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接国外业务?我国发射埃及荷鲁斯2号,美国不得使用任何专利
3月13日12时02分一颗名叫荷鲁斯2号的遥感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地点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在17天之前的2月24日,在同一发射场、用同一型号的火箭,荷鲁斯1号也进入了预定轨道。
不少网友疑惑为何这两颗卫星都起了一个怪异的名字——荷鲁斯,要知道像咱们之前的"试验"系列卫星 "风云"系列卫星和"实践"系列卫星等,名字都很"中国",为何这两颗卫星偏偏例外呢?
这是因为两颗卫星都是埃及的,我国主要提供研制和火箭代发服务。荷鲁斯鹰(隼)头人身,头上戴着埃及王冠,是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也是王权的象征。
确实是这样的。谢里夫·塞基博士是埃及航天局(EgSA)首席执行官,他在早安埃及"节目的电话交谈节目中表示荷鲁斯1号和荷鲁斯2号卫星都是遥感卫星,通过拍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农业生产、矿产资源。他还表示两颗卫星得到了中国和埃及研究人员全程参与,包括设计、制造、组装和测试。
谢里夫不愿提及的是,埃及研究人员在材料选择、方案设计时处处小心,担心因采用了NASA的技术专利和零件而遭到美国制裁,而这些对中国研究人员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中国航天曾遭到美国更严厉的制裁。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火箭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到90年代中后期凭借造价低、稳定性高等优势,我国火箭拿下了全球卫星代发业务9%的市场份额,这一成绩渐渐让美国感到"不爽"。
1999年5月美国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同月签署了针对我国的《考克斯报告》,在这份长达872页的报告中, 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污蔑我国利用代发美国卫星机会窃取火箭整流罩技术、智能分配器技术等核心技术 ,潜台词是告诉大家:中国火箭、卫星技术之所以进步神速全是仰仗美国技术。
报告中规定任何国家的卫星若使用了美国技术或零件均不得交由中国火箭发射,美国作为当时航天领域里的头号霸主,拥有众多火箭、卫星专利,其他国家稍有不慎就可能"踩雷" ,为此要么与我国撕毁合同,要么与我国暂停合作,导致我国辛辛苦苦取得的成绩"一夜清零"。
韩国、意大利的卫星本来由我国火箭发射,无奈之下只能交由美国、俄罗斯、法国发射,三家见状纷纷涨价,狠狠宰了他们一笔。
这还不算完。2003年美国又签署了一份比《考克斯报告》封锁力度更大的《沃尔夫条款》,内容也由最初的火箭、卫星扩展到了整个航天领域,禁止任何一个航天员、单位与中国航天展开合作,也禁止任何航天人员与中国航天人员接触、会面。
比如2019年世界宇航大会在美国召开,美国竟拒绝为我国航天员人员签证,结果美方遭到参会的上千名专家质问,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的帕斯卡莱·埃伦弗罗因德只能对外称中方存在时间冲突草草了事。
那为何我国现在仍能发射外国的卫星?
原来为避开美国专利限制,我国针对自身火箭、卫星特点和客户情况推出了多个"套餐", 与欧洲国家合作制定了"中国火箭+欧洲卫星"和"中国火箭+中国卫星平台+欧洲载荷"等方案, 第一方案我国负责火箭发射,欧洲国家自行研制卫星;第二个方案我国既提供火箭代发业务,也提供卫星框架,欧洲国家提供卫星关键性能模块。
用上述方案我国成功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搭乘我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进入太空,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也带着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一同执行任务。
非洲国家经济基础弱、技术水平不足怎么办? 我国针对这些国家提供一站式服务:"火箭发射+卫星在轨交付",简单说对方只需要交钱,剩下的工作我国全包了。 通过这一方案我国先后发射了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国家的9颗通信卫星。
而这次发射的埃及卫星,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我国提供了火箭发射服务和大部分的卫星研制工作,主要是遥感卫星研制度,很多非洲国家没有这个实力。
此次使用了"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该火箭长43米,最大直径3.35米,在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偏二甲阱 (N204/UDMH)加持下,起飞重量达245吨,最大推力超300吨,近地轨道 (LEO) 运力达到了4吨,是一款价格低廉、稳定性高的火箭,非常适合非洲国家。
可以这么说,中国航天完美避开了美国封锁,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当然,也需要承认,美国不停地围追堵截,确实对中国航天造成过损失。 当年我国曾参与建设欧洲航天局主导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一旦成功我国将获得20%的拥有权和100%的使用权。
结果在美国的唆使下欧洲航天局反悔,处处给我国设置障碍,我国被迫退出伽利略计划,并下定决心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庆幸的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已成功联网运行,而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仍未完成全球组网。
#头条创作挑战赛##所见所得,都很科学##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
原创: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