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不接一传,中国女排采用国际主流三人一传体系是否可行?
里约周期,郎平的"累婷"战术取得了巨大成功。2016年里约奥运会,年轻的朱婷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带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
在攻防两端,河南姑娘大婷打出了统治级的表现,彰显了一名巨星本色。在单项技术统计排名中,得分、扣球名列第一;拦网名列第五;防守名列第四,获颁MVP实至名归。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积累,朱婷的进攻能够力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中国女排在进攻端的主要核心。
由于中国女排一传体系并非世界主流的三人一传体系,朱婷或多或少要参与一传和防守,这对年龄渐长的朱婷的体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解放朱婷的一传,发挥其进攻最大效能,是蔡斌团队要思考的问题。
一传是排球六种技术之一 - 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防守。 随着现代排球运动发球技术发展,尤其是大力跳跃发球技术的大量使用,一传接发球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一传的重要性
发球是比赛进攻的开始,一传(接发球)是组织进攻、策动战术的重点,彼此对立统一。
有国外巴西学者研究(2020)指出:即一传到位率优秀的球队一传效果展示了攻击结果的预测能力。即比赛中的兩支队伍,其中一队一传到位率,占全场比赛一传总數的50%以上,则比赛结果常是该队胜出。由此可见,一传效率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一传是接发球一方第一波攻击(Complex I)的基础,一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一波攻击(Complex I)的成功率,而第一波攻击(Compex I)成功率直接影响到最终胜负的结果。
影响一传的三大因素:发球、规则、人数一、发球因素
随着排球规则的不断修订,排球发球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力量型攻击性发球技术,已成为各国排球教练一致认同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欧美女子排球男子力量立体化战术的实践,特别是发球环节,强力接应大力跳跃发球技术的采用,对亚洲球队产生了极大冲击。 先天体型与身体素质不占优势的亚洲球队,一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依赖快攻战术的亚洲球队在国际大赛上的竞争力。 可以说一传质量是亚洲球队的生命线。 二、规则因素
自由人在场上最主要的职责是一传和防守,因此这一规则的引入,带来的变化就是各国球队将自由人一传功能最大化。
「每球得分制和发球触网后比赛继续进行」规则的实施,触发各国球队将发球视为球队第一波(Complex I)进攻的动力,进而带来跳跃发球技术大量普遍应用在比赛中。三、人数因素
纵观当今国际排坛通用一传接发球队形,不外乎五人队形、四人队形、三人队形、二人队形,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次分类,如五人M队形、四人U队形等。
然而,随着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大力跳跃发球成为各国球队发球抢分的主流,2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逐渐被 3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取代,成为国际排球高水平球队一传接发球队形的主流。
4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主要是为了强化 3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
优点:面对强力跳跃发球,4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缩短接发球队员之间横向移动的距离。
缺点:前后排距离扩大,特别是二传在后排时,移动距离较远,进攻战术组织易受阻碍;另外对于发球落点集中在己方主要进攻人员时,进攻效率受到影响。
典型的 4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是四人站成一条直线,所以球员的前后跑位非常重要。 四.中国女排
目前在国际上常见 4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主要分布在亚洲国家。如中国女排 4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二主攻 + 接应 + 自由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国内联赛水平太低,鲜有大力跳跃发球,球员一传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2、 接发球虽然是一项轻技术,但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扣球与拦网技术。重扣拦轻一传技术的思维,阻碍了中国女排自"黄金一代"谢幕后,我们在二号位(传统接应)再也没有世界级一传球员的出现。 五、未来选择
亚洲球队身高、力量与弹跳不及欧美强队是一个众所皆知的事实。
选择几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时,不仅要有利于一传,还要考虑本方进攻战术及对方发球类型。在当前欧美排球强队趋向力量立体化男子化打法的今天,为提高一传到位率, 3 - 4 人一传体系接发球队形的混合使用应对,应该是未来中国女排的选择。
巴黎周期中国女排要勇于探索突破、直面危机,龚翔宇作为1号一传手(二号位小边功 – 国内传统接应)和自由人王梦洁,在一传和防守数据如果在积分三级赛事(奥运、世锦、VNL)排名不进前5,中国女排不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