茹皓、高肇等人,叔叔咸阳王元禧骄奢贪淫,多为不法,因担心被降罪,起兵叛乱,兵败被杀。元恪由此疏远、猜忌宗室成员。
元恪的叔叔、彭城王元勰「雅好恬素,不乐势利。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爱敬儒雅,倾心礼待。清正俭素,门无私谒」
元恪的另一个叔叔、北海王元详「骄奢好声色,贪冒无厌,广营第舍,夺人居室,嬖昵左右,所在请托,中外嗟怨」,并且与堂叔安定王元燮的妃子私通。
洛阳城内有三千多名西域和尚,元恪诏令建永明寺,有一千多间禅房,来安置他们。十几年间,到延昌年间,各州郡共有一万三千多所寺院。
元恪热衷于佛法,不亲政事,高肇因此专权。高肇的祖上是高丽人,一向被人轻视。于是广结朋党,打击异己。并在宣武帝面前诬陷各位藩王,元详、元勰被相继赐死。北魏政权从此衰落。
元恪的堂叔公元匡为人正直,置办好棺材,准备对皇上进行死谏。并把高肇比作是指鹿为马的赵高。被人弹劾诋毁宰相高肇,被降职为光禄大夫(在皇帝左右议论时政、古文应对之职)
公元504年,梁魏第一次义阳(河南信阳)之战,司州(治所在信阳)刺史蔡道恭坚守城池数月后病逝。魏军统帅元英率领老将傅永等人,猛烈攻城,并大败马仙琕统帅的南梁援军。
公元506年,梁魏洛口(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之战,南梁统帅萧宏因畏战而临阵脱逃,南梁惨败。
公元507年,梁魏钟离之战,南梁将领昌义之督率将士固守城池,魏军围城,久攻不克,死伤甚众。韦睿和曹景宗率援军大败魏军。北魏死伤十多万人,损失资粮器械无数。
公元509年,梁魏第二次义阳之战,梁败。
元恪的充华(九嫔之末,唐初改称充媛)胡氏当初被选入宫时,因「子贵母死」的制度,嫔妃们都替她祷告:希望生了儿子当王,或者生公主,千万不要生太子。胡充华却说「妾之志异于诸人,奈何畏一身之死而使国家无嗣乎」
公元510年,胡充华生太子元诩。
公元511年,梁魏朐山之战,南梁马仙琕率军兵围朐山(江苏连云港市)数月。至年底,时值隆冬,天降大雪,魏军北撤。仅十分之一二的士兵幸存,梁军缴获粮食、牲口以及各种器械无数。
公元512年,元诩被立为太子,「子贵母死」的制度被废除。《资治通鉴》载「魏立皇子诩为太子,始不杀其母」;《魏书·皇后列传》载「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高祖终革其失」
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病逝,享年三十三岁,在位十六年。高肇入宫哭丧,高阳王元雍派人将其扼杀。
元诩继位,是为肃宗孝明帝。
胡充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处理政务,并亲手批阅奏疏。
胡太后好事佛,在宫殿旁建永宁寺,又在伊阙口(洛阳市龙门)建石窟寺,都极尽华美。永宁寺有僧房千间,寺内有一座丈八高的金像,十座与人等高的金像,还有两座玉像,九层佛塔。佛塔高九十丈,夜深人静时,塔上的铃铎声十里以外都听得到「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并诏令各州修建五级佛塔,搞的民不聊生。洛阳城内的王公贵戚也竞相修造华丽佛寺。以此炫耀攀比。胡太后经常开斋戒大会,布施僧人,以至国库空虚。此后十几年间,北魏境内战乱频仍,百姓为躲避赋税徭役,纷纷削发为尼,出家为僧。到东魏西魏时,出家人数量达到二百万,寺庙三万多所。
任城王元澄上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规定城内只允许设置僧、尼寺庙各一座,其余的都放在城外「盖以道俗殊归,欲其净居尘外故也」。而今「都城之中,寺逾五百,占夺民居,三分且一,屠沽尘秽,连比杂居」。从前寺庙多依山而筑,现在的僧人却留恋都市,这是因为僧人们「诱于利欲,不能自己,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并建议将寺庙移出城外,未被采纳。
