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仓央嘉措 有人说,每一个没去过西藏的人,都坚信自己有一天会踏上这个地方;每一个去过西藏的人,都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再回去。而我要说,西藏是一个去过就戒不掉的瘾…… 旅行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对一切没有去过的地方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而西藏是自己的"瘾"。 许多年以前就一直想走进阿里,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行。今年初夏的六月,天时地利人和,走进阿里计划终于成行。为了预防高原反应,早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 2017年6月8日晚,唱着那首《坐着火车去拉萨》的歌第三次进藏,之所以买这趟车,第一给自己一个适应高原的过程,第二是白天经过可可西里和藏北草原,可以欣赏窗外"世界屋脊"的美景。 窗外的景---- 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 青藏铁路沿线防护措施 唐古拉山北 唐古拉山南,由于纬度的缘故,植被明显好许多。 入藏第一站 怒江的源头湖----措那湖 海拔4800米的铁路大桥 藏北草原 9号傍晚,火车正点到达拉萨站。一出站,首先映入眼帘是熟悉的西藏蓝;其次是热情的骄阳烧烤,虽然是傍晚,但太阳依然很毒;最后拉萨只有3G网络,全西藏无4G网。 提前和领队沟通好,让住到它们的客栈,便于出发方便。出站打车直奔客栈(这里出租车流行拼车),客栈如我想象的是老板娘,并且是有故事的老板娘,哈哈!符合我思维中的客栈。平生第一次入住客栈,只是条件并不怎么好,并且离市区比较远,打消了一个人去布达拉宫拍照的念头。有一点轻微的头疼,10号整天待在了客栈,晚餐就在客栈解决,但老板娘的厨艺实在不敢恭维(这点不符合我的想象,但老板娘已经解释过了,女人是来逛商场的,不是进厨房的,好吧)。 第一天(6.11)拉萨----日喀则。 早上6:30准时出发,赶去拉萨河拍日出。我们到时太阳已经冒出山头。领队说晚了十分钟,但我还是很喜欢。拉萨河静静在那里流淌,没有一丝波纹,像一个妙龄少女安静的坐在河边,欣赏自己的倩影。 从拉萨、浪卡子、江孜到日喀则,途经要翻越海拔5030米的冈巴拉山、圣湖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江孜古城最后到日喀则。全程沿着省道,路况很好 ,我们都不是第一次进藏,江孜古城和白居寺就没有去,只在江孜吃了午饭,一脚油门直奔日喀则。晴朗的天空,延绵的雪山,蜿蜒的公路,大自然赐赏给人类的美景无不让我陶醉…… 翻过海拔5030米的冈巴拉山口到达羊卓雍措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它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678平方公里,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属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可能前两天下雨了,此刻的湖水不怎么蓝。 蜿蜒的公路,伴湖而行。 站在羊湖可以看到远处,海拔7206米的乃钦康桑峰,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 这里才是我记忆中的羊卓雍措,碧绿的湖水,湖面平滑如镜,云朵倒映在湖中。 羊卓雍措实际是高原堰塞湖,咸水湖。 微风拂过,湖水涟漪,队友自拍。 海拔5039米的卡若拉冰川,位于乃钦康桑峰的南坡,也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这次看到的冰川又比上次消融了许多。在想,若干年再来的时候,它会不会不存在呢?祈祷你一切安好! 路上的美景 浪卡子县城 领队说前方山体结构是土林地貌和丹霞地貌的混合体,我不懂。 路边高原特色植物----青稞 下午四点到达日喀则市,我提前已在网上订好酒店,就直奔酒店休息(为了保证上珠峰无恙,以前也去过扎什伦布寺,这次就放弃了),等待另外三个赶火车过来的队友。晚饭在一家湘菜馆吃的,比较可口。领队告诉我一路都有川菜饭馆,这我就放心了,我实在是吃不了牛羊肉。 第二天(6.12)日喀则----萨迦古城----珠穆朗玛峰大本营 早上8:00出发,先是沿着318国道前行,在318国道5000公里(318国道起点上海人民广场,终点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头镇友谊大桥,全长5476公里)处,这帮人一阵狂摆造型。 此照片是我们领队拍的,特此说明,借用一下。 318国道,路边是砂生槐。 砂生槐,一种藏药,主要生长在西藏地区。 