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省会的变迁
清代时期,广西省的省会在桂林。但南宁一直是省会强有力的竞争者。
与桂林相比,南宁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地处全省的中部,"一望平原,四通八达,邕江一水为左右江之总汇,水深而流缓,轮船往来极为便利"。从明代邝湛、清代顾祖禹等人已有建省南宁之议。
辛亥革命后,广西省参议会因为桂林长期作为省会,反对势力比较庞大,担心不能完全控制桂林的局势,主张迁治南宁。遭到反对派的抵制。各方相持不下。当时的广西都督陆荣廷因南宁离自己的家乡武鸣较近,又能兼顾边防,于是便将军政府六司中的军政、教育、司法三司暂留桂林,其余已迁南宁的各司局暂时维持现状,等待将来广西临时议会成立后再做决定。
民国元年六月,大总统电饬广西都督照此办理。八月,广西都督与广西议会正式在南宁办公,南宁成为广西省会,而六司中的三司仍在桂林办公。
民国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广西民政长经与广西都督等人协商,决定在五、六月之间将省会迁回桂林。民国四年六月,大总统下令以桂林为省会,巡按使和财政厅均应返回桂林,而将军仍驻南宁,巡按使每年一次到南宁与将军接洽。此令遭到广西各界的反对。北京政府不得已下令"遵照前令,暂缓迁桂"。
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在全面抗战前夕,李宗仁、白崇禧等以南宁不便防守为由,由南宁复迁桂林。抗战时期,省会曾迁宜山县,后复迁桂林县。民国二十九年六月起驻桂林市。
解放后,广西省会正式确定为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