高阳王元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直钱数万」
扬州刺史李崇谏言:当今太学荒废,城阙颓坏,应该停止奢靡雕缕,节减土木修建,分散修筑石窟的劳力,等农闲时节再继续,未被胡太后采纳。李崇自己也跟元雍一样富有,但为人吝啬,曾跟人说「高阳一食,敌我千日」
河间王元琛的马槽都是用银子做的,府库中金钱布帛无数,曾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章武王元融自认为很富有,参观了元琛的库房后伤心叹息了三天。元琛作定州刺史时,贪纵无度。卸任后回京,胡太后说:元琛除了没把中山宫带回来,其他没有他弄不到手的,怎么能再任用他?于是将元琛罢官在家。元琛请求作刘腾的养子,贿以金银珠宝。经刘腾说情,元琛出任秦州刺史。
宦官刘腾,字都不会写,但诡计多谋,善于揣摸别人的心意。得宠于胡太后。常干预政事,收受贿赂,为人谋官。其弟被举为郡守,奏疏被清河文献王元怿压下。
元怿,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素有才能,礼敬士人。被嫂子胡太后看中,逼而幸之。
领军将军元乂统领禁卫兵,是胡太后的妹夫,恃宠骄恣,元怿常依法制裁他,元乂心怀怨恨。遂与刘腾密谋,让人诬告元怿欲谋害皇上,并假作胡太后诏书,将其杀害。中山文庄王元熙是元英之子,好文学,有风义。得知元怿被害,联合弟弟元纂,以诛杀奸臣元乂、刘腾为名,从邺城起兵,兵败,兄弟俩并其子弟一同遇害。
汝南王元悦是元怿的弟弟,不图谋为哥哥报仇,反而向元乂示以谄媚。还向侄儿、元怿之子元亶索求哥哥的服器古玩,没有得到,打了元亶一百杖。
元乂、刘腾联手,将胡太后囚禁在宣光殿,并派人监视元恪。刘腾广树党羽,专权擅事,文武官员纷纷投靠其门下,刘腾贪得无厌,对怀荒、柔玄等六镇民众敲诈勒索,每年的收入以万万计。又侵夺四邻房屋,扩大自己的住宅,远近的人都深受其害。
元乂嗜酒、好色、贪财,其父京兆王元继有过之无不及,父子俩把持朝政,官以贿成,各级官吏对下层层盘剥,以致民不聊生、人心思乱。
公元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刘腾病死,虽身为太监。死后却有数十个干儿子和几百位权贵为其披麻戴孝。
同年,六镇起义爆发。
此前,武卫将军于景谋划罢免元乂,未果,被贬为怀荒镇将。柔然入侵怀荒,镇中百姓请求发粮,于景不给,百姓叛乱,将于景杀害。不久后,沃野镇的平民破六韩拔陵也聚众起义,杀镇将,改年号为真王。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的民众纷纷响应。
柔然可汗阿那瓌趁乱率大军南下劫掠,元恪派尚书令李崇统兵反击。李崇的长史魏兰根认为:边镇守将地位卑微,没有升迁的机会,应改镇为州,分设郡县,这样才能调动镇将的积极性,才能消除北边隐患。李崇采纳并向皇帝上疏,被上方搁置。
北魏初期,朝廷重视边防,镇将都是贤能之才,并配以豪门子弟。后来,镇将的地位日益底下。广阳王元深上疏:镇将升迁无门,升到头也就是一个军主,自迁都洛阳以后,镇将多为庸碌之才,这些人无心边防,一心敛财,那些发配边镇的罪犯和奸吏、镇将狼狈为奸,贪赃枉法,边民深受其患。元恪这才采用李崇的建议,改怀朔镇为朔州(后又改名为云州)。并派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出使六镇抚慰将士,因战乱未能成行。
公元524年,四月,高平镇民赫连恩等人聚众起义,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北魏将领卢祖迁击败起义军,胡琛北逃。
秦州刺史李彦为政残暴,民众不堪其虐,六月,民众起义,杀李彦,推举莫折大提为元帅,大提遂自称秦王, 不久后去世,其子莫折念生自称天子,置百官,改年号为天建。
徐州刺史元法僧,是孝明帝元诩曾祖父的堂弟。一向依附元乂,因元乂骄横不法,怕祸及自己,于是趁乱谋反。
公元525年,正月,元法僧称帝,改年号为天启。朝廷派大军讨伐,元法僧降于南梁。
