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最近看诊时,接连遇到 3 例孩子左右腿不一样粗和长的小宝宝,这些小朋友的髋关节检查感觉没有啥问题,感觉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问题 。另外,髋关节发育不良时多是双腿不等长,但是粗细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比较低。那这个是什么问题呢?还有些小婴儿是一侧脸大,一侧胳膊粗和长,这又是什么问题呢?查了查资料,今天给大家说下。 简单粗暴版 这个最可能的是偏侧增生问题。发现孩子有肢体不对称,那就请医生评估下吧,如果是生后逐渐发现的,找 遗传代谢方面的医生看啊。先明确是孤立型的还是综合征,如果是综合征,需要监测相关症状或者治疗。不论是孤立型的还是综合征,建议对肿瘤进行监测,也就是腹部超声和 AFP。 目 录 正常人,应该是左右对称吗? 肢体或者面部的不对称,是什么问题呢? 看着好害怕,发病率高吗? 为啥出现这个问题? 怎么判断是否孤立型的? 需要监测肿瘤情况吗? 哪些情况考虑是综合征呢? 发现单侧肢体肿大怎么办? 一 正常人,应该是左右对称吗? 基本对称,但没有完全一致的。 1965 年美国儿科学会一篇文章提示[1],在正常人中,左大脑半球、头骨的左半部分和左侧面部比右侧大,左脸颊和左半下颌部分稍微突出一些。相反,脊椎椎体的右半部分以及右侧的肋骨比左侧的大。 右上肢的骨头比左上肢长且稍厚,右上肢可能比左上肢长 1 或 2 厘米。在下肢,情况正好相反,左侧通常比右侧更长、更强壮。同时骨盆很少是对称的。 还有就是右耳和右眼通常比左耳高几毫米,两乳头很少在同一水平或距中线等距,右高于左。 因此,正常的不对称性很常见,通常不是很明显,需要通过精确测量才能确定;而一眼就能察觉到的严重不对称是罕见的。 二 肢体或者面部的不对称,是什么问题呢? 上一条中,外观不明显的这种不对称是非病理性的( 有时也不好区分,和病理性的有交叉) ,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变异,但是,如果明显的一眼就看出来的,就能成为偏侧增生 (Hemihyperplasia) 或者偏侧肥大 (hemihypertrophy) 了。 目前认为其原理是细胞的增殖而非细胞体积的变大,所以,目前被称为偏侧增生多于偏侧肥大。 简单而言,如果肢体的长度或者周长,或者面部的差别大于 5%,就可以认为是异常了[2]。对于面部的单侧肥大,称为偏侧面部肥大 (Hemifacial hypertrophy) 。 如果仅有一个肢体出现问题,称为单纯性/节段性偏侧肢体增生 [simple (segmental) ] ,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如果是涉及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以上的不对称,称为复杂性的偏侧增生 (complex) ,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4],能看到上肢、下肢都不对称 哈哈,还没有晕吧,不能晕啊,后面还有说法呢。 如果是仅有肢体的不等粗、不等长,没有其他问题,称为 孤立型的偏侧增生 (isolated form) ,这种的一般危害较小,但也和肿瘤相关,需要定期监测。 有些偏侧肥大会伴随着泌尿生殖系统异常 (比如隐睾症、肾囊肿、马蹄肾、肾积水等) ,还可能伴随着腹股沟疝、血管瘤等问题,这些需要明确是伴发的,还是一些综合征的一个表现。 比如体重超重、内脏增大、脂肪瘤、骨纤维增生、性早熟等,这些和综合征相关,需要重视,明确这些症状是否监测和治疗。 最关键的是这些孩子肿瘤的几率更大,需要定期的肿瘤监测。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5] 上图是 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 (伯 - 韦综合征) ,能看到孩子体重超重,肚脐膨出,舌头巨大。 还有一些偏侧肢体肥大有更明确的原因,比如淋巴水肿,严重血管畸形,蜂窝织炎等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疗,这些就和肿瘤关系不大了,比如有个原因是先天性大理石样斑 最后就是偏侧肥大可能会导致肢体的结构功能受损,影响行走等生活;影响形象造成心理问题等。 以上这些是需要明确、监测、治疗的要点。 三 看着好害怕,发病率高吗? 这个发病率其实很难确定,因为好多时候会被忽略, 目前认为其发病率从 1/13,000 到 1/86,000 活产儿不等。 对于青少年的研究 (15-18 岁) ,发现其发病率在 1/5000,这可能和大了才被发现有关。另外,女孩多于男孩,右侧肢体更容易出现。 四 为啥出现这个问题? 目前原因不明,孤立型的,通常是特发性和散发性的,和遗传关系不大。 但也有一些会出现染色体 11p15.5 上的基因缺陷,这和一些综合征的的基因缺陷相同。 这些可能导致过度生长,出现偏侧增生表现。 五 怎么判断是否孤立型的?需要监测肿瘤情况吗? 