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芯片能否顺利生产出来。然而,在这个领域,外国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尤其是在高端设备方面,如光刻机、刻蚀机等。这给中国芯片产业增加了被卡脖子的风险。 近年来,在美国不断升级对华技术封锁和打压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芯片制造设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加大了投入和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国产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某些领域实现了突破。 近日,中企正式宣布消息:芯片制造设备国产替代加速!据人民日报的消息,今年第三季度,在全球最大晶圆厂台积电(TSMC)旗下南京12寸晶圆厂投产不久,在其供应链中就出现两家中企的产品,分别是上海微电子(AMEC)公司提供的刻蚀机以及南京先进激光器件(NALD)公司提供的激光器件。 AMEC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是研发和制造芯片的前端工艺设备,发展至今公司已经形成了四大系列产品:刻蚀机、沉积机、湿法清洗机和气相混合系统。其中刻蚀机是其核心产品之一,在28纳米及以下工艺节点上具有较强竞争力。AMEC公司已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晶圆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000台设备安装量。 而NALD公司则成立较晚,自2015年才开始研发与制造高功率激光器件研发与制造。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芯片行业中的退火、剥离等工艺步骤。NALD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激光器件技术平台,并与全球多家知名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两家中企能够进入台积电南京12寸晶圆厂供应链,并非偶然。事实上,在此之前,它们已经与台积电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了验收流程。换句话说,它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已经达标了,完全能满足芯片先进制程的需求。 台积电在半导体行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也是最高端的芯片制造技术领导者。其客户包括Apple、高通、英伟达等美国企业。目前,台积电已经实现了5纳米工艺节点的量产,并正在研发3纳米和2纳米工艺节点。 中企能够进入台积电供应链,不仅对于中企自身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认可,也对于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国产化进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意味着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已经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甚至领先的实力,在某些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 除了AMEC公司和NALD公司之外,还有一些中企也在芯片制造设备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在光刻机方面,上海微光(SMEE)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90纳米光刻机,并正在研发65纳米光刻机; 而在封装设备方面,南京天奥(TianAo)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封装设备供应商;在检测设备方面,北京北方微电子(NMC)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探针卡供应商;在清洗设备方面,上海清洁科技(SCS)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湿法清洗设备供应商等等。 当然,在芯片制造设备国产化道路上,中国要面对的挑战和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在先进光刻机、刻蚀机、沉积机等核心设备方面,外国企业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追赶;在原材料、零部件、软件等基础支撑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多关键环节需要突破;在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软实力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多提升空间需要挖掘。 总之,在美国围追堵截之下,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国产化加速推进,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对于中国芯片产业能否在美国科技围剿下突围而出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这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未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将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美国科技围剿下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