胡太后数次在大臣面前提及要出家为尼。以此麻痹元乂,刘腾死后,元乂放松了对胡太后母子的监视。胡太后与孝明帝到洛水游玩,受邀到高阳王元雍家探视,三人密谋收拾元乂。胡太后跟元乂说如果忠于朝廷,应该辞去领军之职,元乂因为伯父元法僧的反叛而深感内疚,于是放弃了军权,随后被贬为平民。
胡太后重新执掌朝政,诏令挖开刘腾坟墓,将其尸骨抛散,并没收其家财,诛杀其全部养子。孝明帝的堂叔元顺为人刚直不阿,此前因得罪元乂被贬出朝廷,胡太后将其召回,元顺指着元乂老婆对胡太后说:陛下不能为了一个妹妹而不惩处元乂,让天下人寒心。胡太后哑口无言。孝明帝和大臣们都坚持要诛杀元乂,胡太后难违众意,将元乂赐死。
胡太后和郑俨私通,将其留住于宫中;假日郑俨才能回家,胡太后派宦官跟随着他,郑俨回到家也只能和妻子聊一些家常。中书舍人徐纥略有文采,先后追随元怿、元乂等人。后又攀附郑俨。两人共相表里,势倾内外,号为徐郑。
莫折念生的弟弟莫折天生入侵陇东,北魏朝廷任命岐州刺史崔延伯为征西将军,抵御莫折天生。萧宝寅曾说「崔君之勇,关张不如」。莫折天生倾巢出战,崔延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败其前锋,莫折念生大败,溃不成军,十多万人被俘斩,魏军将士大肆抢掠而逗留不进,以致使莫折天生堵塞了陇道,以致各路军队无法前进。
胡琛占据高平(山西晋城市),派大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入侵北魏,萧宝寅、崔延伯统率大军抵御。崔延伯造大盾,内置锁柱,辎重置内,士兵在外,让壮士们抬着前进,称作排城。宿勤明达发动突袭,魏军大败,死伤近两万人,崔延伯深感耻辱,修缮兵器,招募劲勇,没有报告萧宝寅,率军袭击敌营,大败起义军。崔延伯的将士抢掠财物,乱作一团,万俟丑奴率军回击,魏军大败,崔延伯中流矢身亡。
胡太后问到讨征战况,大臣们为取悦于她,都说贼兵微弱,不足为虑,因此将帅们向朝廷请求增兵,往往都被拒绝。
八月,北魏柔玄镇平民杜洛周聚众起义,改年号为真王。高欢、段荣等人都追随于他。
公元526年,鲜于脩礼等人率领北镇流民起义,改年号为鲁兴。
强盗首领元洪业斩杀鲜于脩礼,向北魏请降。同伙葛荣杀元洪业,自称天子,定国号为齐,改年号为广安。
胡琛与莫折念生联结,轻慢破六韩拔陵,破六派人诱杀胡琛,万俟丑奴兼并了胡琛的部众。
公元527年,正月,萧宝寅的部将羊侃隐蔽在战壕中,以箭射杀莫折天生。九月,莫折念生被部下杜粲刺杀。
萧宝寅屡败于起义军,担心朝廷降罪,暗中图谋自立。朝廷派郦道元为关右(潼关以西)大使,巡视长安,萧宝寅怀疑朝廷准备对自己下手,派人袭杀郦道元。
十月,萧宝寅自称齐帝,改年号为隆绪。
公元528年,葛荣击杀杜洛周,收编了他的部众。
北魏境内起义日盛,盗贼蜂起,朝廷征讨不停,国库为此空竭。胡太后宠信奸臣,以致朝政废弛,孝明帝元诩年龄渐长,胡太后为了把握权力,竭力铲除孝明帝宠信的人。为此母子失和,关系日益紧张。
元诩秘诏尔朱荣带兵入京城,想以此来胁迫母亲胡太后。郑俨、徐纥担心祸及自己,暗中与胡太后谋划,将元诩毒死。胡太后将元诩和充华生的女儿(史称元姑娘)冒充男孩,立为皇帝。随后又改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时年三岁的元钊为帝。
尔朱荣拥立武宣王元勰之子、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
尔朱荣带兵进攻洛阳,费穆等朝廷将士纷纷投降,徐纥、郑俨先后逃跑。胡太后被抓,向尔朱荣求情未果,和小皇帝元钊一同被沉入黄河。
费穆跟尔朱荣说:您兵马不足万人,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进入洛阳,无战胜之威。而京城军士众多,百官势盛,应实行诛杀,另外培植亲信。尔朱荣认同,于是以祭天为名,将文武百官集合于洛阳城郊外的河阴县(河南洛阳市孟津县),以骑兵四面包围,宣称大臣们贪脏枉法,不能匡辅社稷,以致孝明帝被鸩杀。于是,丞相高阳王元雍等皇室成员以及王公大臣两千多人被杀,史称「河阴之变」
