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我们在了解文物,感叹古人智慧、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感叹其发现过程的传奇性。 今天,我们说的文物出自"西周时期",是一位陕西老农意外发现的。 01 1960年,陕西老农陈志坚被媳妇赶上山挖野菜,路上他突然尿急,跑到树边解手。提裤子时,他往地上瞥了一眼,瞧见一个罐子口,他用脚扒拉几下,突然大吃一惊。 虽然罐子几乎都埋在土里,但他露出的一小部分却是铜的。 他心想:拿回去卖钱也是不错的。于是,他菜也不挖了,蹲在地上就开始挖铜罐。 整个铜罐被挖出来,没等他高兴,他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到了! 铜罐下面,竟然另有乾坤,藏有一个地窖! 老陈激动地脸上的肌肉都在颤抖,他想立刻下去看看,可又担心白天上山人多,被人发现前来分一杯羹。 想到这,他赶紧将铜罐放回去,在上面盖上土,又悄悄在旁边的大树根做上记号,然后他当做什么事都发生,转身挖野菜去了。 可他越挖,心里却越不平静。 他脑子里不自觉想起早上被媳妇指着鼻子骂的模样。 "你个没出息的懒货,家里穷的吃野菜,你也不知道出去赚点钱!我怎么跟了你这个废物!" 突然,老陈将铲子一扔,心里有了决定。 回家时,他什么话也没说,吃完晚饭,就躺在炕上,听着媳妇骂骂咧咧的话,他也不反驳,闭眼"睡觉"。 半夜,他突然睁开眼睛,悄悄起床,见家里人都睡得很沉,轻手轻脚地拉着小车出门了。 02 老陈摸黑一路小心出了村子,他观察四周,确定没有人,这才进了铜罐下的地窖。 地窖里,看着十几件各式各样的铜罐子,老陈兴奋地搓手念叨:发财了。 他一个又一个掂量罐子的重量,嘴上忍不住嘀咕:这些铜罐子,能卖不少钱! 他快速这些铜罐装车,趁着夜色抹黑拉回了家中。 到家他也没声张,蹑手蹑脚将东西分别藏在家里的地窖角落、堆杂物的破棚子里。 回去睡觉时,正巧碰到媳妇起夜,老陈心里咯噔一下。 他极力控制表情,虽然天黑,但他害怕露馅:"你上厕所吗,我刚回来,要不我陪你去?" 只听媳妇迷迷糊糊说不用后,老陈这才放心躺下睡觉。 此后,他没事就找机会上镇子上去打听,铜多少钱一斤,心里估算铜器的价格。 他想着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也能过,再加上他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机会单独将铜罐子拿出来卖,想着以后没准能升值,就一直放在家里了。 这一放,就是11年。 家里谁也不知道老陈藏了个秘密。 03 一直到1971年,陈家村里来了几个外人。 他们找村长,将全村人聚在一起,给大伙进行文物保护宣讲。 其他村民听得兴致勃勃,老陈却是面如菜色,冷汗直流。 "完了,咋感觉我的那些铜罐子像是文物呢?我该不会犯错误了吧。" 老陈越想越害怕,回家就在院子里来回晃悠,媳妇发现他神色不对,就知道有事。 但媳妇没想到,自己一直认为老实巴交的男人,竟然背着她藏了那么多东西! 媳妇听完直接连打带骂: "好啊,你个老头子,你这是和我玩心眼子是不是?要是人家不来宣传,你害怕被抓才和我说,要不然,估计以后你真卖钱了,也不会给我是不是?" 老农自知理亏,也不敢还嘴,只能低头道歉。 而一边媳妇去看了他藏得铜罐子,越看越觉得像以前的老物件,她心里是一阵纠结。 "拿去卖钱,肯定值钱,可这要被人知道了,就完了。" 但老陈媳妇也是个利索的,虽然想要钱,但她知道有钱也得能花出去,有的钱要不得。 于是她当机立断和丈夫说: "走,去找村长将东西拿给专家们看看,真是文物就交上去。" 专家们得到消息后,赶往老陈家看完十几件青铜器后都惊呆了,连忙问他东西哪里来的。 老陈将事情说了一遍,又担心自己将东西藏了这么多年会不会被罚。 专家说: "你能主动上交,我们不会追究责任的,更何况,要不是你发现了它们,不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意外呢?你也是变相保护了文物啊!我也明白您家里经济紧张,放心,我们会帮你申请一些奖励的。" 老陈全家听完后,都松了口气,连连道谢。 而他家里的这批青铜器也被专家们搬回去研究整理。 04 老陈上交的青铜器一共19件。 其中有散伯车父鼎四件、散车父篇五件、散车父壶两件等,有铭文的青铜器有14件。 从其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看,除弦纹鼎为西周初期外,其余均为西周中期,是其主人"散伯车父"为再婚准备的礼器。 在西周时期的大宗族中,婚娶是维护宗族的一件大事,需要告祭先祖。 散伯车父把自己娶妻续弦的过程用铭文的形式铸在铜器上。 "散伯车父鼎"中刻有铭文:"唯王四年八月初吉丁亥,散伯车父作姞尊鼎,其万年子孙永宝。" 这是散伯车父为妻子作的祭器,表明妻子当时已去世。 "散车父壶"上面刻有铭文:"散车父作皇(寿)姜宝壶,用逆姞氏,伯车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此壶是散伯车父为其母皇姜作的祭器,铸造此器的目的是把"迎娶姞氏"这件大事告诉去世的母亲,以求得她的福佑。 而"青铜簋",则是为续弦所做的日常用器,是二人正是结为夫妇的证明。 散伯车父鼎、壶、簋这一组礼器反映了西周时期一个贵族续弦婚姻的全过程,是研究西周贵族婚姻制度珍贵的资料。 至于为何散伯车父青铜器会被埋在陕西扶风庄陈村附近,这一点考古专家们也研究过。 其实, 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都出自陕西宝鸡周围。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宝鸡岐山县,可以说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 有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在宝鸡一带,"散"是重要的方国之一。 至于将青铜器埋于地下,则与公元前771年犬我入侵有很大关系。 郭沫若先生 针对古人 "铜器窖藏" 的行为曾研究指出: 很可能是在平王东迁时,王室贵族们将铜器埋于地下,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于是一直埋藏到今天留给我们发现。 其实,除了被发现的文物,也有很多文物,经过千年沉淀的文物不知所踪,实在遗憾。 如今,"散伯车父青铜器"收录在陕西省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馆中看看,也了解一下古代人的婚姻制度。 看文物故事,感受历史温度。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故事。有历史,有人文地理,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多多了解。 闲暇时,逛一逛博物馆,看一看文物故事,历史书籍。 通过文物、文字、纪录片,与历史牵手,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别有一番滋味。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