孤立型的,也就是非一些综合征型的,需要排除了这些综合征后才能诊断。所以,大家看下面几条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些综合征的表现,就能考虑是孤立型的了。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7],这个也是孤立型的 但即使是孤立型的,其也和肿瘤相关,研究发现,随访该类患儿 10 年,其肿瘤发病率为 5.9%,肿瘤大多是胚胎性的,94% 发生在腹部[6],常见的肿瘤为肾母细胞瘤。 基于肿瘤发病率和部位问题,目前建议[6], 任何疑似孤立型的儿童都应转诊至临床遗传学家处进行评估,并且在 7 岁前,每 3 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在 4 岁前,每 3 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 六 哪些情况考虑是综合征呢? 为啥要考虑综合征问题呢?因为综合征时,其导致肿瘤的几率更高,可能高达 10%[7],另外,这些综合征也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性早熟、骨骼发育等问题,需要处理。 目前认为的和偏侧增生相关的综合征有这几种: 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 (B-W 综合征) ,这个综合征的表现有:巨大儿,巨舌,脐膨出/脐疝,内脏肿大,耳畸形(耳后小凹) ,新生儿高胰岛素性低血糖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 (K-T 综合征,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表现有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和肢体过度增长三联征,伴或者不伴淋巴管畸形,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8] 这里注意哦,有血管瘤不一定就有问题,下图这个小宝宝腿上有血管瘤,但是最后诊断还是孤立型的,而不是 K-T 综合征。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MAS),表现有咖啡牛奶斑 (边界不规则形状的锯齿状) ,多骨纤维发育不良,骨折,性早熟 这个疾病和肿瘤的相关性比较小,不要害怕。 偏侧增生 - 多发性脂肪瘤病综合征 (hemihyperplasia-multiplelipomatosis syndrome) ,(半增生,皮下脂肪瘤病) ,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9] 上图可以看到,孩子左侧胸部有凸起,左侧足部增生,手指增生。 此外, 还有好些综合征,也都有特征性的表现 ,比如头畸形、鸟脸提示 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如下图所示: 其他的综合征还有 Macrocephaly-capillary malformation (MCAP) syndrom[巨脑 - 毛细血管畸形 (MCAP) 综合征],hemi 3 syndrome,Proteus syndrome , Langer-Giedion syndrome , epidermal nevus syndrome, CLOVES syndrome,SOLAMEN syndrome 这些。 哈哈,这里就不列具体表现和图像了,我也没见过,大家如果发现有偏侧增生表现合并孩子有特殊表现时,可以拿这些作为关键词,去网上一查就能见到相关图片。 以上这些综合征中,部分和肿瘤相关性很大,大部分是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上腺癌、肾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 肿瘤检测出的平均年龄为 36 个月;大约 95% 的肿瘤位于腹部,这些孩子,肿瘤检测同孤立型,或者具体的疾病经临床遗传医生评估后决定随访方案。 七 发现单侧肢体肿大怎么办? 发现后,就看医生吧。 如果是孩子大了后才发现的,之前明确没有,那可以看普儿科医生,要评估是否局部的感染或者淋巴瘤之类的问题,进行局部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然后发现是哪个科的问题,就转哪个科室。 对于生后就逐渐发现的,这种就要评估是正常的变异,还是偏侧增生了,还得明确是孤立型的还是综合征型的。 那这时普儿科就玩不转了,因为这方面资料不多,医生们学习这方面内容也少, 建议去遗传代谢科室检查了 ,明确病因,比如进行基因相关检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AFP 明确是否有肿瘤问题,以及确定定期筛查时间。 然后有肢体长短不一的,去骨科检查明确骨骼问题,是否需要矫正,下肢差距在 2cm 内的也建议去看看,因为有些保守方法可以治疗,这个已经请骨科医生再写文章。