元子攸名为皇帝,实为傀儡,被软禁于尔朱荣帐下,为保命,请求禅位,高欢等人皆劝尔朱荣称帝,尔朱荣犹豫未决,于是用黄金给自己铸像,铸了四次均未成功,这才打消称帝念头。
六月,曾任幽州平北府主簿的邢杲,率十几万户河北流民起义,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天统。
七月,万俟丑奴设置文武百官,自称天子。刚好波斯国向北魏进献狮子,被万俟丑奴截留,于是改年号为神兽。
北魏泰山郡太守羊侃,因祖父羊规曾在刘宋朝廷任职,常怀南归之意。趁北魏大乱,率兵归顺南梁。二十年后,侯景之乱时,台城保卫战中,屡屡击退叛军。
葛荣率大军包围邺城,号称百万之师,所到之处大肆劫掠。尔朱荣率七千精锐骑兵,各备两匹战马,以侯景为前锋,倍道兼行,阻击葛荣。
葛荣认为尔朱荣兵力不足,大意轻敌,将军队排成数十里的长阵。尔朱荣将队伍伏于山谷,派数百名骑兵到各处疾驰扬尘,擂鼓呐喊,以此迷惑敌军。
尔朱荣担心交战后,士兵下马斩首以计功,从而影响骑兵追逐,于是下令近身交战以棒子为武器。交战后身先士卒,将士们也是奋勇争先。葛荣数十万大军本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四散奔逃。葛荣被俘,押送洛阳,斩于都市。
梁武帝封北魏北海王元颢为魏王,并派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带兵护送其返回北方。
公元529年,元颢在睢阳(河南商丘市)称帝,改年号为孝基。
北魏上党王元天穆和尔朱兆率军击败邢杲,将其俘送洛阳斩首。
陈庆之凭数千之众,进击洛阳,大小四十七战,所向无敌,共攻占了三十二座城池。五月,攻克洛阳,孝庄帝元子攸出逃。元颢进入洛阳后,自以为天授皇权,心生骄怠,日夜纵酒为乐。
尔朱荣领军打败元颢,将其斩杀。陈庆之剃光须发,扮成和尚逃回建康。
陈庆之从洛阳回到健康后,特别看重北方人,朱异问陈庆之为何这样,陈庆之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公元530年,尔朱天光打败万俟丑奴和萧宝寅,将其俘送洛阳,萧宝寅被赐死,丑奴被斩于都市。
尔朱荣的女儿尔朱英娥此前是孝明帝元诩的皇后,之后又嫁给元诩的堂哥、孝庄帝元子攸,并再次被封为皇后,因生性妒忌,常向元子攸发泄怨恨。元子攸于外受逼于尔朱荣,于内又受逼于尔朱皇后,皇帝当的很憋屈。于是谋划诛杀尔朱荣。适逢尔朱皇后临盆,便以皇后生下皇子为由,将尔朱荣召入宫。元子攸预先横刀膝下,亲自手刃了尔朱荣。
汾州刺史尔朱兆得知堂叔尔朱荣被杀,占据晋阳;拥立长广王元晔为帝。
十二月,尔朱兆攻入洛阳,纵兵抢掠,捕杀皇子,逼辱嫔妃、公主。皇室宗亲和王公大臣也多遭杀戮。元子攸被俘至晋阳,缢杀于三级佛寺。
尔朱世隆镇守洛阳,认为元晔非皇族嫡系,且素无声望,谋划另立皇帝。
公元531年,元晔被逼禅位,广陵王元恭被立为皇帝,是为节闵帝。
元恭好学有志度,元叉擅权时,假托嗓子哑,住进龙华佛寺,不与外界交往,装哑八年之久。
高欢拥立安定王元朗为帝,起兵征讨尔朱氏,施反间计,让本就不和睦的尔朱氏内讧加剧,从而击败他们。
公元532年,高欢逼元朗禅位,元修称帝,是为孝武帝(西魏追谥,东魏追谥其为出帝)
五月,节闵帝元恭遭鸩杀。
十一月,安定王元朗和东海王元晔被杀。
公元534年,元修不堪高欢专权,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
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
孝武帝将三个没有出嫁的堂妹封为公主,并与她们乱伦。其中明月公主是南阳王元宝的胞妹,宇文泰召集元氏亲王,将明月公主诛杀,为此,君臣失和。
闰十二月,宇文泰鸩杀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至此,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