阴影下的山更有立体感 一直都喜欢白云朵朵头上飘,脚下路通天边的感觉。 路边内地援建的小村庄 萨迦古城不在318国道上,距国道有25公里的距离,拐道去萨迦县奔坡山上萨迦寺,萨迦寺海拔4316米,属于萨迦派教,"萨迦"意为灰白土。用象征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的红色、白色和青色来涂抹寺墙,也称"三枯主",象征着大智、大慈、大力,所以萨迦派又俗称花教。由昆贡觉杰布创建于公元1073年(北宋),八思巴扩建于1268年(元代),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祖寺。分北寺和南寺,北寺只剩遗址,拜访的南寺。 我们请了一个会用English说tiger的年轻僧人给我们讲解。寺院里珍贵的藏品是贝叶经、经书墙、主殿里四根神柱以及壁画,所以萨迦寺也叫"西藏的莫高窟",第二敦煌。看到经书墙有些经书是出来的,显得凹凸不平,小师傅告诉我们,世界不和平时,经书墙上的经书就会出来,世界和平了它就自动回去。好有灵性、好神秘的经书墙。 通往萨迦古城的路 萨迦古城门前回头一瞥 红、白、青三色的主体建筑 有寓意的墙体绘画 萨迦寺大殿 小师傅热情的和队友们在交流 萨迦寺出来后,我们在县城吃了一碗面,就赶往珠峰。接下来的路况大部分是搓板砂石路,每个人状态都比较好,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下午5:50到达珠峰公园门口,翻过海拔5198米的加吾拉山口,穿越九十九拐的崎岖盘山路到达珠峰对面山顶上,看珠峰全景。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43米,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仅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余座。 也许是对它过于期待,也许是离它太近,忽然它的神秘面纱猛然被揭开,我还是有点小失落,我心中的珠峰应该是雄伟、沧桑和高大,威武得矗立在那里。而我看到地它,仅仅比周围的山高那么一点点,白雪覆盖像穿着盛装,白云环绕像披着羽纱随风摇曳,此刻的珠峰更像一位着盛装的高贵新娘,安静的站立在那里。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回头查了一下资料,才知周围的高山实在是太多。不是我不够高大,而是我的兄弟姐妹都不矮啊!来到仰慕已久的这里,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哦! 去珠峰路上遇到一块盐碱地,让大家又兴奋了好一阵子。我们领队兼司机----万里,一个七零后的老小伙,酷爱户外旅游,也喜欢教大家摆各种pose 汽车过后,一路红尘滚滚…… 珠穆朗玛峰公园大门进去的九十九道拐 珠峰和九十九道拐尽收眼底 是否是一个角度啊! 时隐时现的珠穆朗玛峰 大家在这里嗨了一阵后,重下九十九道拐,去珠峰脚下的大本营上绒布寺,看夕阳和住宿。我们到大本营时,夕阳恰好给珠峰披上了金光,领队提醒我们放下东西,麻溜的到上绒布寺拍夕阳。上绒布寺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足500米,要是平时抬腿就到,可就是这500米,我走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还是有点高反,轻微的头痛,人有点木,反应慢。 到绒布寺时夕阳的余晖已经慢慢褪去。寺庙不大,就一间房子大小,一个人的寺院----桑杰活佛,也是该寺院唯一的僧人,为了信仰,常年坚守在海拔5154米的高地,真得不容易,内心由衷对桑杰活佛充满敬意!也是位明星活佛,纪录片《第三极》里的主角。活佛一身便装,领队说他也只是在《第三极》里看到活佛穿袈裟,平时看到都这样,着便装的活佛更像邻家的大叔。桑杰活佛和我们领队是好朋友,对我们也是非常热情,请我们喝他的甜茶,又特意邀请我们去拜了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看了莲花生大师留下的手足印。 返回我们住宿的地方已经晚上十点,是一对藏族夫妇开的藏式帐篷,会讲汉语。吃住都在这里,客人住里间,老板娘一家住外间。小虎和我没有胃口,就没有吃,她们几个吃了老板娘做的炒饭(不知味道怎样)。老板娘的邻里们在我们这间聊到快一点还没有收场的意思,我催了两次让老板娘给我们铺一下床,也就是变相的让她们结束,我们要休息了。老板娘似乎还有点不太高兴,但总算结束了她们的聊天。最有意思的是老板娘给我们两人一床单人被子,上面再盖一床单人被子(这里一床被子肯定是吃不消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被子不够?也没有好意思问。其实当晚就我们一行人,领队还住在车里。我和小虎商议后,我们背靠背靠近凑合一下,惦记着第二天早起看日出。 前方就是珠峰脚下的大本营 夕阳下披着金光的珠峰,像一位出征的武士,高大而伟岸,我心目中的珠峰本色。 夕阳褪去后,它在祥云的环绕下,又像一位圣洁的少女,妙不可言! 珠峰脚下海拔5154米,世界上最高的寺院----上绒布寺,我们留宿这里。 沾点莲花生大师的福气(此照片是小虎帮我拍的) 第三天(6.13)珠峰大本营----萨嘎 早上不到七点大家都起来了,我几乎整夜未眠。本来要到绒布寺看日出,可云层一直很厚,日出的几率很小,我们就在停车场等着看(尽量减少活动),一直也没有等到朝霞照耀珠峰。 经过大本营,前往海拔5200米纪念碑还需要继续往南约4公里,这段路只能选择坐环保车(每人25元)或徒步,要在平时我肯定是拔腿就走,但此刻我必须选择环保车。观景台那个小山包我都爬了好一阵,观景点站了不少人,一帮老外长枪短炮支在那里。天气不太好,大家都在等,珠峰仅仅露出冰山一角,还是激动了很多人。一对骑行来地重庆年轻夫妇,兴奋得大喊大叫,不停的让她们队友帮他们拍各种造型。 我们不远千里、千辛万苦来到这里,见到是福气,见不到是缘分。天地之间,大自然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能征服的只是我们自己!再见!珠峰!希望有机会再次看到你! 零散的光射在珠峰身上 犹抱琵琶半遮面 识的庐山真面目 小虎拍的萌萌的我 通往大本营 通往珠峰 来自珠峰脚下的河 远景 返回大本营,老板娘给我们准备的早餐是白米粥,没有其它。我也没有什么食欲,但还是喝了一碗白米粥。 出发下山,途经岗嘎(老定日)、希夏邦马峰、佩枯措,到萨嘎。在下绒布寺碰到一个加拿大摩旅骑行队,这帮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拜访珠峰。 普及一下: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分新旧两处(也叫上绒布寺和下绒布寺),属于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始建于公元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顶约20公里,所以是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上绒布寺位于下绒布寺以南3公里处,靠近珠穆朗玛峰,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大师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下绒布寺建成于1902年,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附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破坏。现主寺下附属八个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 下绒布寺稍作停留后继续前行。路况一开始是砂石土路,到岗嘎用完午餐后,转入318国道行驶,没有多久继续在颠簸的砂石路前行,快到萨嘎县时进入219国道。一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大家颠簸并快乐着。 下绒布寺 驶过的路,趟过的河 快到终点的318国道 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唯一整个山峰完全在中国境内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 恍如戈壁,大漠孤烟直的感觉! 公路一边是湖水,一边是雪山 佩枯措湖,位于吉隆县和聂拉木县的交界处,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90米,为微咸水湖,属藏南内流水系的湖泊。 佩枯措和西藏其它的众多圣湖、名湖相比,确实没有什么名气,很多人也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走近才知道她。当我走近时,我还是被她的美惊艳到了,眼前湛蓝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像一个亭亭玉立、沉静的姑娘,守望着每一个眺望她的人们。这里的美在于静!耳边没有喧闹,只有微风的声音。 雪山、草原、湖泊,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景,我们唯一只有好好呵护。 欢快的伙伴们 可能是来的季节不对,没看到什么水鸟。 这个地方绝对适合发呆、想心事 大家颠簸并快乐着 萨嘎县的河 下午六点多到达萨嘎县城(属于日喀则地区,县城海拔4487米,全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属边境县之一,全县边境线长105公里。境内219国道横贯全县东西,也是拉萨通往阿里地区的交通要道),在县政府旁边找了一家新开的酒店,住宿条件一般。找了一家川菜馆犒劳一下我们自己。 明天才开始真正的要进入阿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